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年至不惑,上汽大眾,在改革中誕生,在變革中引領,歡迎閱讀。
原創|王元祺 編輯|Jaden
如果一定要主機廠中選一家對中國汽車工業影響最大的,我想,我應該會毫不猶豫地選上汽大眾。
改革的浪潮,宿命的交織
1978 年正值改革開放的的到來,随着中國機械代表團在 10 月訪問歐洲,中國現代汽車工業的命運齒輪來時轉動,包括奔馳、凱迪拉克等外資車企成為了首批溝通合作的對象,只是『緣』是一種很難說得清道的明的事兒。上海與德國大眾的緣分,似乎也是一份注定。
一個擁有海派文化基礎,站在改革開放浪尖的城市,一家擁有悠久歷史卻本着開放精神的車企,雖談不上一拍即合,但在經過 6 年的談判和審核後,終究在中國現代汽車工業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984 年 10 月 10 日,上海拖拉機汽車工業公司、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和大眾汽車在人民大會堂正式籤訂《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合營合同》,中德投資比例各占 50%,合同期為 25 年。
至此,上汽大眾成為了中國第一批的合資企業,也是首家轎車合資企業,同時為中國汽車行業,乃至其他行業的合資合營的實施與落實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比如 50 對 50 的合資配比,成為了後來合資企業的黃金标杆。
在上汽大眾舉辦的 40 周年『共出眾 啟新篇』活動上,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曉秋表示:『四十年來,在中德兩國領導人的關心和支持下,上汽集團與德國大眾精誠合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不僅推動了上汽大眾的發展壯大,同時也帶動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發展,奠定了中國汽車產業鏈的堅實基礎。』
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奧博穆表示:『四十年來,上汽大眾已成為中國汽車產業的重要支柱。我們攜手推動了中國移動出行產業的高速發展,我們的產品亦赢得了數千萬客戶的信賴。中國是大眾汽車集團的第二故鄉。』
引進一個車型,改造一個行業
客觀地說,從上汽大眾誕生的伊始,其濃重的歷史任務便決定了其發展軌迹。
彼時,上海大眾的首要任務是『跑通』,即是包括產品研發、零部件供應體系、現代化的整車生產系統以及全功能的銷售和售後服務系統在内的完整產業鏈。
而跑通的方式則是『引進一個車型,改造一個行業』,即是桑塔納的國產化。
1988 年 105 家零部件配套企業、6 所高校、7 家科研院所的成員共同成立了『桑塔納共同體』,首次将產、學、研三方強綁定,三股繩擰成一條線,共同應對改革的浪潮。
此外,上海大眾通過售賣車輛,并将利潤組建了累計金額幾十億元的『桑塔納基金』,解決了零部件企業引進技術、設備的經費問題,用于扶持配件生產企業。據悉,當時(90 年代)每賣出一台桑塔納,就抽出 2.8 萬元利潤投入基金。
不得不說,這種做法似乎與現下『要求供應商降價』的風氣,形成了過于鮮明、刺眼的對比。
而在桑塔納的國產化過程中,一大批的零部件供應商發生了『脫胎換骨』般的成長,這些原先『作坊式』的工廠逐漸成長為國内零部件企業的『巨頭』。
發展到後來,除了上汽大眾以外,這些零部件供應商也開始服務起其他整車制造商。在長期以來的高标準要求下,行業對于這些零部件供應商所提供的產品有着絕對的信任,甚至後來,只要質量标準獲得過上汽大眾認可的零部件,其他廠家就直接采購,成了名副其實的『免檢產品』,也間接加快了後來的汽車企業的國產化進程與國際化進程。
福耀集團副總裁張玲玲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在她們與上汽大眾合作裡面,上汽大眾幫企業理解了全球的一個 global 車企是怎麼來運作供應鏈,讓自己作為一個供應鏈的角色,該怎樣充分參與到裡面去,像這種封閉的小圈子,如果沒有人幫你打開一扇窗你想進去是很不容易的,但恰恰是上汽大眾幫助福耀有這樣一個機會。
2800 萬用戶,成功的關鍵
自『走遍天下都不怕』桑塔納後,在過去的 40 年中,上汽大眾推出了太多的明星車型。
以上汽大眾品牌為例:
在國内 SUV 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前夜推出的途觀;鎖定個人和家庭用車場景的『精品家庭用車』Polo;本土化研發打造出 B 級轎車标杆之作千禧帕薩特;讓 80、90 後無法忘懷的『寬體輕奢』凌渡;上汽大眾自研突破的裡程碑,穩居 A 級家轎市場頭部的朗逸(家族)。
產品遍布中國各地,家喻戶曉的車型深度融入 2800 萬中國消費者的用車生活中。如果說桑塔納成為時代國民的共同記憶,帕薩特、朗逸等車型承載家庭喜樂的記憶。
其背後是上汽大眾深耕中國市場,敏銳洞察并捕捉消費者需求的表現。當然,除了本土化的優秀產品,更需要本土化的用戶觸達路徑。
上汽大眾是最早一批為 4S 店建立形象、服務、維修質量、售後服務标準化的企業,結束了此前售後維修只有路邊店、維修站的情況,開啟了特許經營的規範服務時代。
2000 年,上海上汽大眾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公司專營上汽大眾生產的轎車產品及相關零部件,将融營銷網絡與售後服務于一體,建設功能完備、運行高效的銷售服務網絡。上汽大眾的產銷一體改革,也是中國汽車工業產銷一體改革的起步。
2002 年 10 月 9 日,『上汽大眾 24 小時服務全國統一呼叫網絡』啟動運行儀式在上海舉行,首批 100 家上汽大眾特約維修站加入了這一網絡,并向全國用戶公布了 24 小時應急服務承諾。這一服務舉措開創了汽車行業應急服務全國聯網的先河。
2003 年起便開始布局二手車品牌度建設,率先推出了國内首個二手車品牌——『特選二手車』。二手車有 133 項高标準檢測,讓用戶賣車放心、買車安心。
或許,正如奧博穆在活動上所言:『客戶至上、敢為人先、前瞻戰略,這正是大眾汽車集團與上汽集團合作取得成功的關鍵。』
四十尚年少,『二次創業』
40 周年對上汽大眾乃至整個中國汽車行業都是裡程碑的事兒,但面對汽車新四化的變革,以及當下内卷的中國市場,上汽大眾該如何破局呢?
從近來上汽與大眾的頻繁籤約中,我們可以略窺出其中部分戰略:
5 月下旬,上汽集團與奧迪汽車正式籤訂合作協定,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 智能數字平台聯合開發正式啟動,生產基地在安亭啟動更新煥新,合作項目車型覆蓋 B 級和 C 級市場,首款純電車型預計于 2025 年上市;
6 月底,大眾汽車集團、上汽集團、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上汽大眾在上海籤署多項有關上汽大眾新產品項目的技術合作協定。内容包括在中國開發三款插電混動車型以及兩款純電車型的技術合作協定,中德雙方共同為合資企業『技術賦能』,開啟合資合作全新篇章;
而在剛剛過去的 11 月,上汽集團與大眾汽車集團在上海正式籤署延長合營合同協定,将上汽大眾的合資合營期延長為 55 年,至 2040 年。
顯然,超過半個世紀的戰略合作,充分體現了中德股東雙方對 40 年合作成果的認可,同時從『技術引進』到『技術共創』的合資合作 2.0 全新階段,也是雙方對合資企業未來發展、中國汽車產業以及中國經濟的信心。
據悉,到 2030 年,上汽大眾将推出 18 款新車型,其中有 15 款将專為中國市場開發。
其實 2025 年,上汽大眾便會有不少新車型上市,比如年初便會推出的途昂 Pro,其產品力将全面更新。年中,AUDI 品牌首款高端智能網聯電動車型。而 2026 年起,基于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 CMP 平台開發的 2 款緊湊級電動汽車将首次投入市場,3 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2 款增程版車型也将陸續進入電動出行領網域。
王曉秋在儀式上表示:『站在四十周年的新起點,上汽和大眾再次續約,我們将繼續緊密攜手,不斷拓寬彼此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共同支持上汽大眾的發展,助力合資企業在電動化、智能化領網域「二次創業」。』
車雲小結
正如我在發布會後在朋友圈的感嘆,作為紙質版《大眾一家》(馭道)曾經的責任編輯,同時也是多年的『賽可人』, 鄙人似乎擁有着更多主觀感情傾訴的資格,只是限于篇幅,我想還是将這些放在此後的雜談中抒發。
人至四十而不惑,上海大眾(容我再用一次這懷舊的名字)留給 80、90 後,特别上海本土人太多的美好回憶。所以,在最後,我衷心地為上汽大眾而祝福,并祝願在未來的 40 年中,上汽大眾能在變革中繼續引領中國汽車工業,在新賽道上激蕩出澎湃活力。
我就知道你 " 在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