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60年前 美軍不宣而戰入侵多米尼加“門羅主義”冷戰時期大打出手,歡迎閱讀。
60 年前,即 1965 年 4 月 28 日,美國軍隊不宣而戰入侵位于海地島東半部的多米尼加共和國。
第 82 空降師的士兵乘坐直升機從 " 拳擊手 " 号航空母艦上起飛,前往多米尼加共和國 " 鎮壓共產主義叛亂 "。
此次入侵行動之前,1963 年 9 月,多米尼加就已經發生了政變。這次政變就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劃的,政變推翻了胡安 · 博世總統領導的民選左翼政府,廢除了憲法,并由雷德 · 卡布拉爾領導的軍政府上台執政。雷德 · 卡布拉爾是一名與美國關系密切的商人,他向多米尼加軍隊、警方和政府部門提供美國汽車。
指揮對多米尼加進行軍事幹涉的美國總統林登 · 約翰遜(左),站在聖多明各街頭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員,注意後面牆上的反美标語(中),反政府武裝民兵(右)。
但在 1965 年 4 月 24 日,弗朗西斯科 · 卡馬尼奧上校發動了反抗軍政府的叛亂,叛亂得到了多個軍事部門和相當一部分對美國統治不滿的民眾的支持。三天之内,叛軍已經占領了首都聖多明各和該國大部分領土。軍政府的支持者則控制了該國北部和西北地區,但他們沒有獲勝的機會。4 月 27 日,他們試圖奪回聖多明各,但被擊退。
一個美國榴彈炮連在一處未完工的酒店大樓附近構建陣地,向叛軍開火。
看起來叛軍很快就會取得勝利,并将權力歸還給胡安 · 博什,但在 4 月 28 日,美國介入了多米尼加的亂局。林登 · 約翰遜總統宣布多米尼加共和國已爆發共產主義叛亂(?!),美國有義務立即保護該國的民主。林登 · 約翰遜咆哮道:" 我們不會允許出現第二個古巴!"
聖多明各街頭的美國 M47" 巴頓 " 坦克。
同一天,美國海軍陸戰隊第 2 陸戰師從 " 拳擊手 " 号航空母艦開始向多米尼加共和國境内登陸。美軍在通往聖多明各的道路上占據了前進陣地,并立刻與軍政府的部隊一起對該市發動了進攻。4 月 30 日,美國第 82 空降師在政府軍控制的聖伊西德羅空軍基地機降,并立即與自稱 " 立憲派 " 的弗朗西斯科 · 卡馬尼奧領導的叛軍展開作戰行動。
美國巡邏隊占據聖多明各的一座大橋,吉普車上配備了無後坐力炮。
5 月 4 日,在多米尼加共和國的美國幹涉軍人數已達 1.2 萬人,5 月 8 日,美國幹涉軍人數已經增兵至 1.8 萬人。與此同時,仍在負隅頑抗的軍政府部隊只有約 2000 人。為了營造國際社會支持美國軍事行動的支持氛圍,美國将來自南美衛星國(巴西、巴拉圭、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危地馬拉和洪都拉斯)的 1748 名士兵納入到幹涉軍内。巴拉圭獨裁者斯特雷斯納甚至還派出了一支 " 海盜 " 戰鬥轟炸機中隊。
遭遇突然襲擊,美軍躲在醫院大樓附近的一輛吉普車後面開槍還擊。
盡管來自六個南美衛星國的軍隊并沒有直接參加戰鬥,但美軍及其仆從軍對多米尼加叛軍(約 6500 人,其中 1500 人為軍人,約 5000 人為民兵)形成了人數和火力的壓倒性優勢。力量的平衡決定了這次叛亂的結果。
配備基拉伊 - 克裡斯托瓦爾 M2 卡賓槍的反美抵抗戰士。
5 月初,外國幹涉軍和軍政府将叛軍趕出了聖多明各的大部分地區,占領了該市的廣播電台和總統府,許多愛國人士在那裡喪生。最後的戰鬥是在停火兩個月後的 7 月發生的。此次戰争中,試圖推翻軍政府的叛軍遭到了失敗,同時," 立憲派 " 失去了在首都和所有主要城市的統治地位。
多米尼加軍隊裝備的瑞典 L-60 輕型坦克,炮塔上有 " 人民(Pueblo)" 字樣。多米尼加 " 立憲派 " 叛軍用白漆書寫名稱來标記裝甲車輛,他們在戰鬥中損失了五輛坦克,但擊毀了 M50" 昂圖斯 " 自行無後坐力炮。
此後,反政府武裝不得不采取遊擊戰術,但逐漸被鎮壓。與此同時,美國軍隊在占領多米尼加之後,舉行了所謂的 " 總統選舉 "。通過偽造和操縱,他們的代理人華金 · 巴拉格爾赢得了選舉,并在 1966~1978 年掌權。1986 年,美國又讓他重回總統寶座,直到 1996 年卸任。
值得一提的是,90 年代初,華金 · 巴拉格爾就已經雙目失明。荒誕的歷史告訴我們,對于美國而言,一條聽話的瞎狗比什麼都重要。華金 · 巴拉格爾的名言就是 " 憲法不過是一紙空文 ",而某度百科詞條對其溢美之詞絕對會讓你讀完之後有頗多感慨。
美國海軍陸戰隊的 M50" 昂圖斯 " 自行無後坐力炮。注意擋泥板上的花花公子标記。
美軍在多米尼加共和國的幹涉行動中,共有 44 名士兵陣亡,283 人受傷,政府軍有 825 人喪生。" 立憲派 " 的損失尚未統計,粗略估計為 2500 人,這個數字包括一些平民。盡管追随美軍行動的南美仆從軍沒有直接參戰,還有 6 名巴西軍人和 5 名巴拉圭軍人受傷。
多米尼加堤岸上的反美海報。
1967 年,弗朗西斯科 · 卡馬尼奧被迫流亡古巴。1973 年,卡馬尼奧試圖效仿菲德爾 · 卡斯特羅的武裝革命,率領一小隊支持者返回多米尼加共和國,點燃反對親美巴拉格爾政權革命戰争的火焰。然而,遺憾的是,他沒有成為第二位卡斯特羅,僅僅兩周後,他率領的遊擊隊就被政府軍鎮壓,弗朗西斯科 · 卡馬尼奧在戰鬥中犧牲。
多米尼加共和國是少數幾個能夠獨立研制和生產輕武器的第三世界小國之一,基拉伊 - 克裡斯托瓦爾 M2 卡賓槍是由匈牙利移民帕爾 · 基拉伊設計,1950~1965 年由多米尼加國營武器工廠聖克裡斯托瓦爾兵工廠生產的。
該槍發射 M1 .30 卡賓彈(7.62 × 33mm),空槍重 3.55 千克,理論射速 550 發 / 分鍾,彈匣容量 25~30 發。扳機護圈内有兩個扳機,分别用于半自動和全自動模式。聖克裡斯托瓦爾兵工廠共生產了約 20 萬支基拉伊 - 克裡斯托瓦爾 M2 卡賓槍,除了裝備多米尼加武裝部隊之外,還出口到古巴等中美洲國家。
多米尼加空軍 P-51" 野馬 " 戰鬥機,内戰期間被政府軍用來對付 " 立憲派 ",其中兩架被防空火力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