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我極為震撼”!雷軍:有3個感謝,歡迎閱讀。
編 輯丨朱益民 劉雪瑩
3 月 29 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高層論壇召開,小米集團董事長兼 CEO 雷軍出席了當天下午的論壇,作為汽車行業新人,這是雷軍首次出席該論壇。
雷軍:有 3 個感謝
雷軍稱,小米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交了 20 萬輛車,算是在行業創造了一個小小的奇迹。這個成績的背後,首先要感謝的是全國用戶對小米的支持。很多用戶沒有試駕過,沒有看過車就直接下單了;第二個,對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持表示感謝。
雷軍還回憶到,在去年發布會的時候,有 5 位汽車企業的創始人、董事長到來 ,還有自己的幾個好朋友李斌、何小鵬和李想,雷軍對所有同行的支持表示感謝。
圖 /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
雷軍表示,當小米開始做車的時候,所有人都說小米造車晚了,今天來看可能是剛剛好。正是整個行業的共同努力,等小米造車的時候,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用戶消費習慣也成熟了,整個產業的供應鏈也非常成熟了。所以今天一想,可能小米來的正是時候。
雷軍談到了小米 SU7 Ultra 在發布後的 2 小時鎖單量即突破 10000 台的情況。他表示,"我極為震撼,這麼快銷售了 10000 輛,提前完成了全年的任務。"
雷軍還表示,過去 5 年小米大概投了 1050 億元,預計今年研發投入将超過 300 億元,只有海量的投入才能真正把技術做好,把產品做好。
小米波動陣痛
3 月 25 日,小米集團(1810.HK)一紙配售公告引發市場震動。小米宣布以 " 先舊後新 " 方式配售 8 億股,募資 425 億港元,成為港股年内繼比亞迪後又一起大規模配售案。
從小米自身财務狀況來看,配售确能改善其财務狀況。近年來,小米汽車新業務投入巨大,已拖累其償債能力。年報顯示,截至 2024 年末,小米的流動比率為 1.28、速動比率是 0.93,均為 2017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一般來說,這兩個指标越高說明短期償債能力越強。
不過,大規模的融資行為猶如雙刃劍,在帶來資金支持的同時,也引發了諸多市場憂慮。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這并非小米首次實施配股。2020 年 12 月,小米首次配股,當時以每股 23.7 港元配售 10 億股,籌資約 31 億美元(約 240 億港元),配售價較前一日收盤價折讓 9.4%。
消息公布後,市場反應劇烈,小米股價當日下跌 7.1%。但在随後三個月内,股價反彈超過 30%。
出現反彈主要受益于三方面,
一是小米手機份額提升:2021 年第二季度,小米全球出貨量首次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二。
二是 AIoT 增長:智能電視、手環等產品線持續放量。
三是造車預期:2021 年 3 月,小米官宣造車,刺激市場想象空間。
時隔四年多,小米再次進行大規模配股融資,歷史似乎在某種程度上重演。
首先是股價回調,受配售消息影響,3 月 25 日,小米股價下跌超過 6%,截至 3 月 28 日收盤,小米跌 1.26%,最新股價 51.02 港元。
從投資者在多個社交平台的反饋來看,部分投資者依舊擔心大量新股的發行會攤薄每股收益。
本次配售完成後,小米總股本從 251.16 億股增至 259.16 億股,原股東持股比例被稀釋約 3.1%。也就是說,原持有 1% 股份的股東,稀釋後持股占總股本比例降至約 0.97%。
其次,機構投資者對于小米本次配股的态度亦有相似之處。
2020 年小米配股時,高瓴資本、貝萊德等機構參與認購,推動市場信心回升。
而此次小米配售過程中,有市場消息稱,投資者表達出的興趣是小米配售規模的數倍,且該交易引發了純多頭投資者和主權财富基金的濃厚興趣。記者就此向小米方面求證,後者對此未予置評。
巨資投向
根據小米公告,此次配股預計籌資 425 億港元,資金将用于業務拓展、技術研發及市場擴張。進一步來看,其資金用途或指向三大核心領網域:智能電動汽車、高端手機及 AIoT 生态。
2024 年是小米 " 人車家全生态 " 戰略正式啟動的一年。2024 年,小米實現營收 3659 億元,同比增長 35%;經調整淨利潤達 272 億元,同比增長 41.3%。
其中,汽車業務方面,小米 SU7 自 2024 年 3 月上市後銷量超預期,截至去年年末共交付了 136854 輛小米 SU7 系列汽車。但汽車行業具有重資產、長周期特性,仍需持續投入。
3 月 19 日,有市場消息稱,小米将擴大在建的二期工廠至約 105 公頃,以應對持續增長的訂單需求。
除了汽車業務,小米的其他硬體產品也持續發力高端、加碼 AI。
2024 年,小米研發投入高達 241 億元,同比增長 25.9%。小米合夥人、集團總裁盧偉冰曾表示,2021 年至 2025 年,小米預計五年研發投入預計超 1000 億元。其中,2025 年,小米研發投入将超 300 億元,将有四分之一的資金投入 AI 相關研發。
" 我們現在非常重要的任務是,把 AI 技術在小米各個終端產品上去做落地。" 盧偉冰說。
以 AI 技術賦能 " 人車家全生态 ",小米的目标是深度撬動汽車、手機和大家電三大萬億級市場。
在年報業績溝通會上,談及未來的發展戰略和⽬标,盧偉冰指出,小米将持續加⼤科技創新⼒度,打造⻓期科技護城河。他還提到,小米将推進全品類和全球化的⾼端化,并在海外建⽴新零售,通過全球基建實現模式輸出,以實現⻓期持續⾼質量增⻓。
整體來看,小米此次配售絕非簡單的 " 圈錢 " 行為,而是雷軍為突破增長瓶頸下的重注。其成功與否,取決于兩個關鍵問題:425 億港元能否在幾大核心業務線砸出技術壁壘?資本市場是否願意繼續為小米的 " 生态故事 " 買單?
答案或許在未來 3 — 5 年揭曉,但毫無疑問,小米已走上一條 " 不回頭 " 的轉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