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二手剪輯賣貨,拿捏歐美老外,歡迎閱讀。
出品|虎嗅商業消費組
作者|戚露丹
編輯|苗正卿 周月明
題圖|視覺中國
凌晨 2 點,PiPiADS 數據的首席運營官大偉就像一個嗅覺敏銳的獵人,坐在電腦前,通過數據監測網站,觀察着大洋彼岸 TikTok、Facebook 等社媒軟體上各類帶貨視頻的數據變化。
這個時段,美國時區正值中午 11 點,這是常常出現 " 爆單 " 的投流的黃金時段之一,此時 TikTok、Facebook 上流量巨大,沒有午休的美國人習慣在空閒時點開社媒軟體來打發時間,女孩們傾向刷一刷美妝服飾,而男孩們更熱衷于 3C 數碼。
大偉通過數據後台敏銳的觀察着每條視頻的點擊量和互動率,從中探尋蛛絲馬迹。
透過數據,流量變化反映着歐美用戶真實的喜好,例如更受歡迎的價格帶、產品特性、競品的流量走勢,而這正是 " 跟品 " 玩家的财富密碼——跟住有市場空間且熱度處在升勢的商品,以小單快返的模式快速進貨 - 發貨 - 賺一波利差。
(選品平台能夠抓取到的數據顯示,TikTok 上,一款能夠通過光照将珠子上的字樣 / 定制照片投射到牆面上的 " 投影項鏈 ",通過廣告投流的展現量達到 723 萬播放,且在過去一年被持續的投放)
(值得注意的是,這款商品在多數獨立站的售價約 30 美元,但在國内 1688 上大約為 6 元)
Zack 是一個有 3 年選品經驗的操盤手,早幾年,他在菲律賓、越南等東南亞國家跟品,客單價僅在 2-8 美元左右,利潤較少,加之當地競争比較激烈,Zack 察覺到,如果團隊無法本土化落地到東南亞的話,從目前發展上來看并不占優勢,因此把目光瞄準了客單價普遍更高、且 TikTok 市場競争還不太 " 卷 " 的歐美市場。
在美區,盡管 TikTok 還未形成閉環(指 TikTok 商家多引流用戶至第三方平台下單),但 " 興趣電商 " 帶來的巨大流量為 " 爆品模式 " 創造了土壤,利用 "TikTok 引流 + 獨立站完成銷售 " 的模式在歐美市場尚有較大的市場空間。
在了解歐美市場後,Zack 瞄準了目前美區市場容量較大,且轉化率較高的服飾賽道,目前,他團隊運營的單品爆單時來自 TikTok+Facebook 的引流能帶來近 300 萬的月銷售轉化。
像 Zack 一樣的爆品玩家不在少數。業内人士告訴虎嗅,目前,在服裝、運動戶外、美妝等 TikTok 的熱門品類中,盡管客戶多為主貨型賣家,但目光感受上,不同程度的跟品賣家大約也占到 30%;大偉也表示,其服務的客戶有六七成為跟品或像 Zack 一樣的爆品模式玩家。
無數的獵人,在以數據組成的流量森林裡瞄準着獵物。
素材出海
選品的靈魂,其實是選 " 素材 "。
一款來自廣州生產的時裝短褲,要到賣到美國消費者手中,廠商或挂上 1688、由中間商賣到海外,或直接挂上美區獨立站、社媒平台的小黃車。能否出單,除了產品本身,更多原因是網頁或視頻中視覺呈現的 " 素材 " 是否吸引人。
在小單快返的模式下,爆品的生命周期多則 1 個月,少則幾周 ,跟品的玩家們沒有時間原創,二次剪輯是常規操作。
在這樣的情況下," 選品 " 除了選產品本身,即常規的觀察視頻的點擊率、互動率、市場空間和競品情況之外,更多時候是從網上搜羅 " 素材 " 的 " 數量和質量 "。
Zack 描述,在鎖定某個品類時,需要保證至少有 10 個以上的網紅正在全網同時推薦該品,才能保證自己在二次剪輯時 " 有米可炊 "。這樣做的原因,除了能夠保證有足夠的現成素材以供營銷團隊重新剪輯、包裝外,還代表了該品背後的廣告主很可能正在 " 力推 " 該品,也意味着 " 大樹下面好乘涼 ",可以借勢把品打爆。
通過混剪視頻中產品的亮點與賣點,團隊将會產出 50-60 個 " 全新 " 的視頻用于曝光測試。其中沒有轉化出單的将會被淘汰,而有一定出單量的 " 成功腳本 " 将會被復制和加大投流。
目前品牌產品的測品方式往往以聯系網紅、郵寄小樣為主要測試渠道,這樣做的好處是将本土化環節交付給本土 KOL,減少由于自身剪輯造成的對產品的 " 誤傷 "。
相比之下,爆品模式的 " 測試 " 則十分高效,1-3 天就可以判斷一個品:素材被分為幾組,每組投入大約在 50-300 美元不等,平均能夠脫穎而出的腳本數量大概在 5%。
盡管看似減少了產品研發的繁瑣流程,但在這樣的情況下,商品的 " 營銷賣點 ",往往是在測試中,才慢慢總結出來的,在宣傳時,有較高的試錯成本。
比如 Zack 團隊最近主推的女款牛仔短褲,一開始,團隊并沒有發現用戶對于這款短褲的需求痛點,而是多以娛樂屬性的内容為視頻開頭,在二、三輪投流測試後,才總結發現,用戶的痛點在于 " 舒适透氣、不卷邊、提臀 ",同時,在内容展現上,将痛點直接放在視頻開頭所帶來的轉化量會更好,幾番篩選後,最終确定值得投流的重點内容和腳本框架。
在某一大類目中積累一定的沉澱後,有經驗的團隊也會嘗試總結出固定腳本,以及在產品爆發的不同階段,重點需要展現的内容,以期在經過檢驗的腳本框架内測試,把投入成本降至最小。
就像所有試圖搞懂 " 當地閱聽人到底吃哪套 " 的方法論一樣,爆品模式更加簡單直接:通過測試,篩選出本地用戶更喜歡的、轉化更高的表達方式。
目前,Zack 所在的 10 人團隊中,Facebook 和 TikTok 的投手共有 5 名,其餘 5 人都是剪輯。在經過測試後,值得推廣的内容,團隊才會進一步找達人或自行拍攝進行推廣。
下不來的賭桌
除了頻繁更換腳本,測試及投流的費用也成為跟品賣家最大的成本。
在視頻初步剪輯出來後,Zack 會通過小規模的投流測試(即給視頻投廣告,查看是否有出單)來篩選,邏輯是用小規模曝光來 " 撞概率 ",嘗試有限的曝光是否能 " 撞到 " 願意下單的目标客戶。
首先,這些視頻将被抽成幾組,每組都會被公平的投放相同數額的廣告費進行曝光。
接着,每組投流中的幾條視頻将内部競争,看誰能脫穎而出。
· 例如,每組廣告費能曝光 1 萬人,4 條視頻 / 組,那麼這 4 條視頻就要自行争奪 1 萬人的點擊率與轉化率,看出單量是否能夠覆蓋成本。
"每組視頻投放廣告的金額在 50-300 美金,如果在 1-3 天投放測試中沒有出單,就要果斷放棄,換視頻腳本;如果一個品的多條視頻都沒有出單,就要換品",大偉和 Zack 均這樣告訴虎嗅。
這樣做的原因是及時止損,控制成本,用大量的小成本測試,找到能夠出單的爆品。換句話說,每組視頻的 " 賭本 " 只有幾百美元,有可能投幾天都沒有出單,但只要有一條視頻爆了,就可以把之前全部的賭資赢回來。
然而,一款爆品能夠爆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互動率、節日、產品賣點、腳本展現……而測試,就是在不斷在投流中控制變量,總結出更多的确定因素。
對于沒有經驗的玩家,這樣做的風險很大,因為爆品更像是玄學,沒有選品 " 靈感 " 的新手,往往會竹籃打水。
最初,大偉每天都要交幾千美元的學費,穩定下來後,每 1-2 天能測出來 1 個品,成功比率大約在 10:1,每 10 個品能出 1 個小爆品,100 個品可以出 1 個大爆品。
此外,多個賣家同時對同一款產品投流也會拉高廣告出價,Zack 告訴虎嗅,測品 + 投流的成本基本要占到銷售額的 50%,即 30 美金的單品,除去物流采購成本,要有 15 美金要做投流預算,因此高單價商品,才能保證盈利。
生命周期的短循環
和所有商品一樣,爆品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而相較于普通產品,爆品的生命周期極短。
服飾類目的商品生命周期最短的也大概在 3 個月左右,在東南亞,一些新品牌單品,比如漱口水、護膚霜,可以達到長達一年多的生命常紅。
而爆品服飾的周期多在 1 個月,波峰往往只有幾天,在 1-2 波銷售高潮後便會走向下坡。
與此同時,多個跟品玩家同時瞄準一個產品,使得市場容量快速飽和,再次加速了爆品生命的衰竭。
這使得跟品就像和時間賽跑。
在銷售高潮前切入,收割到的成交量就越多。而如果在尾部跟品,則只能 " 喝點湯 "。
(商品銷售趨勢圖示意 圖片來源:FastData)
在業内,能否自行打爆一款商品區分了 " 跟品 " 和 " 爆品 " 模式。對于 " 跟品玩家 " 來說,所需要的投入更少,只需要找到已經走紅的商品,跟一跟視頻素材和獨立站的 " 落地頁 ",利用長尾效應獲取少量的單量。據 Zack 觀察,跟品較好的玩家,月盈利在十幾二十萬左右。
而 " 爆品模式 " 下,賣家多在自然流素材中尋找潛力股來 " 打造爆品 ",所需的測試、營銷成本都很高,也需要更敏銳的 " 嗅覺 " 和短時間拉高銷量的投流經驗,從而創造和收獲最頭部的流量、最主要的市場份額。
· 爆品玩家:從自然流素材中找品 - 小規模投流測試 - 加大投入(投流、找網紅)- 打爆
· 跟品玩家:從别人已經投流素材中找品 - 投流 - 搶占市場份額
無論是跟品還是精品賣家,都一直在 " 找品的路上 ",在極短的生命周期裡循環往復,不停的測品、棄品、換品,一款爆品結束,就要找下一款爆品。
這樣不知疲倦的模式,能夠沉澱下來選品經驗,卻無法沉澱品牌和用戶。
Zack 說,在測試中,盡管後台能夠積累地區、性别等用戶信息,但這些信息對下一輪選品的用處并不大,對選品模式來說,更重要的還是 " 素材 "。
目前,TikTok 已将跨境項目提升至 S 級,這意味着本土化要求更高、平台監管愈發嚴格。無論是遊走在灰色地帶的二次剪輯,還是長達 15 天的發貨模式都讓跟品模式感受到壓力。
Zack 告訴虎嗅,其在早期也嘗試過直播間 + 自然流,但近幾年 TikTok 不斷變化,其團隊也在不斷應變,才逐漸摸索、跑通現階段 " 剪輯 + 網紅 + 投流 " 的測品模式。
現階段下,不同規模、不同品類的商家測品方法有很多,廣告、網紅、投流,多種組合、不同玩法都能跑通,但業内人士坦言,随着 TikTok 本土化的要求越來越高,在以内容為載體的電商土壤上,無論何種模式經營,最終的歸宿都是做好本地化、讓好玉(貨)配上好工匠。
本月,TikTok 開放了類似平台自營的全托管模式,對 Zack 來說,目前階段的危機感還沒有達到頂峰,盡管全托管模式下會造成一定的壓價内卷,對有價格優勢的工廠型賣家會更加利好,但現階段平台用戶标籤沉澱不足,在他看來,平台也需要一批投手,在不斷測試中培養更加精準的用戶标籤。
(應對方要求,Zack 為化名)
# 我是虎嗅商業消費組編輯戚露丹,關注出海領網域,行業人士交流請加微信:qi-787230073,請注明身份,新聞線索亦可郵件至 [email protected]。
虎嗅長期關注出海,為應對急劇變化的出海環境,特推出 " 出海潛望鏡俱樂部 ",為大家提供一手出海資訊、鏈接頭部出海平台,提升出海人在宏觀趨勢、平台玩法、品牌打造、供應鏈管理等各個環節的認知力,結交關鍵資源。掃碼下方圖片二維碼了解詳情,與我們一起高速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