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盤點新造車2024關鍵詞,尋找2025新起點,歡迎閱讀。
更深刻了解汽車產業變革
出品: 電動星球編輯部
封面圖使用 DALLl-E 3 HD 生成
今天是 2024 年的最後一天,祝所有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新年快樂。
作為智人這樣的碳基生物,我們總希望在這一天說點什麼?它是一種儀式感,希望敲定當下的确定,找到未來的方向。它是總結,也是起點。
而關于汽車,關于新造車,關于新能源,能總結和展望的是什麼?我們七位編輯給出了自己的回答。
内容主編:翁毓其
混亂、激蕩、加速的一年。
2024 在我的視角看來,是屬于混亂、激蕩和加速的一年。
這麼說也許不太樂觀,但厮殺的血與淚,從今年的第一秒開始,就浸潤在中國汽車市場中,不分油電。甚至伴随着時間推移,全球汽車產業也都進入了屬于優勝劣汰的季節。
技術和車型的不斷推陳出新,讓 2024 年過得特别快,白馬過隙似乎已經是 0.5 倍速的形容了——吉利銀河 E8、小鵬 X9、理想 MEGA,這些都是 2024 年初才上市的熱辣滾燙,但產品煥新的節奏,以及傳播事件的一浪接一浪,會讓我們覺得它們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将。
快節奏的競争,在 2024 智駕大戰中尤為明顯。
一季度我們還在聊誰引領着無圖 NOA,二季度就開始席卷端到端狂潮,三季度 VLM/VLA 模型出現端倪,四季度車位到車位已經進入量產大戰。消費者在名詞中困惑,在小視頻中躊躇,即使是身處暴風眼中央記錄這場大戰的我們,也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
而當競争的回合被切割成碎片、被加速成車輪戰,淘汰也來得更猛烈。
年初高合的黯然離場,讓我們第一次感受到 2024 的寒氣;年底極越的驟然謝幕,則預示着拿到船票的門檻越來越高。下一個會是誰?這已經成為所有人互相打聽、議論、判斷的話題。
但同樣地,2024 又是客觀上突飛猛進的一年,無論是新能源滲透率,還是智能化普及率。純汽油車終于成為了「少數派」,沒有智駕的新車發布會已經不完整。
2025 年,我們會看到兩大象征汽車進化方向的領網域,爆發出更強勁的動能——畢竟,哪怕是最樂觀的何小鵬,當年也沒有預料到新能源的拐點來得如此迅猛。
2024 終于喧嚣,2025 也會從鼎沸開始。
高級編輯:Wallace
2024 年關鍵詞
1. 大模型
大模型已經全面上車,從座艙到智駕,均有涉足。
不過,在體驗層面「大模型」帶來的價值還相對有限,比如說語音助手多了大模型,回答的問題變多了,但并沒有真正意義上打通座艙控制和互動,還顯得比較孤立。至于智駕,「端到端」營銷意義大于實際意義,體驗并未相對傳統智駕體系有質變。
2. 淘汰
2024 年,下遊新勢力開始掉隊,年初的高合,年中的哪吒,再到年底的極越,「銷量」或者說「體量」變得越來越重要。
其本質,是過往新能源車「遊戲法則」的崩壞,沒有銷量支撐的車企,很難拿到融資。過去互聯網那套「燒錢 - 畫餅 - 圈地」的邏輯,已經失敗。
3. 增程
增程式動力絕對是 2024 年繞不開的產品點,越來越多的車企用實際表現闡述了增程式動力的重要性。
短期來看,投靠增程式動力是「讨生活」的手段,車企希望用增程式車型來做銷量的兜底,保證下限。增程式動力的爆發,可能會在 2024 年開始,2025 年達到頂峰。
2025 年關鍵詞
1. 科技平權
硬體配置,如後輪轉向等高端配置會迅速下放,向 30 萬元級别靠近。
原因是,「硬體不值錢」,但「智能化賦能」值錢,更貴的高端車型,會有更好的配置和更強的智能化底盤,而在中端車型上,則只會以硬體能力為噱頭。
2. 集團作戰
汽車集團會更多地整合資源,讓產品、業務聚焦,減少内部競争和資源浪費。類似吉利「台州宣言」的檔案可能還會有,品牌被整合的現象可能會更頻繁地發生。
3. 胡扯
營銷上更加不講武德,愛誇大、愛包裝概念,随着競争的加劇,會變得越來越浮誇。
總的來說,相比 2024 年,2025 年會更顯著地出現馬太效應,尤其是極越的閃崩,會讓不少消費者失去信心。資源、銷量都向頭部車企邁進,技術進步、體驗進步,很可能會變得緩慢。
高級編輯:路屹川
2024 年關鍵詞
1. 燃油復興
回顧汽車行業的 2024 年,我能想到的第一個關鍵詞是「燃油復興」。
這裡的意思不是說新能源車很難替代傳統燃油車,而是曾經堅信「增程只是過渡,純電才是未來」的聲音,今年似乎有些動搖。
不少原本專注于純電技術路線的車企,也開始涉足混動領網域,為了尋找新的增長點。
充電設施雖然越來越普及,但「裡程焦慮」依然阻礙消費者選擇純電車型的主要原因。而那些選擇擁抱油箱的新勢力車企,常年都占據着較高的銷量。
以阿維塔為例,其增程版車型推出後,銷量連續兩個月突破萬輛,且仍在持續增長,油箱成了拯救純電車企的「靈丹妙藥」。
從數據來看,根據乘聯會發布的《2024 年 11 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報告,無論是產量還是銷量,插混(PHEV)和增程(EREV)的增速都比純電車型要快。
雖然當下純電賣的要比混動好,但按照這個勢頭,未來誰主沉浮還真不好說。
2. 場景化造車
第二個關鍵詞是「場景化造車」。
在汽車工業的發展歷程中,過去的大多數車型都只是為了滿足人們基礎的出行需求。但随着經濟的發展,這些基礎需求已經得到了滿足,車企們現在需要更細致地洞察和挖掘用戶的具體需求場景。
今年就有一些車企打破傳統,不再局限于轎車、SUV、MPV 等車型的固有分類,開始打造不被定義的車。例如極氪 MIX、長安啟源 E07、小鵬 P7+ 等,這些都可以看作是跨界車型,在這些車型上看到了車企對于生活方式延生的思考。
2025 年關鍵詞
1. 科技平權
至于 2025 年的展望,我覺得「科技平權」會放在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上。
目前新能源滲透率已經超過 50%,消費者對這類車型的看法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轉變,而智駕的應用和普及,可能成為未來競争的焦點,也将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車決策。
視頻編導:JOY
2024 年關鍵詞
1. 雷軍和他的小米 SU7
2024 的小米 SU7 可以說是年底最熱車型,沒有之一。
這也是數碼圈正式入局汽車圈的号角,華為系和小米的雙雙爆單,給包括新勢力以内的車企上了一場營銷課:他們用高頻的多點傳播,達到平台鋪量的效果。
雷軍用自己的 IP 效應,給小米汽車帶來不錯的信任基礎,產生強而有力的品牌背書。
包括上市了 9 個月的 SU7 和剛剛披露的 YU7,在微博等主流社交平台,獲得了空前的熱度,甚至比華為的小視頻還要高。
2. 高管 IP 化
自從手機廠商入局車圈後,高管直播變成了常态化。
由此滋生了高管 IP 化、智駕 OTA 等現場直播、蔚來的李斌、秦力洪、樂道慶華、華為餘承東、長城魏建軍、騰勢趙長江、奇瑞尹同躍、極越夏一平等等,都步入了高管 IP 化的建設,一定程度上拉進了品牌和用戶的距離。
高管 IP 化的方向,從 2024 年開始成為趨勢,也将會延續到 2025 年。
3. 出海
「内需」飽和的盡頭,則是需要「外需」消化。
2023 是新造車批量出海的元年,在今年我們已經看到不少品牌走向海外,尤其是東南亞市場、巴西市場和歐洲市場。主要的銷售渠道為經銷商為主。
2024 年,我們也看到了理想拖着自家的 MEGA,到北美、歐洲給各大 KOL 做上門拍攝,進一步提高 MEGA 在全球網絡環境的影響力。
于此同時蔚來、小鵬和零跑也在深入歐洲腹地,何小鵬給歐洲車主交付第 10000 台小鵬汽車,蔚來牛屋和換電站的建設,從德國開到了丹麥的阿姆斯特丹。
我們不曾想過,蔚來在歐洲的品牌建設,竟然能有如此深刻的回響。
蔚來海外的一群 KOC 受邀參加 NIODAY,他們對蔚來品牌的認可,在 NIODay 當天到達了空前的高度。
其實中國品牌出海,不止是實物上的出海,而且是影響力的外擴。
但縱觀英文世界,海外媒體和用戶對于中國品牌的認知,還停留在品牌的層面(也有可能是因為他們在美股上市的原因),但新車型、新技術的、智能化的傳播和形成認知,兩套網絡之間還存在代差。
視頻編輯:梓威
2024 年關鍵詞
1. 智能駕駛
今年是智駕元年,各家車企都花大量資源投入到「端到端」的研發當中,且研發趨勢都傾向抛棄激光雷達,改用純視覺方案。
這也反映出車企們對于精度的要求降低,對于低成本和高效率的需求增加。
2. 智能底盤
線控電傳技術的落地,讓智能底盤在 2024 年成為了研發的主流。
蔚來天⾏智能底盤、智己靈犀底盤、比亞迪雲辇底盤、小米預研智能底盤等等,這些智能底盤在線控電傳、線控轉向、線控刹車以及主動式懸架等方面都拿出了自己的本事,也預示着在未來推出的車型,基本上都是智能電子控制產品了,機械傳動、機械控制的部分越來越少,這對于整車行走系統來說是一次大變革。
且由于智能駕駛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在硬體層面也就更需要為智駕而做匹配,也許在不久的将來,《機械公敵》電影裡面那台能收納方向盤并自動駕駛的車會更早出現在大家的視野裡。
2025 年關鍵詞
1. 淘汰
展望 2025 年,我認為是進行淘汰賽的一年,那些一直做地不溫不火的智駕會被市場淘汰;沒有太多創新技術,一直在吃老本的車企會被淘汰。
2. 增程
車輛的能源形式上會更多地采用增程,而這也會促使中國新能源車的滲透率會進一步增大,同時增程的形式也有利于中國車在海外進行布局,也将推動中國汽車品牌在國際舞台上的崛起。
視頻編輯:樂炜
2024 年關鍵詞
1. 小米 / 雷軍
小米和雷軍,我認為是 2024 的現象級車企和人物。
小米汽車的首款車型不僅成為爆款,還在行業内引發了廣泛讨論。從一開始被質疑「手機公司怎麼做汽車」,「運動型轎車在國内很難賣」,到經過了接近一年的時間,已經達到超 13 萬台的交付成績。而且雷軍個人 IP 化的策略也備受關注。
從直播造勢,頻頻登上熱搜,到北京 / 廣州車展的串門拜訪,雷軍不僅讓小米汽車獲得了大量曝光,也讓更多車企的 CEO 開始效仿這種方式,掀起一股小米式營銷的浪潮。
2. 端到端
從特斯拉開始,掀起的智駕名詞宣傳,逐漸變成國内各大車企在智駕領網域上的「軍備競賽」。
「端到端」、「車位到車位」、「端到端 +VLM」等等詞匯的出現,讓消費者眼花缭亂。而端到端這個詞,已經由一個從人工智能名詞變成營銷熱詞。而在這背後反映出的是,車企在智駕上的無序式擴張式的宣傳。
忙着用各種關鍵詞、小視頻來凸顯自家產品的智駕能力。但是對于消費者來說,盲目的炫技以及誇大的宣傳策略,會讓公眾誤解智駕的能力,從而產生誤用。
3. 法務部
2024 年,各個車企最忙的部門還是法務部。
從「享界破」、「理想 MEGA」、「蔚來被比亞迪收購」等諸多事件,到年底比亞迪的多個起訴事件,車企高調下場,都宣傳要起訴造謠者和異議人士。說明車企們在品牌形象維護方面的競争也在加劇。
雖然意在維護品牌形象,但盲目的反擊,極有可能引發輿論反噬、擴大負面信息傳播,并增加法律成本和公眾不信任感,甚至掩蓋核心問題。
但相比強硬維權,更應通過透明溝通和用戶體驗提升,從根本上化解争議,澄清事實。
運營主編:鳳梨
2024 年關鍵詞
1. 變革
油電拉鋸戰激烈,把各車企卷入非常态競争。想繼續留在牌桌上,除了打價格戰,各家車企要讓自己從整體上都更具「攻擊性」。
具體表現在,小鵬年初換血式的架構調整以及做差異化的產品布局,下半年憑借兩款新車實現銷量翻盤;蔚來正式開啟更全面的產品布局;華為一改車廠「供應商」身份,鴻蒙智行聯手四大車企共聯生态聯盟,打通一條龍服務;接受市場消費規則,阿維塔、零跑、小鵬開始布局增程車型等等。
2. 向上突圍
在今年 NIODay 會後的媒體群訪中,李斌也聊到:中國品牌一起發展高端行政市場,去突破更貴的市場,能動搖傳統車企例如 BBA 在高端旗艦市場的壟斷位置,這肯定是好事。
從小米 SU7 Ultra、尊界 S800、蔚來 ET9 等車型相繼亮劍可窺見一二,國内的新能源品牌,除了要在 50 萬以下主流消費市場構建品牌護城河,現在要開始聯手宣講超豪華市場的品牌故事了。
3. 向外布局
在海外整體銷量穩步增長的背景下,中國車企一邊加速布局海外市場,一邊加快海外建廠力度和產業鏈全球化。
2025 年關鍵詞
1.AI 大模型
在 AI 加持下,新一輪智能化革命蓄勢待發,更具定制化體驗的人機互動、車手互聯會「值錢」。
2. 營銷方式變革
品牌調性的邊際逐漸消解,宣傳 / 營銷方式為流量數據、車型銷量以及消費者情緒服務。
3. 聯盟
存在更「抱團式」的競争方式,包括補能網絡的合作、集團 - 多品牌的聯盟式打法等等,從一致對外的角度出發,共同搶占海外的市場份額。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