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智駕收費,被扼殺在搖籃裡,歡迎閱讀。
導語
Introduction
" 比亞迪的餘威,遠比想象中還大。"
作者丨崔力文
責編丨杜餘鑫
編輯丨何增榮
本周,比亞迪又殺瘋了。
一場扣着 " 開創全民智駕時代 " 帽子的重磅發布會,掀起了整個中國車市的激烈讨論。至于背後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由于其主打加量不加價的标配。
甚至将天神之眼 C,下放到了 7 萬多元的海鷗身上。什麼高速領航輔助、全場景自動泊車、高速工況下的 AEB 緊急制動等功能,都得以實現。
如此工程落地能力與成本控制能力,真的令人感到恐怖。借用王傳福的話說:" 好技術,就應該人人可享!"
殊不知,發布會後結束後第二天,比亞迪又召開了一場小規模的閉門溝通會。
其中,令我最為印象深刻的無外乎兩點:首先,針對天神之眼 C,今年除了會 OTA 更新所謂的 " 通勤模式 ",研發部門也在積極探索開放全網域城區領航輔助的可能性;其次,有關智駕的所有功能,無論硬體還是軟體,從今往後都不會單獨收費。
而上述一套連續的 " 組合拳 " 下來,必須承認的是,的确行之有效的擊穿了不少潛在消費者的心智。或許,大多數人都未曾料到,"2025 買車看智駕 " 的口号,竟然最終被比亞迪響亮的喊出。
在這其中,看似也包括着餘承東。
" 智能駕駛,湊合能用與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我們争取繼續保持斷代式領先,不斷前進,不斷提升!推薦各位試駕體驗鴻蒙智行旗下的問界、智界、享界,以及未來的尊界車!"
" 把成本做低,讓最基礎的智能駕駛輔助普及,值得表揚、可喜可賀的!而混淆高階智能駕駛概念,把最基礎入門級的智能駕駛輔助說成高階智駕,是不合适的呵!"
來自他朋友圈的兩段輸出,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暗指的究竟是誰,其實已經顯而易見。至于為什麼反應這麼激烈?
背後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由于過去一段時間,華為通過在智駕維度砸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某種意義上俨然成為了該賽道當之無愧的領跑者。
不吹不黑,掌握着極強的話語權、定義權包括定價權。可比亞迪的攻勢,卻讓華為的 " 護城河 " 有了松動的迹象,至少是在普通消費者心中。
"7 萬多元的海鷗都能實現高速領航輔助,那些動辄幾十萬的新能源車,還怎麼拿它當賣點?況且,年底萬一比亞迪真讓天神之眼 C 也全國都能開了,其它友商還怎麼吹?"
絕不是杜撰,這樣一段吐槽真真切切來自我身邊的友人。即便措辭有點簡單粗暴,可試圖表達的道理并沒錯。
往後,在實際體驗上,不同的系統仍會存在差距,但對于小白用戶而言,卻管不了那麼多。至少營銷端,不會再有哪家擁有吊打所有人的領先優勢。反正,随着比亞迪的堅決入局,2025" 智駕普及 " 元年的意味正變得愈發濃烈。
當然,今天文章的标題,同樣成為了引發的連鎖反應。
實際上,早在去年的稿件《高階智駕,該收費嗎?》中,便發出過一張由 " 新出行 " 統計的相關表格,特斯拉、蔚來、小米、極越、極氪、飛凡、智己、領克,以及擁有華為背書的鴻蒙智行全系,包括采用華為技術的阿維塔、深藍等等全部在内。
針對高階智駕收費,大家所采用的具體方式主要有買斷與訂閱兩種。
特斯拉、小米、極越、極氪、飛凡、智己、領克,均為一次性購買高階智駕的終身使用權;鴻蒙智行全系與阿維塔、深藍,同時采用買斷、訂閱的方式;蔚來,則按月付費。
相比之下,理想、小鵬、比亞迪、仰望、騰勢、零跑、埃安、昊鉑等品牌,選擇将高階智駕的硬體成本直接包含在車價内。
不過,大多數都會在高配與頂配版本上。
當然,必須點出的是,許多品牌為了更好的獲客,雖然高階智駕表面上需要掏錢,但還是紛紛祭出了 " 限時免費贈送 " 的促銷策略。
原因也很好理解," 打鐵還需自身硬 ",在只解決了 " 能用 ",尚未達到 " 好用 " 的前提之前,憑什麼讓車主買單?
況且,所有主機廠都應該明白一個道理," 在本就經濟大環境日趨冷淡的當下,越來越精打細算的普通消費者,一定只會為真正的剛需功能所買單。要不,你就直接贈送。"
而随着接下來,比亞迪即将交付的超 400 萬輛、标配天神之眼且軟硬體全都免費的新車上路,針對潛客的認知教育越來越根深蒂固,高階智駕收費還真有可能被扼殺在搖籃裡。
試問,即便強如特斯拉 FSD 入華,又會有多少人掏 6 萬多元買單?
再拿小鵬為例,本周這家觸底反彈的新勢力造車,發布了旗下熱賣的 B 級純電轎車 P7+ 的用戶調研報告。其中,有一頁 PPT 上赫然寫着:行業首個全系标配圖靈 AI 高階智駕(NGP),不選裝、不收費、不訂閱。
三個關鍵詞,即是其接下來堅持的戰略打法,也預示着整個行業的新風向。
畢竟,中國車市的競争與厮殺,遠遠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高階智駕所肩負的使命,迅速從給一款產品的 " 加分項 " 過渡到了 " 必選項 "。
而身份的轉變,同樣注定了單獨收費尤其是軟體單獨收費的難度與日俱增,以及全系硬體标配的重要性。除非,你能拿出貨真價實的 L3,将友商全都甩在身後。屆時,才有更大的底氣談錢。
在此之前,只能通過自掏腰包的方式去做技術普惠。
|崔力文|
愛車如命,
更愛電動汽車的小編一枚 ~
THE END
微信号|iAUTO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