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第一批擺攤的打工人,已經回去上班了,歡迎閱讀。
" 擺攤日入 1000 元 ",這兩年,因懷揣着對自由和賺錢的向往,一些打工人果斷辭職,俯身擺起了攤。
但我最近發現,不少二手餐飲設備商的倉庫,堆滿了擺攤用的餐車,有設備商稱,自己只是個回收餐飲設備的,現在快變成餐車回收專業戶了。
另一個二手餐飲設備商告訴餐觀局,自家好多餐車都是賣出去,兩個月後又收回來,再賣出去。
圖|餐觀局拍攝
也就是說大部分擺攤創業者,堅持不到 2 個月就退出了。
為什麼打工人的擺攤之路這麼 " 短命 "?擺攤還是普通人的致富之路嗎?擺攤的坑又在哪裡?
" 我真的不想進廠了,剛好當時攢了 1 萬元,就想着去擺攤,過程中還借了錢。現在做了 2 個多月,已經負債 1 萬多,還不起,根本還不起。我今天崩潰了,剛剛一個人在廚房哭了一小時,還因為幾塊錢跟家裡人大吵了一架。怎麼這麼難?"
" 擺攤一個半月,沒虧錢,但真不如上班,除去食材一個月純掙 3000 元。每天都 3-4 點起床,一直忙到 8-9 點收工。我一天都沒休息過。"
這是兩個擺攤創業者對我吐露的真實心聲。為了叙述方便,前者我稱她為小芳,後者我稱她為玥玥。
圖|餐觀局拍攝
這兩位擺攤創業者的產品做得都不差,而且也跑通了小閉環,有老顧客,有復購。而且這兩位擺攤創業者也都能吃苦,很勤奮,出攤 1-2 個月每天都雷打不動在堅持,也并非是三台打魚兩天曬網之輩。
但很明顯,她們依然 " 被困在 " 這樣或那樣的坑裡。
首先是選址的坑。
一個月能賺 3000 元的玥玥,賣的是網紅三明治,配色好看,看着健康又好吃。
準确來說,玥玥并不是擺攤創業,而是在自己家裡做,通過預定模式,再一個個送到顧客手裡。
為什麼要采用這種模式?因為玥玥每次在小區擺攤都會被舉報,有次早上 7 點擺攤,也被驅逐了。" 我放棄擺攤了,因為我擺一次被舉報一次,都是小區商鋪的早餐鋪舉報的。"
因為不允許擺攤,玥玥沒辦法走線下集中式售賣的模式,效率自然就低了。
玥玥每天的擺攤生活如下:每天 3-4 點起床,周末一般是 5 點起床,6 點出門送貨,在小區裡點對點送貨,一直送到 8 點。
預定客戶有上限,而做早餐也就早上那 1-2 個小時的黃金時間,一個人又要做三明治,又要送貨,玥玥的產能非常有限。只能送一個小區,别的小區都接不了。
有人可能會問,就不能換個能擺攤的小區做嗎?玥玥的回答是:" 顧客享受的就是送貨上門的服務,早上送孩子上學,趕時間。"
賣網紅三明治的玥玥總結道:" 投入不高回本也快,就是累,結論就是一個月掙 3000 元,不如上班。"
圖|餐觀局拍攝
其次是定價的坑。
小芳賣的是滷味。在小芳眼裡,自己不賺錢,是因為太良心了。
售價 29 元一斤的滷鮮豬肉,只能掙 8 元,小芳沒有放防腐劑,每次的滷都是新鮮現滷的。
即便如此,别人顧客還會問,為什麼别的攤位只賣 19 元?
小芳表示,顧客不知道的是,别的攤位可能用的是凍肉,而且放了防腐劑,能存放好幾年。别人直接拿貨的凍滷肉一斤成本才 8 元。
小芳說自己有那種可以直接拿貨的渠道,但不敢拿,害怕食品安全。賣貨的人都告訴小芳,拿了貨以後,要幾個攤位點輪流擺,不要一個地方一直擺,長期吃不好,會被顧客找上。
小芳擺攤所在的小區的人流量還可以。她非常不解:" 想不通,真的想不通,你說我產品差,我是有一堆老顧客的;你說我生意差,中午飯點下班半個小時,我都忙不過來。為什麼?到底為什麼?"
不算賬不知道,一算賬吓一跳。真正讓小芳破防的是,自己賣了兩個多月滷味,啟動資金 1 萬,前兩天把水電燃氣費一交,賬上只剩下幾十元了。賣滷菜的成本和正常的生活開銷加起來,欠了 1 萬多的外債。" 天天累死累活的,還虧錢了?"
小芳每天的營業額在 200 元 -300 元之間,去掉成本,一天的淨利潤是 100 多元。之前小芳還做早市,但 3 點就得起來忙碌,早市也就多 50-60 元營業額,後來就放棄了早市,只做午市和晚市。
細究一下,小芳售價 29 元一斤的滷肉,成本為 21 元;作為對比,别人 19 元一斤的滷肉,成本為 8 元。也就是說,小芳的毛利為 27%,别人的毛利為 57%。
做餐飲,60-70% 的毛利屬于正常,即便是擺攤免去了租金成本,毛利如果只有百分之二十幾,恐怕做起來也是很辛苦的。小芳堅持好食材新鮮沒有錯,但要找到能匹配這種消費的滷味客群。
圖|來源網絡
小芳擺攤過程中,還遇到了各種奇葩事。自己在拌滷味,一轉身,有人偷走了自己兩個滷雞爪。自己滷味的機器線也被剪斷過,後面發現,是另一個賣滷菜的攤主的剪的,談判後,對方賠了幾百元。
小芳說,自己已經準備放棄了,現在工作也不好找,下一步想跑段時間外賣,把債還了,明年繼續進廠。
小芳說自己隔壁有一個擺攤的攤主,開了一個月就倒閉了,賣涼面,有時候一天營收 100 多元,有時幾元,後面把設備賣了回去去打工了,一個月虧了 1 萬多。這個攤主當時花 6500 元做了一個全新的餐車,自己在二手交易平台賣了好久沒賣掉,最後給了二手設備回收商。" 對方只肯給 2400 元,多一分都不給。"
首先,擺攤的人變多,是有時代大背景的。
消費不景氣,影響了各行各業,直接影響的是各行各業的從業者,有些人被迫失去了工作,又不想坐吃山空,于是就開始嘗試低門檻的擺攤。
圖|截圖自小紅書
除此之外,也一定有相關利益方的 " 鼓動 "。小吃擺攤產業鏈上的每個環節,都可能是既得利益者和鼓動者。
一個小白要擺攤,從交費流程來看至少要經歷以下三步:學小吃技術,買設備,進貨。
所以,第一個利益相關方,是培訓學校或教學的個體戶。
在餐觀局面此前的原創文章《年入千萬,賣課比幹餐飲賺錢多了?》一文中,我就有重點提到餐飲小吃培訓的 " 暴利 "。一個人學費動辄大幾千元,成功了是師傅教得好,失敗了是個人有問題,培訓學校穩賺不賠,擔風險的都是個體戶自己。
上文提到的賣滷味的小芳告訴我,當初手裡拿着 1 萬,想着擺攤咋也夠用了。在某短視頻平台,看到這家滷味學校的學費不到 2000 元就去了,去了以後各種隐形費用,最後一共花了 6000 元。而且不知道為什麼,試了好多次,也試不出師傅教的味道。
小芳報的是滷味班,一個班上十幾個人,光滷味就開了好幾個班;還有其他小吃班、西點班等等。
這一類是培訓機構,因為相對正規和完善,雖然比預期多花了不少錢,小芳起碼把滷味技術學到手了。
還有一類人是擺攤的個體戶。
這類人基本人手兩個賬号,一個賬号的标題動辄為 " 擺攤日入 1000 元,人生是曠野,不是軌道 ",餐車精致幹淨,擺攤出鏡的主角都很年輕,女生漂亮,男生帥氣。
和擺攤的接地氣形成了鮮明反差,故事講得很精彩,擁有一定粉絲量。同時還會引流到另一個賬号,專門用來教學,而所謂教學絕大多數都是已錄好的文字版或視頻版,付費學習。
這類擺攤的個體戶充斥着各大社媒平台,精心制作的視頻具備極強的煽動性,很多人看到後十分心動,甚至想立刻裸辭,去擺攤、發财、致富,獲得自由。這些粉絲有沒有致富我不知道,但這些博主肯定是 " 致富 " 了。
第二個利益相關方,是二手設備回收商。
和教學方相比,這類二手設備回收商,看起來更理性。
它們的口号是幫助創業者低成本創業。而擺攤創業,懂得先從二手設備開始看起的小白,風險意識已經跑赢了另外一幫小白。
但這類二手設備回收商也會存在低價引流的情況,比如網上說一個設備幾百元,但到了倉庫,可能幾百元的餐車壓根無法使用。而情況較好的設備賣價也不低,比如前文提到的,小芳隔壁的攤主花了 6500 元弄了三輪車,只用了一個月,二手設備回收商花了 2400 元回收。
回頭仍然會以正常的市場價,比如五六千元進行售賣,再加上運費,擺攤創業者的一次性投入成本未必能降低多少。
第三個利益相關方,是供應鏈服務商。
有些擺攤的攤主是手工現制現賣,有些擺攤的攤主可能是直接拿成品,擺出來,賺個差價。這就要從供應鏈服務商處拿貨,供應鏈服務商為了賣貨,也會吹捧擺攤創業的好處和成功的概率。
正式擺攤前,很多打工人覺得就是擺個攤,能虧多少錢?幾千元就當一次嘗試了。
可是當擁有這種想法的打工人數量達到一定量級時,這就不是一筆小錢了。在利益和欲望的驅使下,擁有技術的,會拍短視頻的,有供應鏈的,各路人馬都會湧進這個小小的 " 賽道 ",收割完一茬又一茬的 " 打工人 " 後,賺得盆滿缽滿地離開了。
擺過攤,一個月虧 1 萬元後,打工人們才幡然醒悟,原來擺攤創業也是一種消費,而且這種消費速度比買包狠,比股市狠,還累得跟狗一樣。
圖|截圖自小紅書
網上魚龍混雜,很多人就是為了割一把韭菜就走。
有擺攤創業者告訴我:" 如果誰擺攤真月入過萬,他是沒空經營小紅書的,更不用說還有精力教學。"
而小吃擺攤創業的本質,仍然是個體拿時間和勞動力換錢。很多人想做小吃攤是因為成本低,但小吃攤往往也意味着客單價不高、需求量不夠大,未必是個好生意。
有小吃攤主告訴我,現實生活中只見過一個日入 1000 元的攤主,但非常辛苦,做燒烤和酒水,從下午 4 點營業到凌晨 3 點。這是現實的攤主,和很多打工人想象中的,輕輕松松月入過萬,不用 996,不用每天幹早晚高峰,代表着自由和夢想,大相徑庭。
很多能出去擺攤的人,技術是過關的,人也是勤快的。但做生意只有這些是不夠的,看似低門檻的小吃擺攤賽道實則早已站滿了人。你以為是退路,而真實情況是早已站滿了人。
我家樓下的小吃攤,已經從之前的 2 排,擴充到了 4 排。而這 5-6 年的時間,只有 2 家屹立不倒,一家是賣烤冷面的,一家是賣鍋盔的。口味好,而且產品足夠簡單。
小吃行業永遠在,擺攤也确實是一個低門檻試錯的行業,仍然有人做得不錯。
但我們要更客觀去看,看看真實的小攤攤主的一天,看看生意冷清時的小攤攤主,看看下雨時的小攤攤主,可能就不會 " 頭腦發熱 " 了。
請記住," 爽劇 " 永遠只發生在電視劇和短視頻裡,現實生活中沒有人一直過得是 " 爽劇人生 "。把當下的每件小事做好,才是頭等大事,至于短視頻和網絡上的爽劇人生,當娛樂看看就好,不要當真。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餐觀局 ",作者:孟一,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