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銷量微跌6.73%,淨利潤暴跌45.6%,長城汽車難避“惡性競争”,歡迎閱讀。
2024 年爆賺 126.9 億元、同比增長 80.76% 後,2025 年伊始,長城汽車迎來陣痛期。
一季度長城汽車整體銷量下滑 6.73%,淨利潤下滑 45.6%,不僅是雙跌,還是一個微跌,一個暴跌,堅持 " 不打放血式價格戰 " 的長城汽車,還是沒有避開 " 惡性競争 "。
4 月 26 日,長城汽車發布第一季度财報。根據财報顯示,長城汽車第一季度營業收入 400.19 億元,同比下滑 6.63%;營收下滑幅度不大,淨利潤卻是下滑了 45.6%。
按照官方的财報解讀,淨利潤下滑的原因 " 主要系報告期公司處于產品換代更新周期,銷量同比有所下降,以及直營體系建設投入增加所致 "。
根據產銷報告,一季度長城汽車累計銷量 25.68 萬輛,同比下滑 6.73%,幅度和營收的相當。其中,哈弗品牌銷量下滑 8.42%,魏牌增長 38.69%,皮卡增長 14.97%,歐拉品牌下滑 54.31%,坦克品牌下滑 14.63%。
需要注意的是,哈弗品牌仍舊是長城汽車銷量主力品牌,占了超過一半的份額,故而 8.42% 的銷量下滑,也會對淨利潤造成不小的影響。
此外,2024 年表現極其亮眼,且助力長城汽車實現淨利潤暴漲的坦克品牌,在平均售價的拉高中,起到關鍵性作用,一季度銷量卻是下滑 14.63%,估計也是淨利潤下滑的關鍵原因。
從近期長城汽車的策略來看,之所以出現 " 銷量微跌,淨利潤暴跌 " 的情況,筆者認為,主要因為難避 " 惡性競争 "。
今年以來,為了穩定市場份額,或是提升品牌銷量,多家車企在終端價上着手,制定相關策略,其中," 一口價 " 政策屢見不鮮。
無獨有偶,長城汽車旗下的哈弗品牌,在 3 月份就推出了一口價購車政策。如,2025 款哈弗 H6 國潮版售價為 9.89 萬元起,限時一口價為 7.19 萬元起;哈弗 H6 經典版售價為 12.19 萬元,限時一口價為 8.19 萬元起;新一代哈弗 H6 燃油版售價為 11.79 萬元起,限時一口價為 9.59 萬元起 ...... 力度空前,幅度罕見。
中國車市被無休止的價格戰籠罩,即便長城汽車想要避開,也沒法完全避開;而選擇 " 遺世獨立 " 的坦克品牌,則難免銷量下滑,導致長城汽車出現創口,淨利潤持續下滑。
4 月份,長城汽車推出多款新車,價格調整也是重點。比如哈弗枭龍 MAX,官方指導價 13.18 萬元起步,而舊款以 15.98 萬元起,另外,終端價還可再便宜 1 萬多元;魏牌 MPV 車型高山公布了預售價,相比現款車型,價格下調了 3 萬元左右。
如此,作為高端品牌,撐起了長城汽車平均售價的坦克品牌,會否也會向市場妥協,已經難以預料。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曾多次抨擊 " 内卷 ",并強調長城汽車絕不打 " 放血式 " 價格戰。按照正常理解," 放血式 " 價格戰應是忽視成本犧牲利潤的價格戰。
所以,即便一季度淨利潤下滑幅度不小,長城汽車仍舊有利可圖,其實算不得是 " 惡性競争 ";但為了保證市場份額,又不得不制定相關優惠政策。
參考其他車企的一季度财報,比亞迪實現了 100.08 萬輛的銷量,同比增長 59.81%,淨利潤 91.55 億元,同比增長 100.38%。
對于業績的增長,比亞迪在财報中解讀為 " 二零二五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車行業依舊保持強勁的增長勢能,公司作為行業領軍企業,新能源汽車銷量再創同期歷史新高,且海外新能源汽車銷量實現跨越式增長,進一步鞏固了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第一的領先地位。此外,公司依托持續擴大的規模效應和垂直整合的戰略布局,助力集團業務盈利實現大幅增長 "。
從結構上來看,王朝網、海洋網承擔了超過 93% 的銷量,而王朝網、海洋網旗下車型定價大都低于同級競品," 薄利多銷 " 的策略下,比亞迪淨利潤實現翻倍增長。
可以這麼說,在 20 萬元以下的市場,哈弗品牌在長城汽車中占據主導地位,也必然會和比亞迪形成直接競争關系,價格上的比拼,沒法避免。只是現在的問題是,注重價值的坦克也遭受了嚴重的衝擊,哈弗、坦克兩頭都受損的情況下,長城汽車的整體架構就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失衡。
視頻号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