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對話房育輝教授:終身學習趨勢下,港科大EMBA的“變”與“不變”,歡迎閱讀。
内容來源:本文轉載自公眾号貝多财經,筆記俠經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原公眾号授權。
責編 | 若風
第 8202 篇深度好文:3334 字 | 7 分鍾閱讀
商業思維
在過去 20 餘年的海外發展中,中國企業全球化從依靠傳統貿易的 " 產品國際化 " 走向依托規模化海外投資的 " 資本國際化 ",現已進入深度優化海外市場運營的 " 能力國際化 " 階段,意圖構建海外市場的本土化運營能力。
身處智能浪潮,中國企業将迎來 " 數字化大航海時代 "。
作為操縱企業探索新航向的 " 總舵手 ",頂尖企業管理者始終是中國企業出海發展的關鍵要素,企業端對于人才需求的變化,勢必帶來教育端人才培養機制的變革。
在全球商學院教育蓬勃發展的今天,香港科大 EMBA 中英雙語課程以 " 終身學習 " 的辦學底蘊造就創新活力發展底色,在全球化趨勢下保持高級管理者的商業教育優勢。
在與香港科技大學 EMBA 課程學術總監房育輝教授的對話中,我們了解到香港科大 EMBA 課程在全球不斷轉變的營商環境下,持續創新和深化課程體系,搭建中西方智慧交匯的橋梁,護航大中華企業在出海競争中行穩致遠。
一、學以致用:
賦能大中華企業 " 走出去 "
近年來,國内市場需求疲軟,消費動能有限,不少尋求業績增量空間的中資企業選擇将目光錨定更為廣闊的海外市場,為融入全球產業供應鏈摩拳擦掌,意圖通過擴大出口的方式挖掘新增長點。
面對中國企業出海探索新增長空間的熱潮,房育輝教授表示,抓住機遇固然重要,但更為關鍵的是能否将新機遇轉化產品力、服務體系、供應鏈整合等層面的新商業模式,進而形成獨創性價值。
圖片:房育輝教授
在房教授看來,尋求全球化發展的中國企業正面臨着競争壓力加劇下更為復雜的命題。企業在出海戰略規劃、供應體系搭建、人才隊伍建設、產品研發及營銷、海外合規經營等方面的多維度布局,都将成為其 " 破題 " 的關鍵思路。
首先,管理學中反復提及的 " 藍海戰略 ",正是出海創新的底層邏輯。不過,并非企業尋找藍海的所有方法都能夠被稱作藍海戰略,該戰略本質上是一種通過從新構思、設計服務或產品,為目标用戶創造低成本、高質量服務或產品的價值創新。
低成本、高質量看似不可能實現,但藍海戰略主張在現有市場上尋求并開拓未被滿足的消費需求,以重建市場邊界為目标,以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為手段獲取競争優勢和增長機會,這就要求企業挖掘細分垂直品類下的商機。
其次,出海企業應抓住互聯網時代平台經濟模式的發展契機。房教授指出,所謂的 " 平台 " 是連通雙邊或多邊市場的網絡,當平台用戶數量達到一定規模時,網絡價值就會如同 Metcalfe' Law(梅特卡夫法則)描述的那般,呈幾何式增長。
房教授認為,中國平台成功出海的先決條件是吸引用戶入駐、建構買賣網絡,運用中國龐大的買家市場吸引來自美國的賣家。在形成用戶數量體系後,再進一步借助已有知名度連通雙向網絡,進而實現平台價值。
最後,借鑑中國企業出海的現有經驗,基于批判性思維進行學習也至關重要。如中國電腦品牌聯想 Lenovo,以 " 全球資源 + 本地交付 " 為核心競争力,在產業鏈與價值鏈上持續深耕,實現了知名度的躍升,成為全球最大的個人電腦公司。
房教授提醒中國企業,在出海過程中必須警惕思維的固化。錯誤的戰略決策或将為競争對手創造彎道超車的機會,甚至導致自身無法再逆風翻盤。保持創新精神,才能夠為企業的未來發展積蓄源源不斷的核心動能。
二、學無止境:
大環境下終身學習 " 正當時 "
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缪爾森所言,企業家是推動企業發展,推動企業這部機器動轉的心髒。房育輝教授認為,企業内部高級管理人才的價值趨向,往往代表着企業市場布局的戰略導向。
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創新精神在個人層面的具象化,正是 " 終身學習 " 觀念的樹立。
從時代角度切入," 數字化 " 号角已經吹響,未來數字化、信息化變革将走向何方尚是未知數。而終身學習的必要性正是來源于對未知事物的危機感,及相較于競争對手先看到 " 危 " 與 " 機 " 的洞察力。
值得一提的是,房育輝教授本人便是終身學習的典型例證。房教授曾有過物理學的學習經驗,後因對經濟學的興趣而轉系,并選擇在經濟學領網域深耕,曾在美國和香港多所大學授課,負責領導眾多不同的課程。
房教授認為,只要願意嘗試新的事物,就一直處在學習的狀态。在職期間,他對教學内容進行了不斷地豐富拓展,曾在任教期間開設 MBA 編程課程,旨在引導學員從系統性的内容學習出發,完成科技思維轉化,發掘更多的數字化轉型機會。
最近,在家族财富管理相關的新課程中,房教授結合經濟、戰略管理理論,和從海量的家族企業管理相關書籍中提煉出來的知識,編成新教材,更多次邀請相關行業的專家與學者交流學習。他強調,教育教學不僅要思考 " 教什麼 ",更重要的是學習 " 怎麼教 "。
正如商學院的課程精進離不開教授出色的教學能力,企業的長遠發展必然離不開領導層通過終身學習孕育出的創新精神與創造力。把控企業命脈的領導層若能在學習中精進必要的商業思維、了解國際發展與創新前沿,将對企業發展大有裨益。
房教授補充道,對于企業而言,復合能力要遠強于單一能力,企業家們還需要在明确戰略思維的基礎上,培養員工洞悉行業市場、抓住需求痛點,并及時與上級反饋的溝通表達能力,建立開放的企業内部文化。
三、學行修明:
香港科大 EMBA 教育跑出發展 " 加速度 "
正如房育輝教授所言,EMBA 教育的意義在于為擁有企業決策權的企業高級管理者帶來前瞻性的、高度凝練的知識精華,幫助他們在商業決策中做出正确判斷,為社會各行各業輸送具備高遠戰略眼光的學習型企業家。
而要想辦好 EMBA 課程、持續進行前沿的研究,學院就必須在 " 資源配置 " 等硬實力上下功夫,其中師資力量的國際化至關重要。如《金融時報》在對全球 EMBA 課程進行評估時," 國際師資比例 " 就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衡量指标。
來源:香港科大 EMBA
香港科技大學一向以商科強者著稱,香港科大 EMBA 中英雙語課程正誕生于香港科技大學活力、多元、開放、包容的創新創業基因之中。而地處國際化大都會——香港,也為香港科大 EMBA 課程在中西文化教育體系融合方向的發展提供長期勢能。
EMBA 課程師資隊伍中不乏來自世界頂尖商學院的教授,且擁有豐富的教學及行業經驗。國際化的師資力量能夠緊扣實時商業市場動态,把握世界前沿創新和科技趨勢,結合實踐案例經驗分享,為學員提供最具前瞻性的、知行合一的商業管理智慧。
在形成跨越地網域和文化界限課程體系的基礎上,香港科大 EMBA 課程涵蓋環球遊學項目,帶領學員對其他全球頂尖商學院和創新創業基地進行訪問考察,學習不同文化、國家的管理理念和實戰經驗,取長補短。
1 月 20 日至 21 日,香港科大 EMBA 還舉辦了 " 返校日 " 活動,邀請來自金融、大模型、新材料與新能源、海洋科學等多個領網域的頂級學者和教授,從各自的專業視角,深入解讀國際經濟大環境,探讨大模型應用對教育變革和商業機遇的賦能,以及新能源和新材料的開發潛力。
來源:香港科大 EMBA
香港科大 EMBA 舉辦的此次 " 返校日 " 活動匯集了 200 多位各行各業的精英校友,共同剖析國際形勢及科技發展趨勢,探讨發展新機遇,将 " 終身學習 " 的精神内核貫徹辦學始終。
多輪驅動下,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長期位居亞洲前列,二十幾年來長期在 UTD 全球商學院科研排名百強中名列全球 30 強,亞洲第一。
另據房教授介紹,香港科大 EMBA 的課程設定與商業前沿趨勢充分共振,已開始向 AI、大數據等方向拓展。房教授表示,這也是商學院與科學、工程等 " 硬科技 " 領網域跨學科融合、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一個縮影。
目前,香港科大 EMBA 教育已經搭建了與工程學院、理學院的合作橋梁,邀請來自各行各業的頂尖科學家進行内容分享,啟發學員的創新性思維,把從學術層級挖掘出的前沿技術,落地到能夠創造商業價值的實際應用場景。
四、結語
在房育輝教授眼中,正是由于 " 活力、多元、開放 " 的基因,讓香港科大在短時間内躍升成為世界前列,也讓港科大 EMBA 教育勇于創新,擁抱時代變革。
" 不要等到真正感受到挑戰再做變革。換而言之,我們應當對事物有着未雨綢缪的洞察力。"
随着 " 企業出海潮 " 漸熱,香港科大 EMBA 中英雙語課程将繼續深耕市場發展的 " 變 " 與 " 不變 ",以終身學習之心态,為大中華優秀的企業家們提供世界級的商學管理教育。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 連 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