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出走不是童話,是一份改變的勇氣,歡迎閱讀。
1879 年易卜生的《玩偶之家》首演,娜拉離家出走的摔門聲至今仍在回響。娜拉出走後會怎樣?魯迅說娜拉也許只有兩條路:不是堕落,就是回來。
因為除了覺醒的心,她還 " 要有錢 "。改編自真實事件的《出走的決心》無疑展現了一條光明的路徑。
《出走的決心》
當代 " 娜拉 " 李紅出走并在自媒體時代靠着出走這一行為本身賺到了錢,她駕駛着車奔向自由的曠野,而不是《末路狂花》的懸崖。
但影片的叙事重點并不是爽感十足的出走,而是出走前絕望主婦的日常,給觀眾 " 照鏡子 " 般的真實生活投射,畢竟現實中成功出走的原型只有一個——蘇敏,而仍被困在糟糕的婚姻和家庭中的 " 李紅 " 有千千萬萬個。
詠梅 飾 李紅
一開場,李紅開車在路上,手風琴同管弦樂的配樂激蕩着一種微妙的情緒,好像内心有很多波瀾即将爆發,但在接下來的八十多分鍾裡,觀眾看到的是一次次把委屈隐忍下去的李紅。
影片通過插叙拼貼起李紅的大半生,1982 年高考前夕身為長女的她被父親強制退學;她盼着嫁個好男人逃離原生家庭,不料婚姻更為煎熬;她等着女兒長大、嫁人;等着兩個外孫上幼兒園 ……
" 男兒志在四方 ",男人的闖蕩從來都是正當的,一個女人的出走卻需要漫長的鋪墊,得積攢足夠的理由和充分的失望。
詠梅飾演李紅,與其說表演,更像是一種喚醒,喚醒另一個自我。蒙古族女兒詠梅表面溫柔實則自由反叛,年輕時愛飙車,愛上搖滾樂手,選擇不育。
困頓于家庭泥淖的李紅看似與之反差強烈,實則二者都有着穩定強大的内核。所以詠梅不僅演出了李紅的隐忍與疲憊,更演活了她溫柔底下的決絕。
當李紅在打掃教學樓時聽到《夏天最後一朵玫瑰》,她的臉龐顯露出百感交集,這是影片中最為詩意的一幕,這樣的靈魂不會甘于 " 忍一忍這輩子就過去了 "。最終拯救這個中度抑郁、曾揮刀自殘的女人的,不是任何親人的覺悟,而是她自己的決心。
《出走的決心》劇本扎實,人物、情節和對話都充滿典型性,将家庭對女性的剝削與壓迫展現得淋漓盡致。
從父權到夫權,從妻性到母職,都凌駕于女性的自我意識之上,父親讓她顧着三個弟弟 " 别光想着自己中不中 ",不依丈夫指令行事就是 " 懶 " " 不明事理 ",該談錢時弟弟說 " 咱還是不是一家人啊 "。
最況味復雜的是女兒曉雪,她是最支持最愛李紅的人,但當自己為了工作需要有人幫忙帶孩子時,她又只能抓住母親不放,因為母親是她最信賴也是唯一能壓榨的人。
片中有很多隔着防盜窗、窗玻璃拍攝李紅在狹窄逼仄的家中勞作的鏡頭,讓她宛如囚徒。沒半句好話半點好臉色的丈夫孫大勇一開口就令人窒息抓狂,還有很多網友說姜武照虎畫貓演得保守了,應該讓自己的爸來演。
姜武 飾 孫大勇
這也是影片的意義所在,将我們身邊的李紅、孫大勇搬上銀幕,被觀看、被讨論。
女婿徐曉陽看似是比上一輩進步了的新好男人,其實骨子裡還是認為照顧孩子做家務是女人的事兒,他的哄老婆話術 " 媽媽最偉大 " 何嘗不是一種綁架,所以片尾," 母職懲罰 " 依然在女性身上延續。
女性的困境是傳統的、文化的、社會性的,出走不是童話也不是唯一的解決路徑,但它提供了一種想象力,一份改變的勇氣,山路野路,總會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