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500億英鎊的雄心願景背後,英國的創意產業是如何崛起的?,歡迎閱讀。
作者| Canamy
來源 | 着陸 TouchBase,管理智慧
咨詢合作 | 13699120588
圖片來源于視覺中國
今年,英國發布了創意產業願景,提出共同目标——到 2030 年将創意產業規模增長 500 億英鎊,并增加 100 萬個工作崗位。而英國政府将為此提供 7700 萬英鎊的新增資金。
英國首相 Rishi Sunak 認為創意產業 " 勢不可擋 ",代表着這個國家的獨特力量:" 創意產業是英國真正成功的故事,從 Adele 和 Ed Sheeran 這樣的全球音樂明星到國家大劇院這樣的世界級文化機構,這個行業在我們的國民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創意產業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德國經濟思想家 Schumpeter。早在 1912 年,他就明确指出——現代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不是資本和勞動力,而是創新。經濟學家 Rohmer 在 1986 年撰文指出 , 新創意會衍生出無窮的新產品、新市場和财富創造的新機會 , 所以新創意才是推動一國經濟成長的原動力田。
1997 年英國首相 Tony Blair 成立的創意產業特别工作小組,該小組出台的《英國創意產業路徑檔案》中指出 —— 利用 " 那些源自個人創意、技能與才幹的活動,通過知識產權的生成與利用,具有潛力創造财富和就業機會 " 的行為,都可稱為 " 創意產業 "。
新世紀以來,英國的創意產業發展蓬勃。據英國文化媒體體育部 2001 年發表的《創意產業專題報告》,當年英國創意產業產值約為 1125 億英鎊,占 GDP 的 5%,已超過任何制造業對 GDP 的貢獻。2003 年,創意產業特别工作小組指出,從就業和產出衡量層面看,倫敦創意產業的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已經超過金融業。
而在過去十年中,英國的創意產業的增長速度超過整體經濟的 1.5 倍,每年貢獻 1080 億英鎊的總增加值 ( GVA ) 。這也不難理解今年英國政府發布的願景計劃,充分體現了其對創意產業的誠意和期待。
回溯歷史,英國是第一個被稱為 " 世界工廠 " 的國家,而 20 世紀以來這個名号逐漸被美國接替後,英國總給人一種落寞的刻板印象。然而近 20 年來英國創意產業崛起,并逐步成長為世界創意中心,當中有什麼值得借鑑的地方?可持續和循環經濟在其中有哪些落地點?針對這些問題,着陸 TouchBase 将分别從東倫敦科技城的發展和英國產業政策來分析。
從破後落巷到歐洲矽谷:東倫敦科技城的蛻變
倫敦西區以枝繁葉茂的創意產業為世人熟知,而倫敦東區在歷史上一直是外來移民和貧民的集聚地,二戰後重建為服裝、印刷為主的輕工業區。
20 世紀倫敦東區 圖源 | Wikipedia
如今,東倫敦科技城已成為了全球名副其實的科技、數字和創意等企業的集聚中心。這一切經歷了重要的三個階段:自發集聚階段、政府引導階段、多維發力階段。
20 世紀 80 年代,倫敦東區開始去工業化,大量的廠房被閒置。因租金低廉、交通便利,這裡吸引了周邊大批的藝術家們來此創業,廢棄廠房搖身一變成了藝術工作室、酒吧、咖啡吧、俱樂部。後來,這裡也是倫敦最早實行塗鴉合法化的區網域,來自全球的塗鴉大師們在這裡揮筆創作,大量年輕人也來到這裡打卡,有人就有流量,沿街商鋪復蘇,東區逐漸發展為倫敦最具個性和藝術範兒的街區。
倫敦東區自下而上的更新,最大的收獲是年輕人的認可。但藝術作為一類產業,并沒有能支撐區網域經濟發展。
1997 年,Tony Blair 當選首相後,希望改變英國老工業帝國的形象,提出了 " 新英國 " 構想。作為新英國計劃的一部分,倫敦的定位是成為 " 創意之城 "。此後英國政府開始出台支持創意產業發展的政策,Blair 還親自擔任創意產業特别工作小組主席,足見其重視之高。
政府開始改造東區基礎設施,如單車道改為雙車道,使東區的市政網絡匹配上城市需求。一批新銳設計師開始把工作室搬到倫敦東區。吸引創意人群來到這裡的原因,除了藝術氛圍,還有部分印刷廠、服裝廠留下來的 " 落後產能 ",能大大縮短從創意產品從構思到成品的周期。
創意人群的進入,促進區網域老建築更新,東區開始湧現出越來越多的開放式工作室、時髦公寓、藝術展覽館,以及設計師潮牌店等,與此同時,服務于創意人群的酒吧、餐廳、咖啡館等生活配套也開始增長。
這是一次自下而上的革新,2000 年前後,倫敦東區從形象到内容完成了一次迭代。
2008 年金融危機下,文化創意企業受到衝擊,所剩無幾。但低廉的租金、便利的交通、藝術氛圍、生活配套、靠近金融城資本的地理位置等優勢,又吸引了 Dopplr、Last.fm、Redmonk、MOO、Trampoline Systems、AMEE 等 30 多家互聯網初創企業。
2008 年 7 月,Dopplr 的創始人 Matt Biddulph 後來在 Twitter 半開玩笑地說:" ‘ Silicon Roundabout': the ever-growing community of fun startups in London's Old Street area.(Silicon Roundabout:倫敦老街地區不斷增長的有趣創業社區。)"
Silicon Roundabout(矽環島)的名号也由此而來。
2010 年,英國政府發布 "Tech City(英國科技城)" 國家戰略,同時投入 4 億英鎊,以 Silicon Roundabout(矽環島)為核心,打造 East London Tech City(東倫敦科技城)。
東倫敦科技城開始整合城市的各類資源,搭建科技創新產業的 " 生态圈 ",比如成立科技城投資集團(TCIO),科技城集團與金融城合作融資平台等。
在環境配套上,科技城采取強化優勢、補齊短板的方式,再造城市中心,跟上創新產業的需求。如高達 152 米的 the Atlas 公寓,就是為了解決用地局促、實現職住平衡的規劃建築之一。
東倫敦科技城在營銷戰略上也下了不少功夫。2013 年由政府、企業、學者、投資人聯合的倫敦科技倡導小組(TLA)成立,其職責就是在各自領網域為科技城站台宣傳。此外,科技城還通過向海外派駐科技大使,促進國際合作,如 Thomson Reuters Corporation 的全球移動技術主管 Bob Schukai 就是科技城駐紐約大使。
在多種力量的努力下,東倫敦科技城被定義為科技、數字和創意企業為主的科技集群,成為歐洲成長最快的科技樞紐。Cisco、Intel、Amazon、X、Qualcomm、Facebook、Google 等一大批知名數字科技公司聚集于此,鄰近的倫敦大學學院、帝國理工學院等頂尖大學也提供了源源不絕的人才。
截至目前,倫敦東區大約聚集了 4 萬多家數字科技公司,是倫敦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的核心承載區。
如今,東倫敦科技城以 "Silicon Roundabout(矽環島)" 為核心,生長出一個沒有邊界的高科技區。2023 年 Startup Genome 發布的《全球創業生态系統報告 2023(GSER2023)》顯示,倫敦僅次于美國矽谷排名全球第二。
圖源|Startup Genome 官網
Startup Genome 連續 11 年發布報告,根據 Performance(業績)、Funding(融資)、Market Reach(市場覆蓋度)、Connectedness(全球連通性)、Talent & Experience(人才與經驗)、Knowledge(知識)的得分對全球創業城市進行排名。
2020 年開始,倫敦就一直位居第二。這個排名背後,東倫敦科技城功不可沒。
從東倫敦科技城的發展,我們或許可以獲得啟示:創意產業是舊城改造的重要方式之一。英國創意產業的發展是建立在自下而上的藝術化更新、自上而下的創意化改造,以及圍繞產業軟環境打造的多維度因素上的。每個環節環環相扣,各方鼎力支持,才有了今天的發展規模。
重視市場回報的創意產業政策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政策性推動創意產業發展的國家。在重視市場回報的目标和政策主導之下,政府的藝術補助經費政策被視為一種投資,而公共部門會從多方面衡量投資對象和項目的市場回報率。
因此,英國政府在财政激勵方面毫不吝啬。這不僅為廣大創作者和中小企業提供支持,還吸引到了一批海外創作人才。比如 Film Tax Relief 政策 ——在電影、HETV 和動畫領網域,政府提供稅收減免政策,企業可就制作過程中符合條件的開支獲得多達 25% 的稅款減退。
這一政策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優秀電視節目制作組來英國拍攝,《權力的遊戲》就是其中之一。
2019-2020 年度至 2021-2022 年度英國創意產業稅收減免
不過,強調市場回報率不意味着唯商業論,社會效益和共享性增長(Inclusive Growth)也會被納入衡量标準。比如英國強調創意教育培訓、扶持個人創意、提倡創意生活,研究如何幫助公民發展及享受創意。
另外,金融資本的嗅覺也不只放在商業利益上。
總部位于倫敦的英國設計基金(British Design Fund)成立于 2018 年,坐落于倫敦城中心特色建築 Somerset House,其致力于英國本土消費設計產品的投資與孵化,至今已募集了 5 只基金,投資 25 家企業。
設計基金現任主席 John Mathers 在今年接受采訪時問及正在關注的創新企業時候,他提到了兩個企業,一個是 MATTER,另一個是 Boost。
Matter 目前開發了一款能夠過濾微塑料并将其排出的過濾器,嘗試在微纖維進入海洋并分解之前将其捕獲。Boost 創始人 Sam Jackman 則為那些接受過乳房摘除手術的患者設計了一款非常舒适、理想的乳房假體,致力于轉變女性對于傷疤的态度。
對于很多初創企業來說,可持續設計似乎與商業價值存在矛盾。John Mathers 表示,基金标準以解決問題為導向設立的,可持續性本身就是一個重要方面。
" 我們會和合作的企業保持密切的聯系,以保證產品的可持續……他們從 British Design Fund 受到的引導和支持才是最重要的。"
John Mathers 還提到基金會的兩條基本準則,一是投有用的設計,二是投創新的設計:" 全新的設計思維才是設計創造價值的最重要一環,哪怕某些產品、某個行業已經存在很久了,也可以不斷創新,推出全新的解決方案。"
人才、資金、政策、企業集聚于倫敦創意產業
London ’ s creative industry gathered talents, funds, policies and corporations world-widely.
圖源|倫敦發展促進署
除了設計行業,創意產業的其他賽道如電競、VR/AR/MR 及遊戲等行業也得到很大的賦能。如總部位于倫敦的電競平台 FACEIT,其資方就包括了分部設立在倫敦的 Index Ventures 知名機構。
倫敦成為全球沉浸式科技產業中心
London leads in immersive tech.
經過多次政策支持調整和商業領袖們反復試驗,創意產業才逐漸形成今天 " 公私協作 " 的產業生态。可以說,英國創意產業的成功是自下而上、各界力量共同努力的成果。
創意產業的未來:關注可持續
倫敦 2030 年實現碳中和的願景,核心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涉及經濟發展模式的調整。據了解,循環經濟為倫敦整體經濟貢獻了 110 億英鎊,到 2030 年,這個數字可能會翻一倍。
循環經濟倡導的是一種建立在物質不斷循環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要求人類經濟活動按照自然生态系統模式,組織成 " 資源 - 產品 - 再生資源 - 再生產品 " 的物質循環流動,而創意產業正是這種產業形态。
位于德國柏林的地球暖化問題研究智庫——氣候暖化問題研究所(Hot or Cool Institute)曾在 2022 年指出:一個 " 足夠 " 的衣櫥由 74 件衣服和 20 套裝裝組成,平均每年增加 5 件新服裝。
想要打造出一個可持續的衣櫥, 可以采取減少購買,通過租、修補、更新改造等方式,或者購買二手衣服,但最關鍵因素在于 —— 衣服的耐用性。
今年,法國奢侈品巨頭 LVMH 集團将創新大獎授予了一家名為 Save Your Wardrobe ( SYW ) 的初創公司。
圖源|Marie Rouge
SYW 總部位于英國倫敦,由企業家 Hasna Kourda 于 2017 年創立,核心業務是為客戶提供奢侈品售後維修服務,希望幫助奢侈品牌确保 " 客戶的維修體驗能夠能媲美購買體驗本身 ",因此平台聯動聚集了大批裁縫、鞋匠、包袋修復師等手工藝人才。此外,SYW 将數據集成到店鋪、線上電商或品牌現有的 CRM 系統中,還能夠加入内部服務提供商或利用其服裝護理專家網絡。
對于時裝公司來說,找到足夠有經驗的縫紉、修鞋匠來修理商品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能夠找到符合 LVMH 集團要求的維修合作夥伴将有助于提升商品的使用壽命,讓它們在客戶的衣櫥裡能夠停留更長的時間。
" 這不是一個二手奢侈品的概念,而是讓我們的產品更加耐用。" LVMH 集團首席信息官 Franck Le Moal 說到。
LVMH 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Bernard Arnault 則表示:"Save Your Wardrobe 完美地展示了 LVMH 集團在創意循環經濟方面的雄心,這也是我們環保路線圖 Life 360 的重要支柱。"
目前,LVMH 創新獎現已進入第七屆,旨在表彰塑造奢侈品和時尚行業未來的科技公司,并 " 為創建和加速 LVMH 品牌與有前途的初創公司之間的合作創造橋梁 "。
從倫敦的整體經濟發展來看,創意產業以高科技為基礎、創意應用為核心,當進入到物質反復流動的體系裡,則形成了 " 創意——產品——再生資源——再生產品 " 的新流程。由于創意產業減少有形資源的使用,增加無形知識資源的投入,整個物質反復流動效率迅速提高。因此,創意產業可以說是城市發展循環經濟的一種嘗試。
毋庸置疑,走過工業時代的倫敦,對創意經濟的理解也不再是舊城改造,單一產業園發展模式,倫敦也努力留住創意產業的最大資產——人才,借此來賦能傳統企業的轉型。
未來倫敦能不能成為全球創意產業的領導者,還不得而知。但在可持續發展聲音高漲的未來,作為循環經濟實踐的先行者,倫敦的創意產業充滿可能性。
參考資料:
British Film Commission:Film Tax Relief.
Startup Genome:Global Startup Ecosystem Report 2023.
丈量城市:倫敦東區,破繭重生的 " 小矽谷 "。
時尚芭莎:當設計成為一門生意!來自全球創意之都的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