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嘉行傳媒還“行”不“行”?,歡迎閱讀。
随着祝緒丹辭演于正新劇一事愈演愈烈,嘉行傳媒又站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事情的起因是于正的新劇開機,演員陣容和此前透露的有所差别,他聲稱明明已經與嘉行傳媒藝人祝緒丹談好合作,對方卻為了另一部劇的女一号而放了他鴿子。
網上也就此事展開了争論,一方認為談好合作又辭演是祝緒丹不守信用,而另一方認為沒籤合同祝緒丹當然可以選擇更好的機會。
站在不同的利益角度出發,祝緒丹辭演這件事孰是孰非不好說,但整件事情中嘉行傳媒的态度卻成了最大的争議點,在和于正溝通的過程中,嘉行的姿态一直放得非常低。
大眾争論的點在于,趙若堯好歹是嘉行傳媒的二把手,面對于正時卻如此 " 低聲下氣 ",嘉行也是業内頭部影視經紀公司,曾在新三板挂牌上市,自家藝人卻要求着去演小制作的配角。
或許,從嘉行的态度也不難看出,這家曾經在業内風生水起的影視經紀公司早已不復往日的高姿态。
十年資本之路,嘉行命真好
在于正與祝緒丹之争發生之前,嘉行傳媒在業内一直保持着高姿态,十年資本之路只能用 "好命" 來形容。
嘉行是典型的靠藝人起家的影視經紀公司,2014 年,還是當紅小花的楊幂與經紀人曾嘉、趙若堯共同出資 300 萬元,成立了海寧嘉行天下影視文化有限公司。
楊幂、曾嘉、趙若堯是外界熟知的嘉行 " 三美 ",但真正推動嘉行成立到上市的操盤手其實另有其人,負責資本運作的是當時還在普華永道的李娟。
在李娟的運作之下,嘉行順利借殼西安同大在新三板上市,當時的嘉行成立僅一年,雖然相對來說實力和底蘊都稍顯薄弱,但依舊是風光無限,也因此受到了資本的青睐。
2015 年年末,尚世影業出資 3 億元認購嘉行傳媒 20% 的股份,同時雙方籤下對賭協定。
協定要求在 2015 年到 2017 年三年間,嘉行傳媒的稅後淨利潤累計達到 3.1 億元,如果沒能完成,嘉行則需要在回購尚世影業 3 億元股票的基礎上,再加 15% 的利息。
影視行業的對賭協定很多,但能完成的是少之又少,嘉行就是其中一個。
而嘉行能夠完成對賭,靠的是楊幂三年 13 部戲,電視劇、電影、綜藝連軸轉," 奶新人 ",懷孕都沒休息,楊幂的拼命成就了嘉行。
在嘉行完成對賭協定之後,完美世界通過子公司出資 5 億元收購了嘉行 10% 的股份,至此嘉行的估值飙升至 50 億。
從剛上市時估值只有 0.25 億,到尚世影業收購助推估值上升到 15 億,再到完美世界助推估值升至 50 億,短短幾年,嘉行就完成了三級跳。
然而,嘉行的上市之旅僅僅只持續了 3 年,2018 年 5 月,嘉行傳媒在新三板摘牌。
退市并不意味着嘉行的經營出現了問題,據嘉行表示,申請終止挂牌是為了降低運營成本、加快融資節奏。
事實上,2018 年的嘉行正處在飛速發展的階段,讓無數藝人和資本趨之若鹜。
藝人最看重的是資源,當年楊幂依舊是鐵打的 "85 花 ",新人也被 " 奶 " 起來了,迪麗熱巴接棒成為頂流,王骁、高偉光、張彬彬等一眾藝人的知名度上升,有 " 嘉行大禮包 " 資源不用愁。
而資本重視的是收益,僅僅是 2018 年上半年,嘉行的營收就達到了 5.22 億元,同比增長了 295%。
然而,巅峰之後就是下坡似乎是影視行業的魔咒,也正是從 2018 年之後,嘉行的經營情況就開始急轉直下,2023 年楊幂的出走無疑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于正與嘉行之争也讓市場看清了現實。
高度依賴頭部藝人,業務體系問題重重
嘉行的上坡路走的太快太順了,整個商業體系中潛伏已久的問題都在逐漸顯現。
事實上,嘉行的業務模式非常清晰,就是 " 藝人經紀 + 影視制作 ",而這兩大業務板塊繞不開的一個人就是楊幂。
嘉行靠楊幂起家,從成立到上市到完成對賭,所有榮光的背後全靠她撐着,但在眸娛看來,和楊幂 " 分手 " 只是壓在雪山上的最後一片雪花,經營模式長久以來積壓的問題才是導致嘉行走下坡路的真正原因。
藝人經紀是嘉行的主要業務,曾嘉曾向娛樂資本論分享了嘉行自建的一套推廣藝人的邏輯體系:測評—培訓—推向市場—進階。
實際上,這套甄選藝人的模式是合理的,從挑選新人階段就牢牢把控,經過一系列定制培訓再推向市場,但問題在于,在推向市場的過程中過度依賴頭部藝人 " 以老帶新 "。
以楊幂為例,從嘉行成立之初,她就一直在 " 奶新人 ",無論是拍電視劇、電影還是綜藝,都帶着 " 嘉行大禮包 ",一手捧紅了迪麗熱巴、張彬彬、張雲龍等藝人。
表面上來看," 以老帶新 " 确實是最快打響新人知名度的方式,但本質上是在消耗楊幂自身的人氣和價值,并不是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鏈路,這同時又牽扯到公司的影視制作業務。
嘉行的影視制作業務基本上都是服務于自家藝人,甚至可以說是專門為籤約藝人定制的劇集,但問題在于,嘉行的影視内容制作并不成熟,不是劇捧人,而是人帶劇。
楊幂從 2014 年開始就頻繁出演嘉行的自制劇,本質上就是依靠自身人氣帶新人、帶劇集,但由于這些自制劇的内容質量參差不齊,雖然通過楊幂帶來了熱度,但口碑評分卻往往不盡人意。
站在嘉行傳媒的角度來考慮,靠當家花旦的人氣帶動藝人經紀和影視制作兩大業務是穩賺不賠的操作,但對于楊幂來說,這種業務模式本質上是在消耗她的個人價值,她也一度成為 " 爛片女王 "。
其實也不難發現,嘉行的整個業務體系和收入構成都高度依賴頭部藝人,無論是藝人經紀還是影視制作都沒有形成成熟且可持續的發展鏈路,即便楊幂沒有出走,在花無百日紅的影視行業,嘉行傳媒的這套商業模式也遲早會失效。
嘉行也并非沒有摸索其他業務,2018 年選秀成為熱門生意之時,國内偶像市場欣欣向榮,為此嘉行傳媒成立了嘉行新悅,推出了選拔偶像的 "A+ 計劃"。
但問題在于,嘉行在偶像制造和運營方面并沒有太多經驗,盡管為市面上的選秀節目輸送了近 20 位選手,但出道的藝人只有周柯宇和王藝瑾兩人,命中率并不高。
直到 2021 年,嘉行傳媒成立三年在偶像經紀業務上投入了八位數,最終不說是顆粒無收,但在賬目上的回報率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如今偶像市場遇冷,嘉行新悅的發展更加艱難。
嘉行未來還能不能 " 行 "
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從 2023 年開始,頭部藝人接二連三出走,無疑對嘉行產生了很大的打擊,現有的藝人很難再支撐起嘉行原來那套業務體系,哪怕是迪麗熱巴的影響力和對嘉行的貢獻都是無法和楊幂相提并論的。
對于市場和投資者而言,嘉行傳媒未來還能不能 " 行 " 成了最受關注的問題,而目前眸娛能看到嘉行已經做出的改變。
在主要業務不變的基礎上,嘉行對藝人經紀和影視制作板塊都做出了調整,最大的變化是 " 嘉行大禮包 " 的減少。
一方面,嘉行藝人 " 打包出售 " 的情況越來越少,中腰部藝人和新人都有了更多單獨出演的機會,以嘉行力捧的新人莊達菲為例,從參演賀歲檔熱門影片《年會不能停》,到成為徐克新電影的女主角,她身上的嘉行标籤越來越淡。
另一方面,嘉行出品的劇集正在逐漸脫離定制劇的範疇,目前嘉行承制的多部劇集主創團隊和制作班底不再圍繞嘉行籤約藝人來組建,逐漸完成了以演員帶動劇集效果到以内容帶動劇集效果的轉變,朝着成熟的影視内容制作公司轉型。
嘉行傳媒在業務體系上的調整其實主要是為了降低對頭部藝人的依賴,這種調整在短期内或許并不會對嘉行的營收帶來正向影響。
一旦嘉行失去了 " 以老帶新 " 和自制劇,缺少知名度的新人和中腰部藝人面臨着出圈難和無戲可拍的情況,迪麗熱巴都有半年未進組了,但這種調整從長期來看其實有利于嘉行的發展。
嘉行原本的商業模式相對單一,營收完全依賴于頭部藝人,抗風險能力存在不足,如果出現如楊幂出走的情況,嘉行的商業價值和營收勢必會下降,而新的調整在減輕與頭部藝人的深度綁定,逐漸将藝人經紀和影視制作區分開,使收入結構更加豐富。
2018 年從新三板摘牌之後,嘉行一度傳出将在港股或者 A 股上市的消息,六年過去了,嘉行的上市之路始終沒有新進展,甚至還因為楊幂出走經歷了危機。
而在 2024 年,嘉行在對業務體系做出新的調整之後,或許又會迎來新的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