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蔡崇信發出警告,阿裡即将大換血,歡迎閱讀。
峰回路轉,暗流湧動
" 馬雲也教導大家,只要還能再活一天 "
" 就還有機會去創造 "
圖源:B 站
就在近日,阿裡巴巴蔡崇信在香港匯豐環球投資峰會上放話:
阿裡要重啟招聘,員工數已觸底。
都說:蔡崇信之于馬雲,猶如孔明之于劉備。
在如今 AI 的戰場上,阿裡只欠 " 人才 " 這場東風了。
阿裡員工告急,CEO 放話:重啟招聘
阿裡吸引 AI 人才,從月初就已有動向。
3 月 3 日上午,淘寶全資子公司淘天有限公司通過 " 淘天集團招聘 " 發布公告,正式啟動 2026 屆春季實習生全球招聘。
圖源:淘天集團招聘
公告顯示,此次招聘面向全球院校 2026 屆畢業生,涵蓋七大職類,其中技術類崗位占比超過 90%,工作地點主要集中在杭州和北京。
據媒體報道,淘天集團本次招聘計劃發放 1000 餘個實習 offer,并大幅增加 AI 相關崗位。
算法和 AI 方向的職位合計占比近 50%,涉及 AI 算法、AI 工程、AI 產品、AI 運營、AI 設計等多個領網域。
招聘流程包括在線筆試及三輪面試,以甄選符合需求的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吳泳銘于 2 月 24 日宣布,未來三年,阿裡将投入超 3800 億元用于雲計算及 AI 硬體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總額超過過去十年的總和,創下中國民營企業在該領網域的最高紀錄。
圖源:微博
吳泳銘表示:"AI 的爆發速度遠超預期,中國科技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潛力巨大。阿裡将全力加速雲計算和 AI 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行業生态的整體進步。"
在電商最前線看來,阿裡重啟招聘,不是蔡崇信的心血來潮,
而是政策、市場、企業自身三重壓力的合力。
首先是政策風向的改變。
如果說 2021 — 2023 年是中國互聯網行業的 " 至暗時刻 ",
那麼 2025 年之後,政策的松動無疑給了阿裡等科技企業一線生機。
就像一個緊箍咒忽然松開,企業家們紛紛 " 起死回生 "。
上個月的見面會就向市場傳遞了一個明确信号:希望民營企業重新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圖源:微博
結合蔡崇信在峰會上的發言,顯然是捕捉到了這一政策暖意。
他說:" 自 1 月以來,中國企業家的信心明顯增強 "
圖源:B 站
這句話的潛台詞是:政策風向已經變了,阿裡也該順勢而為,趁着經濟復蘇的東風,把自己從 " 降本增效 " 的泥潭裡拉出來。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昨日 (3 月 24 日)浙江省政府與阿裡巴巴集團、螞蟻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定。
省長劉捷分别與阿裡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蔡崇信、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見證籤約。
圖源:微博
其次,是資本市場的考量。
阿裡過去幾年大裁員,股東們未必高興。
因為在科技行業,收縮往往意味着創新停滞,而創新停滞意味着市值縮水。
圖源:阿裡巴巴官網
如今阿裡承諾要發股息,這是安撫投資者的手段,但更重要的是重啟招聘。
因為市場真正想看到的是 " 增長 ",而不是一味的節流。
資本市場的邏輯其實很簡單:
一家公司是要賺錢的,但更重要的是,它要讓投資人相信它 " 未來能賺更多的錢 "。
阿裡要重新講一個增長的故事,而 AI 正是這個故事的核心章節。
最後,還是阿裡自身的調整。
過去 12 個季度,阿裡削減了大量員工,甚至連核心業務部門都在 " 減負 "。
但任何企業的裁員都有臨界點,裁到一定程度就會影響競争力和創新力。
阿裡這次重啟招聘,一方面說明它 " 減 " 得差不多了,
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它找到了新的發力點:AI。
馬雲親自挂帥,蔡崇信警告 AI 泡沫
此前,有媒體報道,馬雲親自挂帥指揮,阿裡将在現有的業務中全面實現 "AI 化 "。
圖源:金融界
而阿裡此次重啟招聘,重點正是 AI 人才。
蔡崇信自己也說:"AI 是阿裡的未來。"
但問題是,AI 真能撐起阿裡的未來嗎?
事實上,阿裡在 AI 上的布局已經不算晚。
它的通義千問模型已經應用在電商、雲計算等多個業務場景,
圖源:金融界
在數學、編碼、問題解決等方面達到了全球頂尖水平。
從招聘來看,AI 顯然是阿裡未來的 " 心髒 "。
在 2026 年的春季實習生招聘中,AI 相關崗位占比接近 50%,雲計算部門更是高達 80%。
顯然,阿裡不想只是追趕,而是要在 AI 領網域 " 砸出一片天 "。
因此,我們不得不問,AI 真的能持續創造利潤嗎?3800 億元的大投資是筆好生意嗎?
蔡崇信在峰會上警告,美國的 AI 數據中心投資可能存在泡沫,許多投資項目 " 重復 " 或 " 重疊 "。
他認為數據中心的建設速度可能會超過對人工智能服務的初期需求。
圖源:B 站
蔡崇信表示擔憂,許多數據中心項目在沒有明确客戶的情況下被建設,一些項目在沒有籤訂 " 認購 " 協定的情況下就籌集資金。
并批評包括亞馬遜、Alphabet和Meta在内的美國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基礎設施上的大規模支出,認為這種投資可能是多餘的,超前于當前的市場需求。
這話并非杞人憂天。
想想 2000 年的互聯網泡沫,多少企業一頭扎進去,最後血本無歸。
如今的 AI 投資,是否會步入同樣的軌迹?
這是阿裡需要警惕的。
阿裡這波 AI 人才招聘,若能落地成實際應用,那是好事;
但如果只是 盲目跟風,最終可能落得個燒錢無數,卻換不來增長的結局。
3800 億的投入,阿裡勝算有多少?
阿裡重啟招聘,表面上是經濟復蘇的象征,但實際操作起來,挑戰不小。
其一,AI 人才全球稀缺,價格自然是水漲船高。
阿裡要想招到頂級 AI 工程師,勢必要開出高薪。
而問題在于,光燒錢不一定能留住人。
AI 行業變化極快,頂尖人才更願意去 " 更自由、更具創新氛圍 " 的企業,比如 OpenAI 或 Deepseek,而不是受制于 KPI 考核的傳統大廠。
電商最前線制圖
其二,是監管的不确定性。
阿裡的 AI 發展能走多遠,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 AI 行業的監管力度。
如果未來 AI 技術涉及到更多數據安全、倫理甚至意識形态問題,政策收緊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其三,是 AI 的商業化挑戰。
筆者之前和一個投資界的朋友聊過一個現象:一個靠技術靠夢想起家的企業,不一定會活的很久,為什麼?
因為你的技術現在的市場不一定需要,搞出來那麼多花裡胡哨的東西,它到底能不能變現,落袋為安。
AI 制圖
因此,阿裡在 AI 上的投資,最終要能 " 變現 "。
但目前來看,AI 的盈利模式并不穩定。
電商平台用 AI 優化推薦算法,這确實能提高轉化率,但提升有限。
雲計算可以借助 AI 提升服務質量,但市場競争激烈,價格戰難免。
至于大模型本身,目前全球範圍内真正靠 AI 大模型盈利的公司幾乎沒有。阿裡投入巨資,最終能否回本,仍然是個未知數。
寫在最後
AI 之戰,豪賭還是妙手?
阿裡重啟招聘,的确可以被解讀為經濟復蘇的信号。
但在 AI 浪潮下,它的戰略布局更像是一場豪賭。
電商最前線拍攝
政策放寬、市場回暖,讓它看到了新的機會,
但 AI 泡沫的隐憂、人才成本的壓力,以及商業化的不确定性,都是懸在它頭上的 " 達摩克利斯之劍 "。
這場牌局,蔡崇信已經下注,至于最後是赢得滿堂喝彩,還是被市場狠狠教訓,就看阿裡接下來的出牌方式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電商最前線 ",作者:錢遊,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