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廣汽集團高銳:2027年正式推出面向個人用戶的L4自動駕駛車型,歡迎閱讀。
" 下一步廣汽将以星靈智行智能科技品牌全力發力智駕技術,計劃到 2027 年正式推出面向個人用戶的 L4 自動駕駛車型,力争產品智駕水平和研發能力進入全球第一陣營。" 在 3 月 29 日舉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高層論壇上,廣汽集團副總經理高銳發表了以《汽車行業擁抱綠色數字新時代,加速推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演講,從 " 怎麼看 " 和 " 怎麼做 " 兩個方面,對汽車產業綠色發展下半場做了細致分享。
廣汽集團副總經理 高銳
怎麼看?產品之變 + 產業之變 + 生态之變
高銳指出,下半場的觀察中,首先是產品之變,即 AI 大模型正在重構汽車的核心價值。在 AI 技術驅動下,智能化從差異賣點演進為產品的标配,智能平權成為市場的競争焦點。2025 年是高階智駕的量產元年,高速 NOA、城市 NOA 高階智駕正向 10 萬 -20 萬元的主流價格區間加速普及。
" 沒有智駕能力就沒有參與未來競争的入場券,已經成為我們行業内普遍的共識。同時,AI 大模型率先在汽車座艙融合應用,讓汽車從移動終端進化為情感夥伴,人機互動也從功能競賽轉向體驗重構。" 高銳說到,未來產品的核心競争力不再是硬體參數的堆疊,而是能否以智能化重新定義人車關系,來構建人車的信任。
其次是產業之變。規模領跑将躍升為生态定義,中國新能源汽車 2024 年銷量的滲透率達到 40.9%,總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 60%,在整車規模躍升的背後,動力電池退役潮也會加速到來,預計到 2030 年中國動力電池累計退役量突破 300 萬噸。這些數據标志着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急劇從數量擴張轉向質量引領,做全球綠色智能出行生态的定義者。未來市場競争的核心不再是追求單一的市占率,提升產業含綠量、含質量以及生态成熟度才是獲得話語權的關鍵籌碼。
第三是生态之變。立體出行正在打破生态的邊界,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低空飛行器、人形機器人也備受矚目,它們與智能新能源汽車技術互通、供應共享、工藝復用,正呈現出加速融合的态勢。逐漸形成以往單一產品難以實現的海陸空一體化新生态,衍生出新的藍海市場和投資的機會,或許會将釋放出超過 10 萬億的市場空間,重塑全球的科技競争版圖。
怎麼做?以綠色 + 數字來推進高質量發展
對于 " 怎麼做 " 的問題,高銳以廣汽集團的實踐進行了分享。
首先是堅持產品為王,讓綠色智能走向大眾化。廣汽堅持以用戶價值為核心,全面推動產品綠色數字化,今年以來傳祺向往 S7、昊鉑 HL、埃安 UT、廣豐鉑智 3X、廣本 P7 陸續上市,全面覆蓋了純電、增程、插混等所有主流的新能源動力,并且率先将激光雷達、高階智駕打入 14 萬級以内,實現座艙智駕三電底盤全領網域的高階智能。
上周廣汽集團發布的智能科技品牌 " 星靈智行 "ADiGO 智駕互聯生态系統全面更新到 6.0 版本,其中智駕系統更新成為可以主動思考、邏輯透明化的智駕者的第二大腦。2025 年廣汽集團将啟動國内首個 L3 自動駕駛車型量產上市的銷售,廣汽與滴滴合作首款 L4 自動駕駛前裝量產車型将會下線交付。同時,廣汽端雲一體大模型已經完成與 DeepSeek 的融合增強,多模态的互動系統 HMI 6.0 也會量產,将實現所有主流品牌手機與智能座艙的跨端互聯。
下一步,廣汽将以星靈智行智能科技品牌全力發力智駕技術,計劃到 2027 年正式推出面向個人用戶的 L4 自動駕駛車型,力争產品智駕水平和研發能力進入全球第一陣營。
其次是開拓生态增量整合構建產業護城河。廣汽聚焦綠色智能產業布局,位于番禺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累計落實投資 460 億元,陸續建成廣汽埃安的智能零碳工廠,因湃電池、銳湃動力等新能源的重點項目,構建了從锂礦到充電設施再到電池回收一體化的全鏈條能源生态。同時我們也依托產業園與華為、騰訊、科大訊飛、文遠(知行)、小馬等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全面推進構建廣汽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第三是加快國際化步伐,輸出產品 + 生态的中國方案。目前廣汽已經實現在 74 個國家和地區的布局,構建了多元產品的矩陣。同時,以廣汽雲為核心,搭建全球的資源綜合管理平台,相繼投產馬來西亞 CKD 工廠、廣汽埃安泰國智能工廠、物流零部件和能源服務等生态業務,在海外也會逐步實現落地,實現全球的研產供銷服體系初步的規模。
與此同時,領跑新質生產力賽道,謀劃立體出行未來新篇章。2024 年如祺出行成為全國首家開展全無人 Robotaix 商業化示範平台,目前業務覆蓋了北上廣深、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累計行駛裡程超過 400 公裡。廣汽集團還發布了 L4 級的 Robobus,推出多旋翼和復合翼的兩個系列飛行汽車,以及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型機器人。廣汽全場景、立體化智能出行的大生态已經初步成型。接下來還将加快構建多元站點 - 地面交通 - 低空出行全鏈條立體智慧出行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