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新戰場呼之欲出,在線音樂靠什麼赢得未來?,歡迎閱讀。
無論是捅破票房天花板的黑馬電影,還是承壓前行、不時有爆款帶來意外之喜的長視頻,抑或是全速前進、風頭正勁的微短劇,在文娛行業,電影、長劇集、微短劇始終都站在舞台的中心,屢屢有新的話題和案例闖入大眾視線。
然而,在長短劇此消彼長、大小屏競争激烈的同時,音樂這個存在感并不算強,但又滲透進生活每個角落的内容品類,卻正悶聲發大财。
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近日都發布了 2024 全年未經審計财報,兩大平台的在線音樂業務都持續高質量增長。TME 在線音樂業務持續高質量增長,全年在線音樂服務收入同比增長 25.5% 至 217.4 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超 75%。網易雲在線音樂服務收入 53.5 億元,較 2023 年的 43.5 億元增加 23.1%,2024 年會員訂閱收入 44.6 億元,同比增長 22.2%。
透過财報和幾大平台近兩年的布局可以看出,在線音樂已經從争搶版權市場,進入鞏固音樂生态的新階段,各家展現的核心優勢以及重點加強的競争壁壘,也是國内在線音樂未來一段時期競争與發展的關鍵。
用 AI 留住更多聽眾
兩大音樂巨頭的财報都提及了 AI 技術對業績提升的幫助,随着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迭代和應用場景的日益擴展,AI 世界即将迎來更大的變革和新一輪的角力,這也将為在線音樂帶來新的創意與活力,催生出更多的應用場景和商業機會。
财報顯示,受益于會員訂閱人數快速增長,網易雲音樂核心業務業績明顯改善,2024 年全年淨利潤增一倍。公司近日還宣布完成 DeepSeek R1 大模型的全能力接入,AI 創作能力得以更新。
騰訊音樂同樣基于 AI 技術提效進行了同步煥新,春節以來騰訊旗下系列產品都在密集接入外部模型 DeepSeek-R,其中,騰訊音樂集成了 DeepSeek 大語言模型優化推薦算法,提升個性化體驗;推出 AI 伴奏、虛拟社區(如時代少年團粉絲社區)等功能,進一步增強用戶黏性。
這兩年,AI 技術正在重塑音樂流媒體的核心競争維度,從内容生產看,AI 帶來的變革對于當紅歌手和在線音樂平台來說都是突破現有創作與版權瓶頸的契機。
2025 年央視春晚中,機器人舞蹈《秧 BOT》火爆出圈,這個節目的伴奏音樂并非人類創作,而是 AI 通過分析近百年春節民俗音樂後生成的 " 電子國潮 " 作品。事實上,随着多種模型工具不斷迭代更新,AI 在音樂創作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 AI 快速生成适配遊戲場景、影視 OST 的定制化音樂,都能降低對外部作曲家的依賴,用低成本豐富在線音樂平台曲庫。
近日,歌曲《七天愛人》連續霸榜網易雲音樂榜單,抖音相關話題播放量超 2 億次,這首歌的特别之處并非是旋律有多驚豔,而是因為這是一首 DeepSeek 創作的 AI 作品。評論區不少網友稱贊 " 整首歌旋律流暢、歌詞優雅,方文山看了估計都得撓頭 ",雖然歌曲整體還缺乏突破性旋律設計,有 " 流水線情歌 " 的味道,其藝術高度尚未達到人類頂尖創作者的水平,但已經能夠滿足市場對标準化情感消費品的需求。
《七天愛人》的火爆出圈标志着 AI 音樂已突破 " 技術可用性 " 門檻。接下來,通過 AI 批量生產廣場舞神曲、車載 DJ 音樂等垂類内容,搶占傳統唱片公司忽視的長尾市場将為在線音樂平台拓展更多内容和價值增量。同時,AI 歌曲與虛拟人 IP 綁定後也能制造更具情感投射的虛拟偶像,進一步增強平台的用戶粘性。
在用戶體驗層面,AI 技術賦能的智能推薦算法也成為各大在線音樂平台的產品殺手锏。多模态推薦引擎通過整合用戶聽歌記錄、社互動動、線下場景(車載、運動模式)數據,可以生成 " 千人千面 " 播放列表。随着它們對用戶的了解越來越多,它推薦的曲目将越來越對用戶胃口,需要用戶輸入的内容指令也越來越少,這種不斷迭代更新、真正懂得用戶的個性化推薦一旦體驗之後就很難離開。
通過将 DeepSeek 等大語言模型集成到歌曲創作功能,并融入 AI 助手、評論區、推薦頁等場景,AI 一方面激發了用戶的音樂創作熱情,豐富了平台内容生态。另一方面則用全方位的個性化音樂體驗,提升了用戶的付費意願。
騰訊音樂财報顯示,2024 年在線音樂付費用戶數增長至 1.21 億,同比增長 13.4%,其中推薦播放份額顯著提升,用戶歌曲收藏量同比增長 10%,Q4 用戶參與度及單個付費用戶月均收入均穩步提升。2025 年,騰訊音樂利用 AI 來實現内容創新、增強個性化服務,為用戶帶來更多新鮮的音樂體驗,将成為在線音樂平台發展的重要動能。
" 後版權 " 時代,差異化體驗至關重要
雖然各大平台都在積極擁抱 AI 技術,也都強調用戶體驗的重要性,但目前各自都憑借獨特的資源和技術形成了差異化優勢。" 後版權 " 時代,借助 AI 解決用戶音樂消費的各種痛點,提供多元化、更優質、更獨特的音樂體驗,已經成為各大音樂平台的重要課題。
許多人之所以選擇 QQ 音樂,無外乎音樂曲庫、音質以及更成熟的會員分層體系這三大理由。在各大在線音樂平台中,QQ 音樂已經覆蓋 90% 以上華語熱門歌曲,數量最多種類最全,同時還擁有周傑倫、五月天、BTS 等頂流歌手獨家版權。推出的 " 臻品音質 "(24bit/192kHz)和 " 銀河音效 ",也滿足了發燒友需求。
在此基礎上,QQ 音樂以分層服務和場景化權益為核心,形成了多維度、差異化的會員體系,豪華綠鑽、SVIP 以及設備專屬會員細分對應不同需求、權益和音樂消費場景。如何尋找會員增值空間與用戶權益之間的平衡點,進行更精細化分層運營,将是 QQ 音樂未來一段時期拓展增量的一個關鍵點。
此外,QQ 音樂的粉絲權益和多樣玩法也是吸引用戶的一大亮點。粉絲打榜、明星空降、周邊抽獎、一鍵跳轉 K 歌功能、虛拟演出等玩法,将進一步加固 QQ 音樂的版權 + 全場景娛樂壁壘。
不過,QQ 音樂也有自己的短板,社區氛圍相對較弱,用戶更傾向于 " 聽歌工具 " 而非社互動動,評論區活躍度并不算高,而社交這一點正好是網易雲音樂的優勢。
網易雲音樂的社區文化和長尾内容一直是吸引用戶的最大亮點之一,最初以 " 評論區故事 " 出圈後,網易雲音樂用戶的 UGC 互動活躍度一直遙遙領先。平台打造的 " 雲村 " 社區生态獨具特色,動态廣場以樂評為核心,用戶可通過評論互動形成強社交聯結。獨特的 " 熱評文化 " 成為用戶情感表達的載體,熱門歌曲評論區常出現高贊故事性留言,這種 UGC 内容持續增強了用戶歸屬感和粘性。
在内容方面,雖然不及 QQ 音樂曲庫這麼全,但網易雲音樂覆蓋超 50 萬原創音樂人,小眾風格曲庫豐富,能更好滿足垂類樂迷需求。接下來,能否解決這幾年網易雲在頭部歌手版權上進步不大、在廣告上變本加厲這兩大痛點,尤為關鍵。
兩大巨頭做大後求穩式 " 守成 ",給了華為音樂和汽水音樂這兩個後起之秀破局的機會。汽水音樂足夠精準的個性化推薦算法,和抖音聯動實現的熱歌同步更新無縫跳轉、更低的會員價格以及復刻抖音互動邏輯的體驗,都讓其成為抖音撬動音樂行業的一根杠杆,随着用戶數快速膨脹,汽水音樂在抖音内容生态中的價值越來越大。
華為音樂精準解決了在線音樂軟體在社交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功能臃腫不堪這個痛點,用更簡潔的純音樂體驗吸引了一大波用戶。此外,硬體生态實現的全場景覆蓋和無損音質,也走在了行業前面。
從 " 聽音樂 " 到 " 音樂 +" 生态
騰訊音樂發布的年度财報顯示,2024 年調整後淨利潤 81.4 億元,同比增長 30.7%。利潤大增主要由音樂訂閱收入、廣告服務收入的強勁增長推動,其中訂閱服務貢獻了 152.3 億元收入,同比增長 25.9%。
而訂閱服務之所以大增,一方面得益于付費會員量增,全年淨增 1300 萬至 1.21 億。另一方面得益于價提,單用戶月收入同比提升 3.7% 至 11.1 元。
可以看出,騰訊音樂付費用戶數增長邏輯并非過去的 " 以價換量 ",而是通過優質内容供給與 " 音樂 +" 生态的構建,實現了體驗更新與場景延伸,最終驅動了付費轉化,實現 SVIP 滲透率和 ARPPU 良性雙提升。
通過與刀郎、羅大佑等經典歌手合作,如《2002 年的第一場雪》20 周年重啟演唱會等,騰訊音樂激活了中老年用戶群體的付費意願。此後推出的 " 影音 +" 共創模式,将音樂與影視 IP 深度融合,《慶餘年第二季》《玫瑰的故事》《玉盤》等作品的 OST 内容既為影視引流,又反向帶動音樂播放量暴漲,形成了騰訊内容消費閉環。
此外,針對高價值用戶推出的超級會員(SVIP),提供 AI 音效優化、高清演唱會觀看、車載場景特權等差異化權益,全網域覆蓋用戶生活場景。通過将 " 聽歌工具 " 更新為 " 音樂生活方式入口 ",QQ 音樂用戶日均使用時長從 60 分鍾提升至 90 分鍾," 音樂 +" 生态的價值和潛力已經初步顯現。
事實上,正在步入 " 流媒體 2.0 時代 " 的在線音樂,不再是簡單的版權内容之争,而是 " 技術 + 場景 + 社區 " 的立體競争,生态力将取代版權力,成為最重要的增長引擎和構建差異化壁壘的核心。
多位業内人和投資機構預測,2025 年中國在線音樂行業将繼續保持增長勢頭,但發展模式将從高速擴張轉向結構性優化,核心驅動力逐漸轉向技術創新、場景拓展和用戶價值深挖。以音樂為核心,通過技術賦能、場景融合、跨界合作和用戶分層,誰能率先打造覆蓋 " 内容生產 - 消費體驗 - 衍生服務 " 的全鏈條生态體系,誰就能在下一輪競争中赢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