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我的後半生》赢了收視率輸了口碑,開分5.4,高了還是低了?,歡迎閱讀。
由張國立、梅婷等老戲骨主演的電視劇《我的後半生》自開播以來,收視率一路飙升,穩居全國榜首。但其豆瓣評分開分卻僅有 5.4 分,成為同檔期 " 熱度與口碑倒挂 " 的典型。
題材新穎,演員陣容也強大,個個演技精湛,為何這部聚焦老年婚戀的劇集觀眾不買賬呢?
首先就是老年版 " 霸總 " 引争議,男主角沈卓然被塑造成 " 夕陽紅婚戀市場香饽饽 ",不僅輕松入住高幹病房,還能調動資源為護士長兒子安排工作,甚至吸引多位女性主動追求。仿佛在看《非誠勿擾》,被不少人吐槽是老年傑克蘇。
更尴尬的是,沈卓然一面懷念亡妻,一面迅速開展新戀情,雙标行為(如幹涉兒媳敷面膜卻放任自己戀愛)進一步削弱角色可信度。不少網友認為,劇中男主角在妻子去世後便不斷相親來填補自己的空虛,這樣的劇情設定實在看不下去了。
不論男女主角遭遇另一半去世或是熱戀中分開後,大多數人都會悲傷痛苦、長情紀念,甚至是思念成疾等,這樣的劇情往往更容易引起廣大網友的共鳴和同情的,人們往往希望主角在對待逝去另一半後也保持愛情上的忠貞不渝,但這部劇的婚戀觀偏偏放蕩不羁。
劇集試圖以 " 輕喜劇 " 形式探讨老年情感,卻陷入偶像劇俗套。沈卓然的四段感情線被貼上 " 靈魂伴侶 "" 替身文學 "" 女強男弱 " 等标籤,甚至出現 " 爺孫戀 "" 老少配 " 等狗血橋段。
例如護士長與沈卓然年齡相差 20 多歲,卻迅速同居并上演燭光晚餐、手寫情詩等浪漫戲碼,被吐槽 " 老年人的愛情表達應更内斂,而非照搬青年偶像劇模式 "。
此外,劇中閨蜜與小 20 歲男友的戀情,以及 " 我媽男友比我大 8 歲 " 等台詞,更被批價值觀扭曲。
雖試圖探讨老年再婚的現實問題,卻因過度強調物質條件而遭反噬。女性角色接近沈卓然的原因多與其 " 教授身份、房產、退休金 " 挂鉤,護士長更直接索要房產為兒子謀利,被指 " 強化拜金标籤 "。觀眾批評:" 老年人的情感需求被簡化為‘找保姆’或‘找飯票’,缺乏對精神共鳴的刻畫。" 劇中 " 男人只有挂在牆上才老實 " 等台詞,更引發對性别觀念的争議。
而且劇中還有多處情節因脫離實際而遭诟病。例如開篇葬禮上,親家母手機響起《好日子》鈴聲,引發主角當場氣暈的荒誕場景,被批 " 為搞笑而強行制造衝突 "。此外,退休教授沈卓然在妻子去世僅一年後便與護士長同居,甚至接連展開四段戀情,情感轉變之快令觀眾直呼 " 愛妻人設崩塌 "。
該劇核心觀眾為中老年群體,他們可能因題材貼近生活而追劇,但較少參與網絡評分;而活躍在評分平台的年輕觀眾則難以共情,認為劇情 " 懸浮 "" 三觀不正 "。例如,年輕觀眾無法理解喪偶老人迫切尋求伴侶的心理,而經歷過類似境遇的觀眾則認為劇情真實。這種割裂導致劇集陷入 " 圈層爆款,全網差評 " 的尴尬境地。
《我的後半生》的争議,折射出老年題材創作的困境。觀眾期待的不是披着喜劇外衣的 " 老年瑪麗蘇 ",而是真正觸及孤獨、代際衝突、生存尊嚴等痛點的作品。若創作者僅靠獵奇情節博眼球,忽視對老年群體的平視觀察,即便有老戲骨加持,也難逃 " 高開低走 " 的命運。
那麼,你認為這分數是高了還是低了呢?
(圖片來源于網絡,聯系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