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又燙又慢的無線充 到底誰在用啊,歡迎閱讀。
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差友,有多少平常喜歡用無線充電給手機充電的?
其實無線充電器本質上就是一個小号的電磁爐,貼在手機背面的接收線圈上,用電生磁,再磁生電的原理給手機充電。
大概是這麼個原理
聽起來損耗應該挺大的是吧。。。但托尼之前還真就是個無線充愛好者,因為無線充電這東西聽起來是真的美好。
我理想中的無線充電場景是這樣的:早上到了工位,手機往無線充電板上一甩, " 咔嚓 " 就充上電了;去開會、吃飯,手機只需從充電板上順手帶走。
要是恰好有個直立的無線充,手機在充電的同時還能顯示個消息,這工作效率不直線拉滿了。最後下了班一看,手機電還是滿的,這幸福感誰給的了?
于是乎,自打無線充電這個配置在手機上大量出現以來,托尼就入手了各種形态和功率的無線充電器,為的就是把自己手裡這一堆手機的充電體驗都變得跟想象裡一樣優雅。
但實際情況是什麼呢。。。
雖說是無線充電,但充電器後頭還得拖着一坨适配器和電源線,看着糟心不說,早上一來把沒電的手機甩到無線充上,等到老板叫我開會發現手機沒電關機了,原來是線圈沒對準。
這一坨扎起來也挺礙事
開完會回來,又仔細确認線圈位置對準充上了,但孱弱的 5W 功率直到中午只充進了百分之 20 幾的電,手機還燙得要死。
這些痛點廠商們都心知肚明,所以後面推出的風冷高功率無線充解決了慢、磁吸無線充解決了對準,但托尼用上了這些產品後,也總覺得差點意思 —— 它們的通用性都太差了。
這種不通用性首先體現在不同品牌的無線快充上。現在各家廠商都推出了 50W 甚至 80W 的高功率風冷無線充電器,實際用下來充自家的產品确實都很快,溫度控制的也不錯。
但這些高功率的無線充電,往往都是私有充電協定、各家無線充電方案不互通,換了牌子速度就會掉到 10W ~ 20W 左右。像托尼這樣經常換牌子體驗的數碼博主,每換一個手機,之前舊的風冷無線充我也得一并挂到閒魚上去。。。
我知道肯定有人說,那我不換牌子不就行了嗎?非也,就好比 vivo X90 Pro+ 剛出那會就沒法兼容之前的 vivo 立式無線充,最後官方給了個墊高塊才解決。而且每當新手機尺寸、内部設計有變化的時候,充電線圈的位置一變,就又跟充電器對不上了。
那有沒有人想過要解決這個問題呢?有的朋友,有的。
蘋果後來推出的 Magsafe 就是一個比較優雅的方案,通過磁吸解決了無線充電需要線圈對準的問題,完全對準的線圈充電效率也會更高。
後來 WPC 無線充電聯盟推出的 Qi2 标準也類似,相比于 Qi1 增加了定位磁鐵,不會對歪,最大功率由 7.5W 提升到了 15W ,而且宣傳說蘋果和安卓都能達到最高 15W 的無線充電,聽起來是個一舉兩得的事兒。
可這 Qi2 協定雖好,但也得手機支持才可以。
我們的同行充電頭網根據 WPC 官網整理了 Qi2 手機的匯總清單,截止到今年 3 月,除了蘋果支持 Magsafe 的設備全線支持 Qi2 以外,支持 Qi2 的安卓廠商只有 HMD 和三星。
托尼手上也有一個 Qi2 無線充,用它充 iPhone 确實挺快,但充安卓除了沒有磁吸,輸入端功率也就只能到個 7W 了,配上現在各家的大電池,充三四個小時都不帶滿的。。。
不兒,欺負老實人是吧?一個通用協定,怎麼又做的像蘋果專用啊?
哎,還真就是蘋果專用。因為 Qi2 是蘋果牽的頭,剛開始要求廠商都像 iPhone 一樣内置定位磁鐵,但要在寸土寸金的機身内部加上了磁鐵,不光厚度得受影響,散熱也扛不住了,導致大家主動支持 Qi2 的意願都不是很強。
本來托尼對 Qi2 的未來期待很高,但最讓人繃不住的是,在手機裡加定位磁鐵這事兒蘋果也不幹了。。。就前段時間發布的 iPhone 16e ,不光僅支持 Qi1 協定、最高 7.5W ,磁鐵也沒了。
前期 16e 支架沒到位的時候,鬧出的幺蛾子
你說這參與制定 Qi2 标準的老大哥也沒能在自家的產品上做到全面支持,難道是說蘋果也覺得這玩意兒有點礙事?
最讓托尼絕望的還得是最近曝光的 iPhone 17 系列 CAD 圖,看起來 Pro 系列的後蓋像是采用了兩種材質,更有傳言說是整機金屬 + 玻璃材質的拼接。
如果這爆料是真的,那麼标準版 iPhone 17 就是全金屬的機身,别說磁吸了,恐怕都很難支持無線充電了。。。
說完它們的 " 不通用 " ,再具體到使用場景,你就知道現在無線充的體驗有多拉胯了。。。
就拿車上充電這個場景來說,托尼在車上裝了個磁吸無線充,用 iPhone 的時候體驗賊好,往上一放就能充電導航。
我要是哪天換了個安卓手機用,這手機就架不上了,還得現買一個磁吸手機殼才行。
經過這一波折騰我是徹底對無線充祛魅了,現在看來,托尼想給手頭上的設備買一個通用的、能穩定跑個十幾瓦的無線充都很難。
也正是因為無線充產品混亂、不通用的原因,實際上大家生活中最常用到的還是不到 10W 的無線充電,這功率别說充電了,不掉電就不錯了,又怎麼會養成用無線充的習慣呢?
其實托尼還是最看好磁吸無線充,特别是蘋果牽頭的那個 Qi2 ,不用對準、功率夠用。
而咱們的國產廠商,也不是看不見這些好處,只是不想為了 Qi2 妥協,往自己家手機裡塞磁鐵,不信你看他們自己都出了多少磁吸配件了。
不過這事兒最近也有好消息,在今年年初的 CES 上, WPC 整了個新的 Qi2 Ready 标準,不再要求廠商給手機内置磁鐵才能用 Qi2 ,整個磁吸手機殼就行。這不今年發布的三星 S25 ,就是第一款沒有内置磁鐵的 Qi2 認證設備。
這事兒看起來是 Qi2 又更新啦,其實可能是 WPC 自己都看不下去 Qi2 生态如此貧瘠,給自己找了個台階下,接下來就看各家廠商有沒有心去擁抱這個标準了。
而用戶們呢,在某種程度上也不是不愛現在的無線充電,是讨厭配件的通用性差,會被品牌給綁死,也讨厭廠商為了做無線充在電池和散熱上做的妥協。
最後一人血書一個好使的無線充生态,可别讓我剛買的 Qi2 無線充繼續落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