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跨國車企加碼中國市場,大眾CEO:中國市場創新速度令人驚嘆!,歡迎閱讀。
2025 年上海車展公眾日首日,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迎來超過 25 萬人次的觀展客流,創下歷史新高。這場被譽為 " 全球汽車產業風向标 " 的盛會,不僅展示了近 1300 輛參展車輛中超過 70% 的新能源車型,更成為跨國車企戰略重心向中國轉移的縮影。大眾、寶馬、奔馳等德系巨頭宣布在華新增投資超 500 億元,重點布局電動化與智能化研發中心;豐田汽車則與中國重汽聯合開發的氫燃料電池牽引車已批量交付,雙方計劃在 2025 年實現 1000 輛規模的商業化運營。
在特斯拉展台,Model 2 中國版的亮相引發轟動。這款搭載新一代固态電池 "Infinity Cell" 的車型,能量密度達 500Wh/kg,配合超充 5.0 系統,10 分鍾即可補能 80%,綜合續航突破 1600 公裡。特斯拉 CEO 馬斯克在發布會上透露,上海超級工廠将承擔 Model 2 全球 50% 的產能,預計 2025 年第四季度實現月產 5 萬輛。這一戰略布局背後,是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體系的完善 —— 比亞迪刀片電池產能已達 400GWh,寧德時代的麒麟電池成本較傳統電池下降 30%。
政策層面,中國對智能駕駛的支持力度持續加碼。上海市經信委宣布将推動整車企業轉型,加強智能駕駛大模型等創新應用,智己、奧迪等新車型計劃年内投產。這種政策紅利與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使得跨國車企從 " 走進中國 " 轉向 " 融入中國 "。保時捷中國研發中心完成戰略更新,3000 名工程師專注于自動駕駛技術與數字化界面開發;佛瑞亞集團則将全球首發展品放在上海車展,其可持續創新產品 80% 的研發資源來自中國團隊。
行業數據印證了這一趨勢:2025 年第一季度,中國進口汽車量同比下降 39%,而跨國車企在華新能源車銷量增長 110%。大眾汽車集團 CEO 奧博穆坦言:" 中國市場的創新速度令人驚嘆,我們必須深度參與這一變革浪潮。" 這種深度融合不僅體現在技術研發,更延伸至商業模式創新 —— 豐田首次采用中國首席工程師體制,由本土團隊主導研發适合中國消費者的車型;寶馬與地平線成立合資公司,研發面向中國市場的 L2++ 級輔助駕駛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