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110年前 奧匈帝國最強大堡壘投降 沙俄軍隊大獲全勝 俘虜11.6萬人,歡迎閱讀。
110 年前,即 1915 年 3 月 22 日,經過四個月的圍困和突圍失敗後,第一次世界大戰東線奧匈帝國最強大的堡壘普熱梅希爾的守軍無條件投降。
左圖為 1915 年 4 月英國雜志《戰争畫報》的封面,該雜志報道了沙俄軍隊攻占普熱梅希爾的情況。右圖為進入這座要塞的第一位沙俄将軍列昂尼德 · 阿爾塔莫諾夫,他進入奧匈帝國駐軍指揮官赫爾曼 · 庫斯馬内克的房間,這裡挂着奧地利皇帝弗朗茨 · 約瑟夫的大幅畫像。
沙俄軍官檢查部分被炸毀的堡壘。
奧地利指揮官赫爾曼 · 庫斯馬内克将軍因為堡壘内的糧食耗盡,不得不下令士兵宰殺軍馬充飢。當他多次組織突圍都以失敗告終,徹底失去獲勝的希望時,他命令下屬投降。
一條防御壕溝、一座被炸毀的側翼堡壘。
在炸毀堡壘、彈藥庫和部分火炮之後,以赫爾曼 · 庫斯馬内克将軍為首的 9 名将軍,2297 名軍官和 113890 名士兵放下武器投降。共計官兵 11.6 萬餘人,其中傷病員約 2 萬人,其餘人員健康狀況良好。此戰,沙俄軍隊還繳獲了普熱梅希爾堡壘中 1050 門火炮中,可以正常使用的大約 900 門火炮。
一号堡壘内部,在被圍困期間遭到沙俄軍隊炮擊而受損。
遺憾的是,普熱梅希爾戰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并沒有發揮像斯大林格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那樣的象征性和重大作用。普熱梅希爾堡壘的投降對于俄奧戰線的整個戰略形勢并沒有多少重大意義,更不用說對于俄德戰線的整個戰略形勢了。
一号堡壘的防御工事和部分埋入地下的營房。
盡管由于該堡壘駐軍的投降,拉特科 · 德米特裡耶夫将軍指揮的第 3 集團軍和謝利瓦諾夫将軍指揮的第 11 集團軍的 10 萬餘人得到解放,但沙俄軍隊仍然無法突破喀爾巴阡山口的奧地利防線抵達匈牙利平原。而進攻匈牙利平原正是沙俄西南方面軍司令在 1915 年 1 月下達的命令。
大批軍馬在圍困期間被宰殺,成為駐軍士兵的食物。
而在 5 月 2 日,德軍集中了總預備隊和大量重炮,對戈爾利采地區的沙俄軍隊給予了強有力的打擊,并很快突破了防線,迅速向前推進,迫使沙俄軍隊離開加利西亞、波蘭和立陶宛。5 月 15 日,德軍逼近佩爾米希爾,6 月 5 日,面臨被包圍的沙俄軍隊放棄了已經半毀、無法防御的堡壘,繼續向後方撤退。
在堡壘鐵路線上,被沙俄軍隊繳獲的奧地利裝甲列車,除了蒸汽機車之外,車廂已經被燒毀。
奧地利軍隊裝備的堡壘炮和彈藥。
奧地利軍隊一個炮兵連的武器裝備。
一名沙俄士兵坐在一堆奧地利重型榴彈炮之間。
奧地利重型榴彈炮沿着通往普熱梅希爾堡壘的道路停放成一排,遠處可以看到幾名沙俄軍官和一輛汽車。
投降後的奧地利軍人扛着馬肉當午餐,他們看上去身體和精神狀态很好,與斯大林格勒戰役的納粹德軍形成鮮明對比。
在普熱梅希爾堡壘接受投降的沙俄軍官和投降的奧地利軍官拍攝的紀念合影。
第一批在普熱梅希爾投降的奧地利士兵正在向戰俘營行進。
奧地利戰俘在行進途中休息。
左圖為沙俄士兵挂上普熱梅希爾的标牌,右圖是一位不知名畫家創作的水彩畫,描繪了兩名在普熱梅希爾投降的奧匈帝國士兵。根據褲子上的花紋判斷,一名為匈牙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