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綽号“雞驅動核彈”,英國為德國領土量身打造的核地雷,歡迎閱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丹書戰史 Author 經理小小
在核武器剛剛出現的時候,如何在實戰中運用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當時技術上最可靠的辦法就是用轟炸機空投,可轟炸機本身易受打擊,導彈其實是很不錯的載具,可早期彈道導彈的制導等技術有待提升。在 1954 年,英國國防研究局開啟了一項秘密的戰術核武器研制項目,起初項目代号藍兔,後來更名為藍孔雀。
蘇軍裝甲部隊
當時英國國防部認為未來與蘇軍很可能有一次大規模戰争,而蘇軍的裝甲部隊将對西歐各國發起攻擊,因此包括英國在内不少國家的武器、戰術都是圍繞如何抵擋蘇軍裝甲部隊而發展。英國人認為德國北部是蘇軍的主要進攻方向,可以在這裡用戰術核武器阻擋蘇軍,即便不能挫敗蘇軍的攻勢,好歹能争取時間。
空投藍色多瑙河
藍孔雀其實是一種戰術核地雷,它是用英國第一款服役核彈藍色多瑙河發展而來。别看英國是最早一批掌握核武器技術的國家,但在核彈小型化技術上卻差了很多,藍色多瑙河是自由落體炸彈,重約 4.5 噸,長約 7.4 米,用這麼個大家夥改裝地雷并不明智,可英國并沒有其他更合适的選擇。
藍孔雀地雷外形是一個巨大的柱體,它的設計重量達到了驚人的 7.2 噸,爆炸當量在 1~1.2 萬噸 TNT,如果把它埋入地下 35 英尺(約 10.6 米)後引爆,它能形成一個直徑 640 英尺(約 195 米)的巨大彈坑。其實并不指望通過爆炸直接摧毀大量有生目标,主要是制造污染地帶實現作戰意圖。
地雷有 3 種引爆模式,第一種是有線遙控引爆,遙控距離 3 英裡(4.8 千米);第二種是機械定時引爆,最大設定時間是 8 天;還有一種是防篡改程式引爆,堅固的金屬外殼給核彈、引爆裝置提供了一個恒壓環境,可以通過外部壓力識别、傾斜傳感器來感受環境變化,如果地雷被移動、充滿水或者壓力降低,它就會在 10 秒後爆炸。這 3 種模式允許核地雷以多種方式布設,比如埋在地裡、沉在河流、湖泊裡。
但德國北部冬季氣溫很低,低溫會導致引爆裝置的電子元件失效,因此設計師提出了多種保暖方案,裹毛毯什麼的都挺正常,其中一種是在地雷内養一只雞,活雞能夠提供充足熱量,理論上在保障食物和水的情況下可讓雞存活一周以上,足夠保障地雷有效運轉了。
藍孔雀項目在 2004 年 4 月 1 日解密,當時很多人看到在地雷裡養一只雞的設計,認為這不是真實的,而是愚人節目。也因為這一點,藍孔雀地雷獲得了一個奇葩的綽号—— " 雞驅動核彈 "(chicken-powered nuclear bomb)。
英國陸軍在 1957 年訂購了 10 枚藍孔雀核地雷,打算将它們交給駐扎德國的萊茵軍團使用,不過整個項目在 1958 年被叫停,此時核地雷研制工作還沒有最終完成。項目放棄的原因有很多,很多文章稱是英國高層意識到核爆帶來的污染,以及在别國領土上搞核爆帶來的政治、輿論等影響,不過結合同時期其他國家的情況,英國的決定是正确的。
M65 核大炮
同時期美、蘇兩國都在搞炮射戰術核彈,尤其是美國,成功把核彈頭縮小到常規火炮口徑,美國的第一代原子大炮 M65 就采用 280 毫米口徑,它的作戰靈活性比藍孔雀高多了。蘇軍對核爆的态度也讓西方國家驚訝,蘇軍裝甲部隊普及三防裝置,擺出一副強行穿越核爆污染帶的架勢,并且還在研制核戰坦克 279 工程,這無疑大大削弱了藍孔雀的威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