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終結虧損競争,上汽通用加速新能源布局謀求盈利,歡迎閱讀。
上汽通用這家曾經的合資冠軍,在變革與堅守之間,正在探索自己發展的新方向
文|李皙寅 王靖揚
編輯 | 施智梁
上汽通用的銷量開始回暖。
上汽通用汽車一季度終端銷量達 12.9 萬輛,3 月銷量(含出口)為 4.7 萬輛,連續兩個季度保持盈利,公司健康度已回歸正常運營水平。" 完全符合、甚至超出股東們原來的預期。" 近期,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在接受《财經》訪談時如是稱。
在這背後,是上汽通用選擇将現有經營策略以量利平衡為核心,一改過往幾年以量為先的策略。這讓上汽通用逐漸穩住了腳步,提速電動化進程,加快新能源車型投放;優化成本,通過技術降本和 " 一口價 " 策略提升盈利性;簡化決策機制,将項目最高決策權賦予單一工程師,實現快速響應。
按照規劃,到 2026 年,上汽通用新能源產品的銷量占比會達到 50% 以上,到 2027 年達到 60%。
" 這些新能源產品目标都是必須要盈利的,我們不會再做虧本的生意。" 盧曉說。
無獨有偶。本屆上海車展上,從上汽通用别克的全新高端新能源子品牌的發布,到豐田的 " 立全球,更中國 ",再到大眾的 " 在中國,為中國 ",日產的 " 在中國、為中國、向全球 " ……
面對激烈競争的中國市場,這些跨國汽車品牌,都選擇了同一個藥方,為中國團隊賦予更大權限,給予其更大靈活性和資源以便應對市場挑戰,畢竟中國不僅僅是他們最大的單體市場,更是試驗未來全新技術的競技場和健身房。
上汽通用,這家曾經的合資冠軍,在變革與堅守之間,正在探索自己發展的新方向。
2025 上海車展别克展台,專業觀眾日人流量不輸同館其它品牌 王靖揚攝
從續約談判到盈虧博弈
2024 年,上汽通用過得并不容易。
上汽通用銷量 43.5 萬輛,同比下降 56.54%。以 2024 年 42.17 萬輛的產量和 190.8 萬輛的產能設計測算,有近 78% 的產能處于閒置狀态。
這家成立于 1997 年 5 月 16 日的合資公司,其 30 年的合約将于 2027 年 6 月到期,至今尚未公布關于續約的消息。此前有媒體報道,通用汽車全球 CEO 瑪麗 · 博拉對中國汽車市場的價格戰表烈不滿。談及上汽通用的财務狀況時 , 瑪麗 · 博拉表示,虧損金額不可能無止境地持續下去,暗示上汽通用能否成功續約很大程度上取決于 2025 年能否實現扭虧為盈。
如今,情況正在轉好。" 公司健康度已經回到正常運營水平,表現完全符合甚至超越董事會的預期。" 盧曉透露,一季度終端銷量達 12.9 萬輛,連續兩個季度實現盈利,公司已回歸健康運營軌道,短期經營策略以量利平衡為核心,一改過往幾年以量為先的策略。
談及續約,盧曉表示過去半年多來,股東雙方高頻次的密切溝通," 在 4 月 7 号董事會上,股東雙方對上汽通用未來發展的思路也是高度一致。目前,股東雙方續約談判正在進行中。"
盈利下滑的最主要原因是自主品牌衝擊,以及新能源車市場在價格方面的不斷内卷。
2024 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的月度滲透率幾度超過 50%,這給以合資車企為代表的傳統燃油車企業帶來很大衝擊。
這需要合資車企更快地滿足消費者需求,更快地研發設計生產周期,同時又要保障品控,還要控制成本。
本屆上海車展别克在新能源車方面動作頻頻,王靖揚攝
在這樣的背景下,此前以豐田、大眾為代表的架構造車法顯得越發重要,也就是基于底盤疊加各種關鍵技術系統,後續就以此為基礎造車,能加速造車周期、降低成本、保證品控。
這裡面的關鍵在于,這套架構到底能适配多少不同的車型。
上汽通用汽車副總經理薛海濤對《财經》介紹道,基于逍遙超級融合架構可以造車各種車型,包括 SUV、MPV、轎車多種形态,前驅、後驅、四驅多種形式,純電、插混、增程多種技術路線,是首家做到這一水平的中國合資品牌。
這并不容易,上汽通用汽車泛亞汽車技術中心執行副總經理曾瑜告訴《财經》,造車比拼的是開發效率,不能一個產品一個架構,一個構型一個零件,這樣效率太低了。泛亞要求,提高各種零部件和系統的設計标準,實現不同車型間的靈活共用。不只是技術本身,這幾年公司也在圍繞研發體系和流程重做梳理,以便更好響應市場需求。
" 到 2026 年,上汽通用新能源產品的銷量占比會達到 50% 以上,到 2027 年甚至達到 60%,這些新能源產品目标都是必須要盈利的,我們不會再做虧本的生意。" 盧曉說。
在新能源時代,守住品牌價值也是實現差異化競争的重要路徑。本次車展上别克推出的新能源高端子品牌 " 至境 " 正是希望維持其高價值的最新嘗試。" 市場上,大家一直在參數和價格間互相卷,從長遠來看一定是對消費者有害的。我們出别克新能源高端子品牌正是為了讓原有的這部分客戶放心、信賴。" 薛海濤說。
别克新能源高端子品牌 " 至境 " 亮相車展,王靖揚攝
而在電動汽車領網域動作頻頻的同時,上汽通用也劍指燃油車," 油電共進 ",守好傳統盈利來源。
在本屆上海車展上,上汽通用的别克 " 逍遙 " 超級融合架構首款旗艦車型,百萬級超豪華新能源 MPV ——别克 " 世家 " 首次亮相;凱迪拉克 "LOVE 純電家族 " 首次集結登場,旗下 V 系列高性能家族首款純電車型 LYRIQ-V 也迎來國内車展首秀。
守住燃油車基本盤
如今,汽車消費市場,每賣出兩輛新車,就有一輛是新能源。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車企發出明确的信号,設定時間節點,宣言以後全面生產新能源汽車。
不過,新能源車企普遍仍處于虧錢賣車的階段,這一方面源于成本的增高,另一方面是因為過于擁擠的賽道中持續不斷的價格戰。
然而,僅以中國市場為例,就有大量高緯度地區和山區,因為天氣等客觀原因,難以大量普及新能源汽車。
"2027 年,燃油車至少還有 25% 以上的市場份額。到時候,我們還會保留 8 款燃油車型。" 在盧曉看來,燃油車并非負債,而是一張有未來的底牌。到時候有發動機、變速箱的企業,就會有競争優勢,甚至可以将相關技術以外供的形式,與那些純電動出身的車企合作,乃至技術賦權盈利。
無獨有偶,吉利汽車(0175.HK)的桂生悅也表達過類似觀點,他對《财經》直言,内燃機還大有空間,燃油車、新能源汽車雙腿走路的車企,會有更高的市場溢價,會有更廣闊的市場份額。包括鴻蒙智行在内的多家車企近期也頻頻推出增程款車型。
" 增程式汽車目前勢頭正猛,能持續多久也會是未來一大看點。" 戴加輝告訴《财經》。
買了燃油車,就只能揮手作别智能化嗎?上汽通用副總經理王晨東不認同這個觀點,他告訴《财經》,在汽車的智能化研究設計環節,就已經把燃油車納入其中,包括智能座艙、輔助駕駛、智能駕駛等功能,都已經做了儲備。只要市場需要,就能推出相應產品。
全球能源轉型路徑差異也使 " 油電并行 " 更具合理性。"2030 年,我們認為中美的汽車消費市場,會呈現出兩種不同的形态。" 馬自達汽車株式會社董事長社長兼 CEO 毛籠勝弘告訴《财經》,如果汽油、柴油價格穩定,美國消費者并沒有強烈意願置換新能源汽車。為此,馬自達選擇在北美繼續推廣和生產效率更高的混動車型。
對于上汽通用來說,在滿足中國市場的同時,其本身也向包括美國本土在内的海外市場供貨。在能源路線上的多重布局,一方面有助于滿足各地區市場消費需求,同時也是提供穩定收益支撐業績的重要方式。
責編 | 王祎題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