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多地虛增财政收入背後,歡迎閱讀。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杜濤 近期,一些地方審計部門公開了 2023 年當地預算執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審計工作報告(下稱 " 審計報告 "),其中提及部分地方财政虛增收入、空轉問題突出。比如,四川省審計報告稱,部分地區将定向捐贈資金繳入同級财政,虛增财政收入 4151.22 萬元;青海省審計報告指出,2023 年省級财政将收回的以前年度已列支 2000 萬元資金調入一般公共預算,虛增當年财力。
一位地方審計部門财政審計科室工作人士表示,審計過程中發現财政收入和實際财力有很大的差距,這個差距來源就是虛增的收入。" 有些收支項目,審計部門能從賬本上一眼就看出是通過空轉虛增的收入,例如某項财政收入為 100 元,又返還給企業 90 元。每年審計财政預算執行的時候,其中一項内容就是審計空轉的情況。這種情況每年都有,只不過很少對外透露。"
一位地方審計廳人士認為,如此多的地方審計廳密集披露地方财政虛增、空轉問題,應該是審計署關注到了此類問題。以前,地方财政空轉也時常出現,只不過财政收入形勢好的時候,空轉比例低。現在财政收支壓力加大,空轉比例也有所增加。
在遼寧大學地方财政研究院院長王振宇看來,地方财政空轉是一個 " 老生常談 " 的問題,十餘年前在地方縣級層面較為普遍,後期擠掉了一些 " 水分 "。當下的地方财政虛增和空轉現象再次出現,原因十分復雜,既涉及經濟領網域的因素,也與财政體制、民生等領網域緊密相關。治本之策還在于不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适度做大财政蛋糕,理順政府之間的财政關系,同時嚴格遵循 " 以收定支 " 的原則,确保預算的科學性和可執行性。
為何虛增
一位東部某省的區财政局長講述了 " 财政虛增 " 的發生時刻。
這位财政局長在當地區委書記的辦公室裡,匯報了該地區目前的實際财政收支情況、平行縣區預計的收支情況、各縣區排名以及一項 " 若是财政考核指标想再進一步,可能還需要增加多少财政收入 " 的計劃。
區委書記在同意實施這項 " 虛增計劃 " 後,這位财政局長又到了區長的辦公室做了同樣的匯報。在獲得區長同意後,财政局長回到辦公室召集分管副局長,傳達了上級決定。分管收入的财政局副局長開始利用多種方式," 拔高 " 财政收入,以滿足各方面的要求。
多地的審計報告提及了 2023 年财政虛增和空轉的情況。内蒙古自治區審計報告稱,4 個盟市将不屬于非稅收入的資金征繳入庫或先征後返,虛增非稅收入 286.49 萬元;廣東省審計報告稱,3 個市及 3 個縣通過國有企業購買國有資產等方式增加财政收入 171.01 億元,影響财政收入真實性和可持續性;河北省審計報告指出,1 市 7 縣通過虛假處置公益性資產、多繳國有資本經營收益或罰沒收入等方式,虛增财政收入 24.95 億元。
審計署駐重慶特派員辦事處朱飛在 2024 年發表的《審計 " 虛增财政收入 " 問題應緊盯 " 空 " 和 " 轉 "》一文中提到,經濟下行影響下,一些地區财政收入短收嚴重,為彌補财政虧空、規避财政赤字,往往無中生有,在既定的财政收入範圍之外,将各種非财政資金繳入國庫,虛增财政收入,維持收支平衡。
在上述東部省份某區财政局長看來,地方财政虛增收入的動機來源于三方面:上級指标考核壓力、地方政府自身的排名壓力和地方政府的化債壓力。
上述财政局長對經濟觀察網表示,上級部門一般在年初定預算目标時,都會要求比上一年有所增長。但實際上,今年的稅收收入是下降的,部分稅源收入下降 40% 以上,要維持開支、實現年初的預算目标,就不得不通過一些 " 技術手段 ",比如空轉部分财政收入。
地方也有保住财政收入排名的需求。上述财政局長說,上級部門每季度會考核該地區财政收入情況,考核的側重點從财政績效、庫款保障能力轉變為财政收入增長和稅收占比。" 偶爾一次倒數第一也就罷了,也不能每個季度都是倒數第一。" 他說。
此外,地方政府虛增财政收入的現實需求是降低地方的負債率或債務率。
2019 年起,财政部推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等級評定制度,以債務率為考核标準,将不同區網域劃分為 " 紅橙黃綠 " 四檔。即:紅(債務率≥ 300%)、橙(200 ≤債務率
上述财政局長認為,如果不把地方财政收入這個分母做大,債務率就很容易掉入紅色區間。進入這個區間,政府投資、舉債等各方面都會被限制,那就 " 什麼工作也做不了 "。
如何空轉
重慶市大足區審計局李佳玲在《國有企業間資產交易虛增财政收入審計探析——以 W 區财政審計為例》一文中提及,虛增财政收入手段多樣,常見方式主要有:虛收空轉、将教育收費等違規繳庫、提前預征、自立名目亂收費、延遲退庫等。虛收空轉方式涉及稅收收入和非稅收入,稅收收入中如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地方政府獨享稅收,資金容易循環。非稅收入中占比較高的收費項目如土地出讓金、劃撥土地收入、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國有資產處置收入、國有資本經營收入等,是虛增财政收入的主要項目。
朱飛在上述文章中提到,有的地區庫款保障水平長期低于财政部規定的合理區間,因此通過向國有企業借款或将事業部門的事業收入繳入國庫的方式籌集财政資金,營造國庫充盈的假象;有的地區直接将專項債券資金上繳财政,用于平衡一般公共預算,虛增财政收入與違規使用債券資金并存;有的地區手段簡單粗暴,歲末缺錢時直接向企業攤派費用、強制募捐,或違規征收 " 過頭稅 "、亂罰款亂收費等,财政收入造假的同時也破壞了營商環境,嚴重影響政府的公信力和正常的經濟秩序。
在上述财政局長看來,财政空轉也需要合理的名目,要讓 " 圈外人 " 看起來是真的,事情是真事,項目是真項目,只不過資金沒形成真正的可用财力。" 比如,将國有資源資產賣給本級國企,盡管有‘左口袋進右口袋’的嫌疑,但流程是合規的。"
華東某縣區的财政人士對記者透露,該地主要通過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實現收入達到增長目标。具體操作方式是:找一家即将破產且有欠稅的企業,大部分是當地國有企業,财政部門通過各種方式提供給企業資金,企業利用這筆資金去稅務部門繳納此前拖欠的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之所以選擇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是因為這兩個稅種都是地方稅,收入完全歸地方所得。一般情況,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都是按照季度繳納,正常營業的企業不會提前繳納,但接近破產或者破產的企業,因為往年有欠賬,可以補繳,這些企業成了财政空轉的 " 通道 "。
财政部公布數據顯示,2024 年上半年全國房產稅 2337 億元,同比增長 20.1%;城鎮土地使用稅 1298 億元,同比增長 11%。
上述縣區财政人士表示,地方财政也可以利用專項債虛增收入。因為專項債的使用部門很多都是地方城投和國有企業,撥付專項債後,部分資金用于項目建設,剩餘資金則通過國有資本收入上繳的方式回到地方财政。
為什麼難以改變
财政收入虛增、空轉的情況已經存在多年。王振宇說,地方财政虛增、空轉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十餘年前在地方縣級層面較為普遍,後來擠掉了一些 " 水分 "。通過地方自有的小稅種先征後返、國有資產多次出售等方式 " 虛增 " 财政收入,有的地方 " 虛增 " 的比例甚至高達 20% — 30%。這一嚴重扭曲的政績觀也引起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此後部分地區通過 " 擠水分 " 來坐實地方收入,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地方财政收入質量得以階段性改進。
近幾年,地方财政空轉現象有所 " 抬頭 "。王振宇分析其背後的原因,一方面是連續三年的新冠疫情、大規模的減稅降費,疊加房地產斷崖式下降等加劇了地方财政的收支矛盾,地方政府普遍面臨較為嚴峻的流動性短缺,确保地方财政收入增長也是一種客觀需要;另一方面是年初地方各級人大通過的财政收入增長目标,具有較強的法定性,而通過行政層級向下分解的财政收入計劃任務,事實上成為上級年度考核的 " 硬性 " 指标,具有 " 一票否決權 ",是形成當下地方财政空轉的一個重要原因。也就是說,更上一級政府關注的是财政匯總 " 數字 " 及其 " 增長 "。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第五十五條規定,各級政府不得向預算收入征收部門和部門下達收入指标。
王振宇說,财政收入虛增、空轉之所以難以改變,是由于部分地區實際上遵循 " 以支定收 " 預算思路。大量強剛性财政支出責任,倒逼地方政府在年初編制預算時不得不 " 虛增 " 收入盤子,否則預算将難以達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