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關稅風波下,中國跨境電商平台如何化危為機?,歡迎閱讀。
美國所謂的 " 對等關稅 " 政策,導致當地商品物價暴漲,中國的跨境電商平台非但沒有「備受打擊」,反而意外地獲得了一波 " 潑天流量 "。名不見經傳的老牌跨境 B2B 電商平台 DHgate(敦煌網)在美國市場走紅,其 App 甚至一度飙升至美國蘋果應用商店購物類 App 下載榜第一的位置。
DHgate(敦煌網)在美國市場的走紅,與 1688 在中國消費者中的走紅有異曲同工之妙:有消費者發現 B2B 批發平台商品極其便宜,且支持一件起訂,于是在社交媒體 " 一傳十十傳百 ",吸引更多 C 端消費者湧入。
在 " 關稅風波 " 下,中國供應商與制造商展開自救,他們如螞蟻雄兵一樣在 TikTok 等平台發布視頻宣傳中國制造,告知海外用戶許多奢侈品品牌的產品由中國工廠制造,甚至宣傳 " 同廠同款 ",比如有工廠主們在視頻中稱,Lululemon 同廠同款瑜伽褲 5-6 美元就能賣,而這條褲子在美國專櫃的售價高達 100 美元,兩者 " 面料和工藝基本完全相同 ",這些視頻吸引許多因商品漲價而焦慮的消費者瘋狂湧入中國跨境電商平台——即便加上關稅,對應商品到手價格依然極具競争力。
吃到紅利的不只是 DHgate(敦煌網),還有阿裡旗下的 Taobao App、alibaba.com,以及 SHEIN、TEMU、蘭亭集勢等跨境電商平台。
對于中國跨境電商產業來說," 關稅風波 " 短期内固然會形成一定的衝擊,對高度依賴美國市場的企業來說可能會有致命打擊。不過,正如 DHgate(敦煌網)、阿裡國際站在美國市場的逆勢蹿紅一樣,危機的另一面往往是機遇。
一方面,全球市場開放貿易的根本局勢不可能改變。或許美國的關稅政策依然會動蕩一段時間,但地球上還有更廣袤的海外市場。事實上,許多跨境電商平台在南美洲、歐洲、非洲等市場都獲得了比過往更好的增長,消費者被吸引、商家在加速入駐、加強投入。
另一方面,中國制造的基本盤未曾改變,優勢依然顯著,在一些領網域的不可替代性反而會更加凸顯。在多年持續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改造下,中國制造早已更新為中國智造。中國供應鏈的優勢不再是靠勞動力密集實現的 " 物美價廉 ",而是擁有 AI 驅動的高效、數字技術加持的柔性、多年積累的韌性,眾多產業帶聚集的平台效應,以及強大的創新能量。以服裝行業的 POD(按需定制)為例,中國許多 POD 企業可在 1 天内完成設計、打板與制造。強大的供應鏈實力,是中國品牌出海的底氣,是中國企業 " 不怕 " 的硬氣。
外貿企業仍舊擁有廣闊的發展天地,互聯網、電子支付、AI 等等新技術,成了跨境賣家破局的新關鍵。我觀察到,跨境電商平台積極行動,針對中國商家推出扶持政策,助力大家渡難關。
比如敦煌網新發布了 " 關稅護航計劃 ",針對 " 商品不漲價 " 的商家平台流量傾斜和專屬 1V1 物流支持了。再比如在第 137 屆廣交會前夕,螞蟻國際旗下服務全球跨境中小企業的數字支付和金融服務品牌萬裡匯(WorldFirst)推出 " 護航計劃 " ——即一站式跨境貿易金融服務智能體,助力品牌提高資金流轉效率,降低資金周轉成本。
不過,我認為,跨境電商平台不應該只關注當下的一城一池,而是要謀局長遠。比如當前獲得潑天流量的敦煌網就存在一些隐患。類似于 " 奢侈品牌同廠同款 " 這樣的宣傳,在大多數海外市場并不符合當地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容易引發知識產權糾紛,導致平台或供應商被品牌方起訴并巨額索賠。而在部分高端市場,用戶對「侵權仿冒」會天生抵觸。如果平台放縱這樣的 " 導流賣貨 " 模式,并不利于長期發展,會給消費者和客戶一種 "low" 的印象,頗有一些飲鸩止渴的感覺。還有,作為需要承擔保護知識產權義務的内容平台,未來也可能迫于壓力對相關内容進行整治清理。
在新的貿易環境下,跨境電商平台到底應該将重心放在哪裡?我認為還是 " 辦好自己的事 ",比如已在紐交所上市 12 年的 B2C 跨境電商平台 LightInTheBox(蘭亭集勢)就在苦練内功,以應對波詭雲谲的大環境。
其實 LightInTheBox(蘭亭集勢)已不再是傳統的 " 類天貓 " 平台零售商,而是 M2C 平台,即制造商直達消費者平台,平台上許多品類已實現自主智能制造,跟 SHEIN 平台的模式有些類似。
LightInTheBox(蘭亭集勢)踐行 " 輕庫存 + 小單快反 " 模式且取得成功,即依托多年積累的柔性供應鏈,以小批量產品測試市場反應,如果效果好才快速投產,否則立即終止投入,盡可能減少庫存,這無疑可以更好地應對動蕩的貿易環境、多變的消費需求。
基于 " 輕庫存 + 小單快反 " 模式,LightInTheBox(蘭亭集勢)構建了 D2C 自主品牌矩陣,其中最突出的是 " 加州設計 " 這一品牌,具備 " 美國品牌 " 這一定位,這更利于其在關稅風波中拓展美國市場,同時可提升品牌溢價與全球認可度。
減少中間環節,與消費者建立更直接而緊密的聯系,也是中國跨境電商平台都在努力的方向。
比如 22 年敦煌網就推出去中心化社交電商 SaaS 平台 MyyShop,助力 TikTok 等平台上的網絡博主展開類似 " 直播帶貨 " 這樣的銷售模式,有些借鑑中國的抖音電商與有贊商城的意思;
再比如蘭亭集勢 LightInTheBox 則将重點放在了私網域流量經營上,通過持續運營郵件系統、社媒社群等私網域流量渠道與高淨值用戶建立更緊密的聯系,避免對價格敏感用戶的依賴。基于新的營銷模式,LightInTheBox 可獲取更低成本的流量,不過度依賴海外頭部平台的流量,避免與 SHEIN、TEMU 等頭部平台打價格戰,而是将節省的資源放在長期的品牌建設與用戶關系維護,這将成為其在動蕩的貿易環境下的壓艙石。
總而言之,在 VUCA(易變不穩定「volatile」、不确定「uncertain」、復雜「complex」、模糊「ambiguous」)時代,貿易局勢只會愈發不穩定,在新形勢下,中國外貿企業與跨境電商平台只需苦練内功,強化智能制造、柔性供應鏈、D2C、M2C、AI、在線營銷等硬實力,在科技護航下加速拓展更廣袤的全球市場,前路縱然荊棘遍地,但注定只會越走越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