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動察:反攻來襲,外資合資吹響新能源車号角,歡迎閱讀。
2025 年上海車展是一個重要的觀察視窗,出現了一個新情況,外資合資品牌在新能源車領網域的布局加速。這對行業來講,是好事,消費者将面臨更多的產品選擇。對于新能源車的國内廠商來說,接下去的時間,将進入到一個競争更加多元和激烈的戰國新時代,要做好迎接外資合資品牌新車的全線反攻。
先來看下大眾品牌的動作。大眾在中國市場已經耕耘很久,一直以來都是重要的參與力量。在新能源車發展的過程中,大眾也一直注重對中國市場的投入,但是表現的不愠不火,產品線并不是很豐滿。這次的上海車展,大眾展示了拓展產品線的決心。大眾旗下的奧迪品牌,在以往的中國市場有着沉穩的表現,外觀也比較商務。這次發布了基于 PPE 平台的全新純電動車型 A6L e-tron,以及全新 AUDI 品牌的首款量產車型奧迪 E5 Sportback。這兩款車的外觀和内飾都非常年輕态,你甚至可以說較為時尚,脫去了人們對奧迪以往的固有形象;内飾更是向新勢力學習,加入了很多的科技和螢幕。
為了拓展產品線,就要向市場和用戶預覽即将到來的新車型:大眾帶來了中國本土三個合資廠的概念車:由上汽大眾研發的 ID. ERA 概念車,這是一款全尺寸增程 SUV,綜合續航超 1000 公裡;大眾安徽的 ID. EVO 概念車,展現了 ID. 家族未來新車的全新樣貌;以及一汽 – 大眾的 ID. AURA 概念車,這是一款專為中國打造的緊湊型轎車。這三款車型的量產版本将分别面對三個細分市場,都是可以走量的車型。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們也感受到了大眾在中國的基礎產能和體量不小,如果新能源車產品線發力,對市場是一個比較大的衝擊。
此外,大眾也喊出了其 " 在中國,為中國 " 戰略。大眾汽車集團專為中國復雜多樣的路況量身打造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的正式發布,融入了 AI 學習能力,這個算是對本土競品的一個回應。很多中國廠商已經在輔助駕駛功能上做了很多工作,大眾必須在這個能力上進行布局和加強。
别克品牌正式發布高端新能源子品牌 " 至境 ",并帶來基于 " 逍遙 " 超級融合架構打造的首款旗艦車型,新能源 MPV" 别克世家 "。另外還官宣未來一年内别克将在市場推出 6 款智 / 電車型。具體來說,包含 MPV、轎車、SUV,動力總成包含插電、純電、增程,驅動形式包含前、後、四驅,搭配 8775 芯片、Momenta 城區輔助駕駛能力,以及寧德時代全新電池。看過去就是一個集團軍的規模,一下子給人一種大軍壓境的感覺。
奔馳不甘示弱,也全力提升新能源車的競争力。帶來了 MMA 平台的首款國產車型——全新純電長軸距 CLA。作為該品牌旗下最智能的一款車型,新車搭載 MB.OS 全新架構,為了提升本土體驗,還為中國客戶量身定制智能科技。如果看到内飾,就會發現一股濃郁的智能屏風格,車型搭載全新的智能人機互動系統,通過接入豆包大模型,車機能夠将常用功能以卡片形式推送至用戶界面首頁。從這款車的變化來看,奔馳也是鐵了心要争取轎車市場的純電份額。而另一款 Vision V 是基于全新 VAN.EA 純電架構平台打造的首款概念車。基于全新平台,未來的梅賽德斯 - 奔馳 MPV 產品序列将啟用全新命名,包含梅賽德斯 - 奔馳 VLS 和梅賽德斯 - 奔馳 VLE。基于 VAN.EA 平台開發的全新純電 MPV2026 年起亮相,顯然在商務車領網域奔馳也想反擊。
寶馬也表現出了誠意和決心,官方表示今年内寶馬将為多款中國在售新車接入 DeepSeek 功能,通過深度思考能力賦能以 BMW 智能個人助理為中心的人機互動體驗,未來 DeepSeek 功能也将應用到國產 BMW 新世代車型上。
再來看下日產的動作。這裡不得不提到日產的一款燃油神車 - 軒逸,一直占據着中國市場家轎車領網域的頭部位置,那如何将這種產品力轉化成新能源車市場的戰鬥力,日產新的 N7 就是個答案,看過去就不像是以前日產的風格,完全和中國市場的競品車差不多。這款車從北京車展概念車到量產預訂僅用一年,創下了合資品牌本土化研發的新速度,此外 N7 的 5000 台盲訂成績,也意味着其在電動車上產品布局是能夠吸引中國用戶的。另外,日產也用 " 在中國、為中國、向全球 " 的叙事想重新找回市場份額,依托于鄭州日產的插電式混合動力皮卡 Frontier Pro PHEV 配合本土供應鏈向全球發售,這是日產汽車首款在中國設計、研發和生產的全球皮卡車型,也是這個戰略的一個體現。
本田豐田也是帶來了新能源車新品,試圖告訴人們,其電動車領網域新車不足的情況發生了改變,并且未來會繼續加碼投注。本田在武漢和廣州重新布局建設電動車生產基地。在此次上海車展上,推出了 " 烨 " 系列新車型 "GT"。為了增加吸引力,還與中國企業聯合開發智能駕駛系統,也引入了 "DeepSeek"。
豐田提出了 " 中國車,中國研發中國造 " 的新戰略,相比以往有了極大的轉變。此次在上海車展上推出的豐田新版高級電動車 "bZ7",就是這個戰略的體現。做為中國自研體制下的全新力作鉑智 7,也是豐田首款鴻蒙座艙 D 級轎車,算是呼應了本土用戶的需求。另外還選擇在上海市金山區建廠,總投資 146 億元,規劃年產能 10 萬輛,預計 2027 年投產。這是繼特斯拉後,上海引入的第二家外資獨資新能源車企。這個工廠負責打造高端電動車品牌雷克薩斯,全新一代雷克薩斯 ES 以 " 東方雅韻 " 為核心設計語言,本次車展也做了發布,和以往的車型有了極大的區别,老車主可能會覺得有點難以接受,但是新能源車用戶會覺得新鮮。
馬自達似乎也被人遺忘許久,長安馬自達 EZ-60 的到來,改變了這個局面,也标志着長安馬自達品牌全面進軍新能源時代。這款車電池方面,與國内頭部電池企業寧德時代和中創新航合作。内飾上也已經去掉了馬自達傳統油車的影子,用了 4nm 座艙芯片與裸眼 3D HUD,中控配備 26.45 英寸 5K 視網膜超寬顯示屏。全系标配 L2 級駕駛輔助系統,配備 5 個高清攝像頭、5 個毫米波雷達與 12 個超聲波雷達,一刹那,還會以為是新勢力的車型。官方還罕見發了盲訂數據,聲稱 MAZDA EZ-60 亮相 8 小時盲訂破萬,有股新勢力曬銷量海報的味道,咄咄逼人。
我們還看到,這次的外資合資的車企,在智能駕駛輔助上,也大膽和華為、Momenta、地平線等方案提供商合作,推出相應車型。在以前,這都是國產車和新勢力卷的領網域,現在他們也開始跟進,以适配中國復雜路況。
中國汽車市場是塊巨大的蛋糕,每家車企都不敢懈怠。外資合資品牌現在正處在急轉身階段,他們已經迅速調整了產品的配置和規格,基本上拉平了和國產及新勢力的配置差異。這就提醒市場的各個參與者,除了專注于自己的產品打磨之外,還要觀察對手的布局,随時都有新車型出來争奪用戶。
汽車競争進入到新時代,市場和產品的變化更加快速,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消費者忽略或者遺忘。滿負荷的壓力向國產和新勢力衝去,接下去就看場内的既有車企們如何回應了。對于產品的打磨,售後的品質,品牌的更新,口碑的維系都不能放松,一場立體維度的戰役已經悄然拉開序幕。外資合資車企的反攻号角已經吹響,短兵相接勇者勝,接下去的戰鬥将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