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滬九旬老人日夜激動大喊,喚不來三個優秀兒子?,歡迎閱讀。
>近年來
噪音擾民的情況時有發生
從設備故障產生的噪音
到人為制造的 " 魔幻電音節 "
各種各樣的花式噪音擾民
小坊也曾多次報道過
《怪異 ! 不分晝夜 , 深夜尤甚 ! 上海一小區居民束手無策 ! 真相竟是?》
《不分晝夜,互不相讓!上海一小區居民崩潰 … 索性把窗戶封死!》
《魔怔了!上海阿婆用晾衣杆頂住音響 " 粘 " 在天花板,全樓被魔音灌耳 …》
最近,家住松江區伴亭路 888 弄
象嶼名城的多位居民
通過《新聞坊》同心服務平台反映稱
小區居民也遭遇了噪音擾民
但噪音來源有點不一樣
↓↓↓
是個九旬老伯伯
到底是為了啥呢?
了解前因後果的小坊不禁感嘆
老人也作孽,鄰居也作孽
據多位居民
向坊記提供的視頻顯示
這位老人站在陽台上
向外大聲呼喊
不少鄰居表示
老人此舉已有 2 個多月
一開始是拿着喇叭叫喊
後來還親自上陣
情緒激動的叫喊聲
比喇叭更具穿透力
有時老人在深夜
還要叫嚷多次
這樣的噪聲折磨
讓不少鄰居已在崩潰邊緣
居民:
我們任何人沒有他這個嗓門,他這個喉嚨響得真的是 … 他一晚上要三四次,怎麼休息好呢?晚上 12 點、1 點、2 點也叫,我有時都是給他叫醒的。
老人為何要半夜大喊大叫?
鄰居們隐約聽到
老人希望居委來解決
自己的家庭糾紛
楊女士 樓下鄰居:
大概的意思是他們家裡可能有一些老人父子之間财產分配不均的問題,他可能想重新調整。他找過居委,但居委沒有辦法幫他協調,他也沒有辦法直接去找到他想要協調的兒子,所以他現在就火氣比較大。
老人幾次三番擾民
除了保安上門勸阻外
鄰居們還報過警
甚至還陪老人去小兒子的部門
謀求解決
不過都收效甚微
居民:上次去敲門,我們說打 110 吧,保安說阿姨你們不要打了,這個小區打 110 的太多了,每天都打。他兒子就這麼和居委會說的,你下次也别打給我了,我也不會來了,有什麼事我們就法庭上見。
居民:他有個兒子是三甲醫院的專家門診醫生,(但)到醫院裡去根本面都無法見到。
一時間
居民之間的氛圍緊張
關系也劍拔弩張
居民:你叫什麼啊!有問題去找法律援助,别找我們。
居民:他的意思是要叫你們幫他解決,我給你們壓力,你們好找居委會解決。但這個問題不是我們能解決的呀,你要維權,我們也要維權,我們居民怎麼辦呢?
業主群裡也吵翻了
↓↓↓
老人為何要用
如此極端的方式表達訴求?
↓↓↓
經坊記了解,這位 96 歲高齡的楊老伯有三個兒子,但長期獨居在小區。
去年 10 月,老人突然找到居委會,希望幫他調解家庭糾紛,重新分配财產。
常豔紅 雲潤居民區黨總支書記:
他希望曾經給小兒子的 22 萬能夠返還給他,自己回位于桂林路的老房子去住,同時小兒子把戶口從老房子遷走。
居委雖然幫助老人聯系了公益律師,但 4 位律師輪番上陣,仍未解開老人心結,倔強的老人家還一度睡在居委 " 示威 "。
常豔紅 雲潤居民區黨總支書記:
因為老人覺得住在居民區,居委會就應該給他解決全部的問題。在律師提供的解決方案和意見和老人的設想得不符時,他當天就住在了居委會,住了 2 天一夜,當天還拒絕進食。
昨天(12 日)上午,坊記和屬地居委及熱心鄰居一起上門,希望能勸說楊老伯不要再用這種極端的方式打擾鄰居。
在楊老伯家,坊記通過交談發現,老人身體健朗、思路清晰。家中還專設一面獎狀牆,挂滿了子女及自己曾獲得的榮譽。
在交談中,楊老伯也向坊記吐露了心聲,表示自己知道噪音擾民不可取,但無奈只能通過這個辦法引起大家關注,表達滿心委屈。
常豔紅 雲潤居民區黨總支書記:你的事情鄰居都知道的。
楊老先生鄰居:我們都知道的。
楊老先生:你們不知道,我有很多委屈悶在心裡沒辦法了,今天你們來了我要講一講,你們說我不對、批評我,我接受、我道歉,該上的制裁給我上,不要照顧我的年齡,因為這樣是犯罪。
不過一談及噪音擾民問題
楊老伯就開始“裝傻充愣”
要求居委按其心意
幫助解決家庭糾紛的态度
依然十分堅決
常豔紅 雲潤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近期你的鄰居反映,喇叭你這幾天是沒有叫了,那麼以後是不是都可以不放喇叭了?因為你正在打擾小區 600 多戶的居民。
楊老先生:我說不放就不放,但是問題沒有解決我還是要放。
常豔紅 雲潤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楊老師,你的家事糾紛不是居委會給你一句兩句可以解決的,你家事即使沒有解決,你也不能夠打擾這麼多居民的正常生活,對不對?
楊老先生:聽不清楚了,聽不清楚了 ......
常豔紅 雲潤居民區黨總支書記:你不能每次我和你提到關鍵的事情你就聽不清了。
此前,居委雖也多次聯系老人的三位兒子,不過都未能取得很好溝通,後來甚至連電話都無法接通,老人這這才開始用喇叭播放自己的訴求。
常豔紅 雲潤居民區黨總支書記:
老人的二兒子在新加坡工作,常年在國外;大兒子已經退休,居住在寶山區;小兒子在職,是一名醫生。我們主要和大兒子和小兒子聯系,也希望他們能夠重視,但是收效甚微。我們九亭鎮一直要求“三所聯動”,推動解決他們的家庭矛盾,但他的兒子拒絕,等到今天也沒有聯系居委會。
此外還有個棘手的問題
↓↓↓
老人的吃飯問題
原先,老人的三個兒子每月會輪流為其送飯,飯送到門口,人就走了。随着父子關系的惡化,本月開始已經沒人送飯了。
楊女士 楊老伯樓下鄰居:
之前聽說是孩子給他送飯,但是像送外賣一樣,自己也是見不到人的,按了門鈴就走了,所以老人覺得沒有人說話。
為了解決楊老伯本月的吃飯問題,屬地工作人員和坊記一起撥打了老人三個兒子的電話,最後只有大兒媳接聽了電話。
對方表示,由于家庭内部矛盾,目前在送飯問題上确實發生分歧,不過她願意和居委書記見面,先當面商榷。
大兒媳:二月份不是我們送。
書記:他現在沒人送,你們是不是可以承擔一下這個責任,然後兄弟之間再去解決?
大兒媳:那怎麼辦啦,家裡兩個兒子竟然都不管,錢拿了卻不管老人,你說我們怎麼辦?你們居委不是有人給他送飯的嗎?20 元一頓,你去幫他辦這個好了。
書記:你們要過來先繳納費用,可以享受政府補貼。
大兒媳:那你拿他退休工資去辦好了。
書記:老人不願意。
大兒媳:那你什麼時候在,我吃好飯過來要 2 個小時,3 點鍾左右你到他家裡來,我和你一起去。
上海申道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楊鄒華表示,将自己的家庭矛盾通過 " 擾民 " 的方式放置于 " 公領網域 " 以謀求解決,十分不妥,且已觸犯相關法律。不過在實踐中,考慮到老人年事已高,通常情況下還是會柔性處理,建議屬地真正發揮好 " 三所聯動 " 機制,讓訴求各方重回談判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對于是否要起訴子女沒有盡到贍養義務?律師認為,楊老伯頭腦清晰,有一定的退休工資和獨立生活能力,因此無需監護人照顧。不過這不等于子女盡到了“贍養”義務,除了為父母提供物質支撐,履行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也是 " 題中應有之義 "。
楊鄒華 上海申道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
這個老人是典型的物質條件不差,但缺少子女對他的關懷和贍養,我們的贍養不僅僅能是包含了金錢方面的給予,應當還是要包含情感的關懷,日間的照料,醫療的護理,這些都是贍養的義務之一。
小坊希望
楊老伯的家庭矛盾
能早日解決
也能早日還小區居民
一個安寧的環境
看看新聞記者 : 李仕婧
編輯 : 小門耳
視頻編輯 : 須志洋,吳凡
攝像 : 朱勇
責編 : 李麗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