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邊看邊氣到吐血,我想罵一罵收視冠軍,歡迎閱讀。
這應該是 Sir 最近看到最捧腹的一個熱搜話題。
全員瑕疵皮。
在國產都市劇,被罵人設懸浮不接地氣,被嘲諷劇情缺乏生活常識之後。
好像終于被人找到了一個 ……
優點。
角色不再偉光正,不再大男主大女主,開始有瑕疵 …… 可這本該是一個現實題材的基本要求,這部劇卻激起了不小的争吵——
當全職太太該不該被人看不起?
在工作中要不要當卷王?
或者,該不該負債治療癌症晚期?
……
話題元素的堆砌,到底是現實題材,還是制造焦慮?
是真實的煙火氣,還是癫就完事?
這凡人歌,到底 " 煩 " 在哪?
凡人歌
制作班底很不錯:
正午陽光的劇,央視同步播出。
導演簡川訸更是熟悉,《歡樂頌》《都挺好》都是他的作品,彼時在播出時都能引起不少關注。
擅長切中觀眾的焦慮,抛出讨論熱度的話題。
△ 上:《歡樂頌》樊勝美;下:《都挺好》蘇大強
這一回的《凡人歌》也一樣。
說的是一群凡人的故事,但僅僅幾集,就已經拉出不少了熱搜和讨論。
又是熟悉的節奏。
Sir 也看了幾集,真實确實是真實。
職場,加班,早高峰,房價,收入,重疾病,面臨的困境都講了。
可與其說它是現實主義,不如說,它是創作者針對當下大眾焦慮的又一次有效的精準投機。
主角的設定就已經充滿了話題度:
坐标北京,三十至四十歲,沾親帶故的三個家庭。
更重要的是,他們都不是北京城裡的土著。
所以一開場就抛出了故事的核心:
危機。
有中年危機。
人到中年,在私企當副總的那偉(王骁 飾)和在家當全職太太的妻子沈琳(殷桃 飾)在北京有車有房,剛剛生了二胎,還拿到了千萬公司期權,買了新車,看似到達人生巅峰。
結果遭遇了公司變動,期權泡湯不說,還有失業負債。
家庭面臨崩潰。
有情感危機。
那偉的弟弟那隽(張哲華 飾),清北畢業,年收入破百萬的大廠程式員,熱衷于當卷王,對于未來極有規劃,危機感極強。
他也貢獻了這部劇的一個熱搜:
一萬 996 是卷,十萬 996 是拼搏。
但那隽的女友曉悅(章若楠 飾)卻是一個 " 整頓職場型 " 的打工人,不願意随波逐流地卷,認可更松弛和随性的生活體驗。
對于男友的想法并不認同。
這種 J 人和 P 人的性格衝突,會逐漸上升到價值觀對立。
最後,感情出現危機。
當然,還有最常見的風險意外。
沈琳的弟弟沈磊(秦俊傑 飾),老家農村,名校畢業,考上了北京的公務員,雖然是清水衙門,工資不高,但他很喜歡自己的工作,也被同事和上司認可。
沈磊和妻子謝美藍(陳昊宇 飾)從學生時期就在一起,畢業後結婚,妻子從事金融工作,收入比沈磊高。
這種一内一外的搭配,剛剛起步,租房住,買車搖号,慢慢攢錢,改善生活,在北京本來是一種常态。
但這一切随着謝美藍的母親患癌、去世,被徹底改變。
先是為了治病不僅欠下巨債,後是沈謝二人的感情也因為謝美藍無法忍受丈夫的不上進,一去不返。
由此引出的職業歧視,職場困境,性别對立,家庭關系,重病問題 …… 成為這部劇評論區被吵得最多的點:
可以說,《凡人歌》的 " 凡 ",是建立在這種普通人能夠感同身受的困境和危機面前。
到了三十四十、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有些事逐漸不可避免,光鮮的背後,更多是對生活的忍耐。
比如那偉,成功人士?
但,前一幕是出門的打扮足夠精英範,但後一場戲,就被自己開了多年的老破車折磨。
反差也體現在工作中。
車房不愁的另一面,是在私企裡開會時唯唯諾諾,在酒桌上敬酒時的低聲下氣,陪吃陪玩陪老板。
日常足夠寫實。
你會發現。
在劇裡沒有人過得輕松,也很符合大眾對于在北京工作 " 艱難 " 的想象,确實真實地反映了當下在北京工作的外地人可能會遇到的一些現實問題。
這點能夠被熱議值得肯定。
但如果這些真實,都被一股腦堆砌到劇中并呈現的時候。
凡人歌的 " 凡 ",也就成為了 " 煩 "。
首先聲明,Sir 不是說它不好的意思。
而是這種讓觀眾 " 煩 " 的背後,展現的是創作者的算計和偏狹。
什麼意思?
先說算計。
創作者的思路很清晰,在劇中幾乎所有的問題都不是單純的對錯,而是價值衝突,因此所有矛盾衝突,都建立在某種錯配上。
而為了呈現出這種錯配,不斷制造危機,再把不同人内在的價值分歧給挑明給觀眾看。
比如那偉,他的錯配是才不配位,在飯桌上弟弟非常毒舌地說了他的問題:
沒有核心競争力。
表面光鮮亮麗的副總和高薪背後,是仰人鼻息,能夠獲得成功的原因靠的不是能力,是自己在公司的資歷,是對老板的忠誠可靠。
所以公司出了變故,才會幾乎打垮他。
很合理。
但反過來,才足以配位就能夠避免危機麼?
也不。
劇中的那隽實際上是最無懈可擊的一個角色,頭腦清楚,工作能力強,能賺錢,做事有規劃,絕對是最符合大眾印象中的強人形象。
看似是他的錯配在于和女友曉悅的性格衝突,感情危機不可避免。
但似乎只是感情危機就太輕輕放過了,從後邊的預告和小說原文裡有說,那隽因為長期工作壓力患上驚恐症,最後會失去工作。
堪稱事業、感情雙失敗。
而情感上的錯配,觀眾說的最多的沈磊和謝美藍。
本來應該是外人看來最穩定的兩口子。
結果因為母親去世,深感缺錢的謝美藍希望沈磊做出改變,能承擔責任,更上進,但忽略了雙方的原生家庭成長環境的差異,職業性質的不同。
在不斷發生衝突後,只能分道揚镳。
Sir 知道很多人會在沈謝這一對的衝突中為不同的選擇站隊,什麼舉債救母,什麼好人無用。
但不重要。
因為通過危機暴露出來的價值分歧,以及出現分歧之後價值觀衝突與争論。
本就是創作者期待的。
尤其是細想的話,他倆的分歧也并沒有那麼合理,如果兩人的差異如此劇烈,按照女方的性格,一開始根本就不會選擇和他結婚,更别說兩人工作性質,積蓄的差異,所謂争吵中的種種過錯,只是一種情緒的抽象輸出。
而網友的熱議背後,更像是落入了創作者刻意設計的陷阱,又一次成功的話題投機。
當然,算計也好,投機也罷,沒有錯。
讓很多人不舒服的,其實是一種取向上的偏狹。
什麼意思?
以劇中那隽和曉悅的對話舉例。
那隽作為年薪百萬的程式員,他對未來的規劃極為清晰:
什麼時候要掙多少錢,為此,何時工作,何時跳槽,何時儲蓄,買房,甚至何時結婚,生育,也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他嘴上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
危機感。
但曉悅的反應是:
看似是 J 人 P 人的性格衝突?
也是兩種價值觀的碰撞,好像大家都沒有錯?
但注意他後邊的一句話其實才是反感的真實原因。
這個辯題才是《凡人歌》裡所有錯配的核心:
作為伴侶,你有沒有資格,要求對方和你同頻。
那隽和李曉悅,沈磊與謝美藍,甚至那偉和沈琳,都是這個問題。
好像如果同頻,大家就能一起愉快生活。
如果不能同頻,大家一致覺得分手,改變就好。
對,尋找能和自己同頻的人,似乎變成了是伴侶的必須。
但 Sir 更好奇的是,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對感情,對伴侶關系,對婚姻關系,在追求自由任性的同時。
好像,已經沒有任何的冗餘了。
不同的理念,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生活習慣,不同的身份差異,任何的不同,都可以輕易壓垮天平,消耗這份冗餘。
可這份冗餘,過去,明明叫愛啊。
對,愛解決不了問題了。
尤其是一些觀點逐漸成為主流:
開始講門當戶對,講不要外嫁外娶,講階層差異,講學歷差異 ……
大家口口聲聲追求美好愛情。
但談的不再是愛,而是利弊,是得失。
這種偏狹不全是這個劇創作者的問題,更像是他們對當下某種價值取向的無意識迎合。
可,又是什麼時候變成這樣的呢?
往回看,那些經典愛情故事裡——
最動人的,永遠是對地網域,階層,族群,甚至時間,生死的挑戰,是那些跨越山海的重逢,衝破阻力的相聚,打破時間的堅守。
才是愛情最真摯的模樣。
還是說,電影只是電影,現實永遠是現實?
說到這裡。
Sir 想起了伍迪 · 艾倫在《安妮 · 霍爾》裡面的一句台詞,曾經被很多人引用過。
我永遠也不想加入
歡迎我成為會員的俱樂部
這是我成年生活的關鍵笑話
它說明了我和女人之間的關系
這笑話(如果覺得好笑的話)說的是艾倫對愛情中尋找 " 世另我 " 的質疑,是對 " 同頻 " 這個詞的否定。
但與此同時。
我們回頭來看《凡人歌》,會覺得,這何嘗又不是一個巨大的,有着無數個我們 " 同類 " 的俱樂部?
它建立在無數的算計和投機之上。
每一句話都在試圖讓你對号入座,并試圖吵上熱搜。
而更讓人遺憾的是。
恰恰在這樣的堆砌與争吵中,我們卻看到了,那越來越無趣和保守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