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不到一年兩次被查,重慶燃氣“抄表混亂”何時休,歡迎閱讀。
撰稿 / 重舟(媒體人)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劉軍
▲燃氣表資料圖。圖 /IC photo
去年 4 月因多計多收燃氣費而備受關注的重慶燃氣集團,近日再被曝收費異常。2 月 14 日,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 情況通報 " 稱,該企業未深刻汲取教訓、整改不力,拟給予從重處罰——處罰金共計 810 萬元。同時,成立專項工作組入駐該企業,開展為期 3 個月的專項整治。
不到一年,重慶燃氣集團因燃氣收費異常問題再度被通報和處罰,這一幕讓人錯愕。從通報的表述看," 未深刻汲取教訓,落實整改責任不到位,整改工作流于形式、推進不力 ",其性質相當嚴重。而 " 抄表周期混亂、違規估抄錯抄問題仍然頻發、抄表力量配備不足 ",可謂是問題重重,嚴重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
事實上,燃氣供應作為基礎民生服務行業,收費的準确、計量的公正,不僅僅關系到消費者合法權益,更關乎相關企業和政府的公信力,關乎民心安穩。對這個領網域的任何亂象都該堅決 " 零容忍 ",特别是對在有 " 前車之鑑 " 的情況下,依然 " 我行我素 " 的頑固亂象更該加倍嚴懲。
相對于上一次的處理結果,此次當地相關部門除了對企業開出高達 810 萬元的罰金,還表示将成立專項工作組進駐企業開展專項整治。應該說,這體現了絕不姑息、徹查問題的嚴肅态度。
不過,結合之前的用戶反饋情況,此事中仍有一些疑問和現實問題需要進一步解答,也是後期專項整治有必要予以重點關注的。
首先,之前用戶反映燃氣收費異常的情況大多與更換智能表相關。或者說,異常情況多是在更換智能表後出現的。而上一次和此次的通報都強調了 " 未發現燃氣表計量失準、換表導致氣費上漲 " 等問題,主要原因都指向了抄表工作混亂。
但這裡有一個問題是,若收費異常問題确實多是發生在更換智能表後,為何恰好是換表之後就出現了抄表亂象?更讓外界存在疑問的是,更換智能表後,到底是人工抄表,還是自動抄表?
要知道,之前不少地方在動員用戶配合換表時,都強調換表的好處之一就是,物聯網表能夠遠程自動抄表,不再需要家中留人等待工作人員上門抄表。那麼,這裡面的工作流程到底是怎樣的?若是自動抄表出現混亂,背後的原因到底何在?為何又會出現 " 違規估抄錯抄 "" 高估預收 "" 錯抄錯錄 " 等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通報中還提出,去年 4 月指出該問題後,該企業陸續增加了抄表員 607 人,但抄表員隊伍力量仍然不足。抄表員配備不足,與更換智能表有關嗎?正常情況下,難道不是更換智能表後,可以減少抄表員的配備?
對于這裡面的 " 反常 " 之處,相關企業和部門需要向社會給出更詳細的說明解釋。如此,才能更利于外界了解燃氣收費流程,并對換表與收費異常之間的聯系,有更準确的認識。
其次,先後兩次處理通報都是在用戶大規模反饋的基礎之上。如這次通報指出,相關部門督促企業受理辦結投訴舉報 7198 件,入戶核查 1073 戶,分析企業數據 2.4 億餘條。
對于用戶集中反饋,相關部門及時介入調查體現出了重視态度。但也不可回避的另一個問題是,在異常現象已經嚴重到大量用戶集中 " 吐槽 " 之前,企業針對用戶反饋的日常回應和問題糾偏能力又在哪裡?
一個簡單的常識是,若收費異常如此嚴重的問題,要靠大量用戶反映到監管部門那裡才能獲得重視,消費者的維權門檻是不是太高了?這樣的企業,又如何體現服務意識和對消費者權益的尊重?由此可能暴露的一些深層次問題,令人深思。這方面的短板到底如何彌補,當是後續專項整治中需要重點關注的核心問題。
近年來,關于燃氣收費異常的民生反饋,不止出現在重慶一地。而由重慶燃氣企業屢犯不改的做派看,各地都該舉一反三,針對可能存在的問題打好 " 預防針 ",并以 " 零容忍 " 的态度,及時回應消費者的關切。無論如何,燃氣表計量要準,企業的責任心更不能失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