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突破!驚豔!五一檔最大驚喜,絕對是她,歡迎閱讀。
文 | 十點電影原創
2025 年 " 五一檔 " 大幕已經拉開,13 部新片看得人眼花缭亂。
其中有一部電影,從立項之初就吸引了十點君的關注。
它改編自真人真事,聚焦于中國女性獨立自主的創業精神。
它情感真摯,有着只屬于我們國人的 " 美食浪漫 "。
最重要的是,它還刻畫了在時代洪流下,一個肯打拼,不認命的普通人。
這樣的電影,無疑是獻給每一位勞動者最好的禮物——
一眾新片裡,《水餃皇後》主打一個字——穩。
導演劉偉強,拍過《無間道》《頭文字 D》等一眾經典港片。
這些年,他深耕内地市場,用《中國機長》《中國醫生》把中國精神用到極致。
這一次,劉偉強選擇以女性視角來呈現一個勵志故事,可看性上又提高不少。
主演馬麗,同樣穩到不行。
馬麗從默默無聞的喜劇小透明到如今的百億票房女王,一路的坎坷與突破,與電影中不斷逆襲與蛻變 " 臧姑娘 " 形成了一道默契的呼應。
看她如何從喜劇演員無縫切換到勵志女企業家,無疑是電影的看點之一。
卡司穩,風格穩,故事更穩。
看完電影,十點君直言——
驚豔過時代的女性傳奇,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故事傳奇
都說真實的故事,往往更能打動人心。
《水餃皇後》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其背後那個堪比爽文的真實故事。
上世紀七十年代,山東青島姑娘臧健和(馬麗 飾)帶着兩個女兒四處漂泊,中途意外滞留在香港。
為了生存下去,臧姑娘發揮自己 " 不信命 " 的特質,白天在飯店刷盤子,晚上去擦電車,忙得像個陀螺。
日子雖然清貧,但臧姑娘和孩子們也算在香港立住了腳。
都說繩子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
命運的玩笑,又一次找上了臧姑娘。
一次工作時的意外滑倒,導致她摔傷了腰。
飯店不僅沒有給予賠償,還嫌她養傷耽誤事,開除了她。
走投無路之際,臧姑娘身上的那股 " 韌勁 " 再度爆發。
她想到街坊鄰居們都特别喜歡吃她做的手工水餃。
于是臧姑娘拿出所有積蓄,當掉所有家當,購置了一個破舊的板車,來到當年香港人流量最大的灣仔碼頭。
她渴望用自己的手藝,用一碗碗熱騰騰的水工水餃,撐起這個風雨飄搖的小家庭。
但在美食遍地的香港街頭,起初的臧姑娘水餃并不受歡迎。
再加上她不會說粵語,不敢開口叫賣,那些辛苦包好的餃子只能被含淚丢進垃圾桶。
可臧姑娘從未想過放棄,反而愈發堅定。
無論刮風下雨,她總會準時出攤。
遇到絡繹不絕的食客,她也漸漸學會用蹩腳的粵語叫賣。
漸漸地,水餃生意有了起色。
但真正讓臧姑娘水餃走向高光的,在于臧姑娘對待客人真誠的态度。
她發現,有的顧客只餡不吃皮。
原來北方水餃外皮勁道的口感,在香港并不受歡迎。
于是臧姑娘開始潛心改良,然後反復詢問鄰居和顧客的意見,直到讓大家都滿意為止。
她說:" 我的水餃就是在客戶的提醒下才越來越好吃,要随時聽顧客的反饋意見,保持交流。"
最終,臧姑娘因為自己的真誠與堅韌,把水餃生意越做越大,讓全世界都品嘗到了中國水餃的味道。
除了跌宕起伏的創業故事,《水餃皇後》還在描繪女性力量上下了不少功夫。
通過臧姑娘的奮鬥史,既折射出上世紀香港底層女性的生存困境,又凸顯出女性只有自信自強,才能收獲幸福的重要性。
在面臨重大變故時,臧姑娘總選擇靠自己。
她深知,女性從來不是别人的附屬品,尊嚴、骨氣、财富都必須靠自己拼出來才有意義。
從一無所有到成就一番事業,她的每一步都浸透着汗水與堅韌。
原型人物臧健和女士鼓勵創業女工
這種在困境之中的決不放棄的鬥志,無疑會激勵所有女性砥砺前行。
同時,《水餃皇後》還用平行于創業故事的親情暗線,來凸顯女性作為母親的偉大。
當惡勢力當着臧姑娘的面去欺負自己女兒時,她二話不說拿起菜刀準備與壞人拼命。
" 敢動我女兒,我和你們拼命。"
盡管媽媽并不是無所不能,但為了孩子也可以無所畏懼。
就連導演劉偉強在看過這場戲後都直呼 " 看不了 "。
這種女本柔弱,為母則剛的愛意,不僅具象在臧姑娘擋在兩個女兒身前的決絕,更化作那一碗碗美味的水餃,一幀幀的影像之中。
演員驚豔
不得不承認,作為《水餃皇後》的主演,馬麗在表演上的蛻變與可塑性,肉眼可見。
臧姑娘與馬麗以往的形象截然不同,但她卻用細膩的表演抓住了角色本身從弱小到堅毅的全過程。
從毅然決然與出軌的丈夫分道揚镳,到被生活重壓下的無聲哭泣,再到創業成功後從容的神态,每一處細節都充滿張力。
馬麗飾演的臧姑娘诠釋出了身為女性,既脆弱又堅強," 柔韌如餃皮,堅韌如鐵鍋 " 的特質。
就像她在采訪時所說的," 我覺得我和臧姑娘很像的是,都很積極和樂觀,有一個不服輸的勁。"
此外,與臧姑娘頗有緣分的,還有老戲骨惠英紅。
電影中,由她飾演的房東 " 紅姐 " 是臧姑娘人生當中的貴人。
在臧姑娘身無分文,只身帶這兩個女兒初到香港時,是 " 紅姐 " 無條件的接納了她們。
當臧姑娘的水餃生意陷入最谷底時,又是 " 紅姐 " 用香港人特有的 " 煮碗 " 安慰,鼓舞了臧姑娘的信心。
可以說,紅姐是 " 自己淋過雨,所以想為别人撐傘 " 的典範,這又為影片增添了一重女性力量。
另一方面,在電影之外,從底層一路走來的 " 影後 " 惠英紅也曾吃過臧健和本人所包的水餃。
她表示,那份水餃 " 有家的味道 "。
這份跨越了數十年的緣分,再次在銀幕匯聚,不免讓十點君感慨萬千。
惠英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見證了一個時代和兩代中國女性的歲月變遷。
而 " 皇後 " 與 " 影後 " 的碰撞,讓人不得不佩服電影的選角恰到好處。
内核動人
老實說,或許只有我們中國人才能懂得餃子的意義。
它不只是一道美食,更代表着家庭,代表着媽媽的味道。
餃子個頭的大小,口味和外形上差異,都是每個人專屬的獨家記憶。
看似細微的區别,實則是家庭代代傳承的情感。
在電影裡,小小的水餃同樣也承載着大大的文化符号。
它映射出在外打拼的臧姑娘對于家鄉的思念以及對未來的堅定。
她用雙手不斷捏合餃子褶,就像是媽媽們在用她們的閱歷,去努力捏平生活中的艱難坎坷,努力使家庭保持最初的模樣。
因此《水餃皇後》不僅是臧姑娘和一個人的故事,更是獻給全天下女性和媽媽的故事。
難怪上映第一天,《水餃皇後》就被不少觀眾評價是 " 五一檔最治愈的電影 "、" 情感真摯有淚點 "。
這樣溫柔有力量的故事,在如今的電影市場上,顯得愈發珍貴。
一直以來,勵志題材的國產電影往往伴随高燃、高淚點等十分強烈的情緒。
《水餃皇後》的出現,似乎給該類型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情緒——欣慰。
從臧姑娘的故事中,我們收獲的不僅僅是成功的喜悅,更是 " 人生百褶,我自向前 " 的樂觀精神和飽含人世間情感的真切共鳴。
這個五一假期,不妨帶着全家人走進影院,去感受一個時代的人情味。
願我們每個人都在滾燙的生活中,保持自己最好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