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受不了這男的了!,歡迎閱讀。
轟轟烈烈,某劇總算大結局了!
誰懂,終于不用看方頭羊老師和女主在油鍋裡膩歪了!
全網一邊倒的吐槽下,倒讓我想起另一部消防題材的華語劇——《火神的眼淚》。
灣灣省出品,實力派演員出演,真實、有人味兒、代入感強。
跟人間煙火相比,評分可以說是一個天一個地,但 " 氣人 " 程度是一樣的。
看消防員如何被埋怨、被質疑、被謾罵,主打一個 " 沒有一個正常人可以心平氣和地看完 "(但還是強烈推薦大家去感受一下)。
開頭第一場戲,血壓就上來了。
有居民樓發生嚴重火災,現場還傳出劇烈的爆炸聲。趕到的消防員背着水槍就往樓裡跑。
另一邊的消防員登上雲梯,進行滅火作業。
看起來很正常的作業流程,偏偏人群裡有位 " 懂王 ",大聲嚷嚷:" 你們慢吞吞在幹什麼!"" 你們應該對火噴水!"
消防員好心好意科普:裡面有人不能亂射水,萬一燙傷怎麼辦?
結果徹底激怒了大叔,直接衝進封鎖線,指着消防員鼻子開罵。
哇,典型的無理取鬧,不講理還妨礙人正常工作,鍵盤俠走進現實是不是這樣?
同樣的還有,小孩騎單車摔跤,媽媽打 119 報警。
消防員清理傷口,媽媽念叨:輕一點輕一點!
消防員判斷不用送醫,媽媽質問:萬一有内出血怎麼辦!
明明只是小擦傷,擦幾天藥就沒有大礙,可孩子媽非要求送醫,滿口一個 " 責任你擔得起嗎?",道德綁架技能值點滿。
消防員開車她也要指手畫腳:怎麼開這麼慢!你們不是救護車嗎?(台灣省救護車也是打 119)
喂喂,擦傷而已有必要闖紅燈嗎?再不送醫傷口就要愈合了吧?
小哥無奈,只好硬着頭皮闖。
結果,砰!路口突然駛來一輛車,車禍了。
代入消防員,真是又憋屈又惱火。
車禍後局裡發布了新的規定:遇到紅燈必須停,确保安全再說。
那下次再遇到紅燈是闖還是不闖?闖了是違反規定要受罰,不闖車上的病人要怎麼辦?
同時,消防員還要面對車禍的賠償問題。" 開慢要被投訴,開快要自己修理 ",本來兜裡就沒多少,倒貼打工真的好離譜。
民眾到消防局報警,請消防員摘蜂窩。可是摘蜂窩的工作已經分給了農業局管,最多可以做的就是寫下農業局的電話。
可是事情沒有結束,農業局人手不足遲遲沒有處理,老人最後不幸去世。
這是誰的錯?是消防局還是農業局?還是說這項工作本就應該由專人專項負責?
劇裡的家屬認為是消防員的錯。
媒體火上澆油,打出 " 消防員拒摘蜂窩 " 的标題,指控消防員害死人,可他們心裡的苦有誰知道?
火場外的日常生活,也是充滿了無奈。
消防員的工作需要 24 小時待命,管你上廁所還是洗澡,聽見警鈴都要第一時間出警。
可萬一消防員有急事怎麼辦?
就像溫升豪飾演的漢成,本來就因為錯過妻子生產愧疚不已,打定主意要二胎陪產,所以加了好幾天的班攢着休假。
結果這天,妻子羊水突然破了,醫院血庫沒血,情況危急。但同時,警鈴大作,有人被食物噎住,人已經休克。
猶豫了幾秒鍾,漢成就上車了。這也意味着另一頭的妻子要再次獨自經歷生產。
劇裡是矛盾衝突設定得巧合了一些, 但也反映出消防員的家人需要做出多麼大的犧牲。
漢成的妻子原先是收入不錯的職業女性,卻因為要養育兩個孩子不得不做起負擔家務的家庭主婦。
交給保姆不放心,送去托兒所又有其他的顧慮,所以她勸漢成換份工作,這樣她也能回去上班賺錢,分擔一些壓力。
滅火救人的工作很神聖很有意義,但現實是,靠愛發電不能解決問題。
劇集還有不少對女性職場困境的刻畫。
子伶作為全隊唯一的女消防員,一方面,要面對家人的不理解——辭去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工作,去做沒有休息日的消防員。
被安排相親,千叮咛萬囑咐要她隐瞞職業。
另一方面,消防隊内部也存在對女性的歧視偏見。
看見她在準備升職考試,前輩開啟冷嘲熱諷,害怕被女人領導的心思根本藏不住:
子伶也在隊裡收獲了自己的愛情。
篇幅不多,卻很治愈。總之不會出現這種在救災現場偶遇,含情脈脈的慢鏡頭:
私以為,救援失敗後探究消防員内心世界的線,很值得一看。
在劇集開頭的大火中,志遠冒着生命危險,救出一位行動不便的老太太。當時老太太的女兒在一旁十分着急。
大火已滅,故事發展到中途,女兒再次出現,卻是以跳樓者的身份。
她坐在高樓邊緣,訴說自己的痛苦:媽媽癱瘓了,工作沒了,男友跑路了。
她問志遠:救人的時候有想過那些人想要被救活嗎?
志遠回答不出,只說有問題可以一起解決。結果呢,還是沒能挽回。
這對于親眼目睹的消防員來說是莫大的打擊,也成為了一直折磨着他的夢魇。
救老太太的時候心裡的聲音在說:她已經重病在床,房子也燒了,救她還有意義嗎?
女子跳樓後心裡的聲音又在質疑:是不是說錯了什麼話害她跳下去?
從那以後,他的 PTSD 症狀越發嚴重:他不敢經過女子跳樓的街道,看見有人穿着女子的衣服會心慌。
你或許會問,難道就沒有人可以幫幫他嗎?心理醫生呢?
事實上,消防隊一直有缺乏經費的難題。
隊裡的無線電是壞的,也沒有替換的消防衣。硬體條件都跟不上,心理咨商更是被認為是 " 浪費錢 " 的措施。
導演兼編劇的蔡銀娟曾透露,劇本的創作靈感來源于台灣省 15 年的一次真實火災,當時有很多關于消防員人力不足、裝備老舊的報導,讓她十分震撼。
于是她帶着編劇深入一線,花了 3 年時間田野調查,和消防員們一起出動。女主角陳庭妮甚至因為這部劇去考了初級救護技術員執照。
即便做了如此多的功課,劇裡的呈現也并不是百分百還原。
有一線消防員審判:火災現場不寫實,真實的現場全是濃煙,看不見任何東西,更不會看見電風扇快掉下來。
但起碼給了觀眾一扇瞥見消防員真實生活的窗戶。
關于消防員的紀錄片之前我們也寫過:完了,被他們整破防了 ……
沒錯,他們是救火英雄,但他們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平凡人。
偉光正的人物塑造、一味地喊口号固然容易。但高光背後,讓觀眾看見他們的笑與淚,看到他們的心酸和痛苦,同樣重要。
這才是真正尊重他們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