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吵翻天的「世紀之争」,要被搬上大銀幕,歡迎閱讀。
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你更喜歡哪一個?
如今這個讓大家吵破天的 " 世紀之争 " 話題,要被搬上大銀幕了。
據外媒報道,商戰題材電影《可樂之戰》确定将由斯皮爾伯格監制,導演賈德 · 阿帕圖(《生活殘骸》)執導,索尼影業投資并發行。
在《可樂之戰》之前,聚焦此類知名大公司商戰題材的電影不在少數,尤其是近十年來有逐漸抬頭的趨勢。
今天的【電影侃侃談】,我們不妨借這部正在籌備的《可樂之戰》來集中聊聊 " 品牌大電影 ",看看那些我們熟悉的品牌 / 大公司背後都有哪些故事、有哪些别具一格的展現方式。
先從我們最愛的 " 快樂水 " 聊起。
新片《可樂之戰》将會帶觀眾們回到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聚焦當時的百事可樂與可口可樂争奪市場地位的故事。
1984 年,流行巨星邁克爾 · 傑克遜拍攝了百事公司史上最昂貴、也是史上最成功的可樂廣告片之一的《新一代的選擇》。
廣告片用的音樂是大名鼎鼎的《Billie Jean》
在拍攝這支廣告期間,MJ 不慎頭部被燒傷,這也讓這支廣告受到了内容之外的關注度。
在巨大的流量和話題加持下,百事可樂的銷量首次超過可口可樂,成為了全球飲料行業新的霸主。
不甘被打敗的可口可樂此時卻 " 昏招頻出 "。
1985 年 4 月,可口可樂的在紐約宣布更改其使用了 99 年的飲料配方,改成更甜更柔和的新口味,并取名為 " 新可口可樂 "。
然而可口可樂低估了消費者對于經典口味的忠誠度。
短短幾天,可口可樂公司收到了超過 4000 多封表達憤怒和失望的郵件和電話,消費者甚至從海外購買老口味可樂。
迫于壓力,最終可口可樂公司換回了原來的配方,随後的銷量也大大超出了預期,重新拿回飲料行業的霸主地位。
電影《可樂之戰》便是要還原這段你來我往、充滿戲劇性的商場角逐。
作為曾經執導了《滑稽人物》《一夜大肚》《四十歲的老處男》等喜劇片的導演賈德 · 阿帕圖,這次由他執導的《可樂之戰》說不定會跳脫出傳統的商戰大片風格,帶給觀眾們不一樣的喜劇風。
目前《可樂之戰》仍處于開發初期,我們不妨再耐心等等後續的消息。
百事可樂 2004 年度的華語群星代言人
在《可樂之戰》之前," 品牌大電影 " 已涉及多個領網域:
從食品品牌麥當勞(《大創業家》,2016)和奇多(《熱辣奇多的誕生》,2023),到體育界常青樹 AJ(《氣墊傳奇》,2023);
再到曾經的手機業巨頭黑莓(《黑莓傳奇》,2023),以及《極速車王》展現的福特與法拉利兩家公司的 " 賽車之戰 ",還有相對聚焦大品牌家族的《古馳家族》《法拉利》《蘭博基尼》......
這些耳熟能詳的商業品牌在電影中頻頻亮相,但最終大部分的口碑均沒有達到預期。
稍微舉例展開來看。
由女演員伊娃 · 朗格利亞(《絕望主婦》)轉型當導演所拍攝的《熱辣奇多的誕生》,帶觀眾領略了零食巨頭 " 奇多 " 背後的故事。
影片聚焦奇多創始人理查德 · 蒙塔涅斯的傳奇人生。
墨西哥裔的他,将童年記憶中芝士與玉米融合的零食進行了復刻,從而創造出了後來流行全世界的零食——奇多。這項 " 發明 " 也讓理查德 · 蒙塔涅斯從普通的公司清潔工蛻變為美國零食大亨。
《熱辣奇多的誕生》口碑中等,IMDb6.7,豆瓣 7.4,處于相近口碑區間的,還有同年上映、選題不錯的《黑莓傳奇》。
影片呈現了智能手機時代之前曾紅極一時的手機品牌 " 黑莓 ",是如何從行業霸主到最終隕落的過程。
盡管聽上去話題度十足,戲劇性也很強,但《黑莓傳奇》後半段的平庸劇情卻無法令觀眾們滿意。
尤其是将公司瀕臨破產的原因歸咎于產能不足、設計問題,顯然有些避重就輕,最終全球票房只有可憐的 187 萬美元,幾乎又給黑莓這個品牌來了 " 沉重一擊 "。
故事缺乏新意,或許說劇本虎頭蛇尾的問題,同樣出在了另一部較早踏入這一題材的 " 品牌電影 " 身上。
它就是 2016 年邁克爾 · 基頓主演的《大創業家》。
《大創業家》講述奶昔攪拌機推銷員雷 · 克羅克(邁克爾 · 基頓 飾)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嗅到了漢堡快餐的商機,最終将其打造成 " 麥當勞 " 這個全球知名快餐王國的故事。
抛開所在行業的差别,《大創業家》在劇本上與常規傳記片的套路如出一轍:
眼光毒辣的主角,力排眾議的決定,大獲成功的結局 ...... 甚至就連口碑與票房都一樣中庸,既無驚喜也無爆冷(IMDb 評分 7.2,全球票房 2400 萬美元)。
嚴格來說,從《熱辣奇多的誕生》到《黑莓傳奇》再到《大創業家》,電影故事上的瑕疵并非全是電影主創們的錯。
畢竟在此類電影背後,往往都有一個強大的 " 幕後推手 "。
眾所周知,如今的大公司裡會設立龐大且驚人的 " 品牌事業部 "。
它們每年除了花費數億美元的營銷費用來維護自身的品牌形象之外,對于影視作品中出現的品牌内容幹預也尤為嚴重。
因此電影版改編本質上都是戴着鐐铐跳舞,很難在故事上做到真正的跌宕起伏、動人心弦。
就像是《大創業家》中極少出現對于其他餐飲品牌的正面描寫,《黑莓傳奇》也無法客觀挖掘黑莓手機真正沒落的原因。
喬布斯創建 " 蘋果 " 的故事也曾搬上銀幕(《喬布斯》)
另一方面,盡管電影中讨論的都是人盡皆知且充滿傳奇的品牌故事,但觀眾們似乎遠沒有想象中那麼買賬。
原因就在于,這些品牌每天都在社交媒體上進行大量曝光,觀眾們早就見怪不怪。
而當一部立意俗套、品質平平的品牌類電影出現時,觀眾們為什麼還要花錢去影院再去接受一次 " 品牌營銷 " 呢?這顯然成為了某種 " 票房悖論 "。
難道好萊塢就沒有優秀的大公司題材電影了嗎?當然也是有的,比如知名導演大衛 · 芬奇的《社交網絡》(2010)。
《社交網絡》改編自 Facebook 創始人馬克 · 扎克伯格的真實經歷,融合了導演自身獨特的風格以及不俗的叙述手法,最終赢得了當年無數觀眾以及頒獎季評委的青睐。
影片擁有自己的立場和視角,在真實事件的基礎上,放大了馬克 · 扎克伯格和他的死黨兼聯合創始人愛德華多 · 薩維林(安德魯 · 加菲爾德 飾)之間的矛盾,更深層挖掘人心的多面。
這引起了現實中的愛德華多的 " 抗議 ",表示自己和扎克伯格并沒有不愉快,電影裡的一切都是 " 好萊塢式的幻想 "。這也從側面證明了《社交網絡》的成功之處。
2019 年,詹姆斯 · 曼高德執導的《極速車王》同樣是 " 品牌電影 " 中的翹楚。
影片以法拉利 VS 福特為核心賣點,講述了汽車設計師卡羅爾 · 謝爾比(馬特 · 達蒙 飾)與賽車手肯 · 邁爾斯(克裡斯蒂安 · 貝爾 飾)聯手組成的福特車隊,在勒芒 24 小時耐力賽中成功擊敗法拉利,并蟬聯了 1967 和 1968 年冠軍的熱血故事。
《極速車王》出色的地方在于,影片并沒有拘泥于品牌宣傳,而是把更多的叙事重心放在了比賽場景打磨與人物塑造之上。
令人腎上腺素飙升的拉力賽實拍搭配上兩位男主角迸發出的鐵漢柔情,幫助影片在全球斬獲 2.26 億美元票房以及豆瓣高達 8.5 的評分。
截至目前最燃的 " 品牌電影 ",《極速車王》實至名歸,品質遠超題材相近的《法拉利》。
總的來說,如今想要拍好一部品牌電影真的越來越難了。
它既要讓觀眾感受到新鮮感,又要通過品牌方無情的審核,最後還要不脫離實際,真可謂是 " 一波三折 "。
正在籌備的新片《可樂之戰》似乎打算不再像 " 前輩們 " 那樣走尋常路,以喜劇風格視角去呈現真實歷史的更多角落和人的更多側面。
那麼我們不妨好好期待,這個 " 可口可樂 VS 百事可樂 " 的全球娛樂話題将會如何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