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杉杉股份,陷入“至暗時刻”,歡迎閱讀。
杉杉系,陷入了至暗時刻。
2023 年 2 月 10 日,商界傳奇鄭永剛因突發心髒疾病突然離世。
失去了引路人,龐大的杉杉系也随即失去了方向。在鄭永剛離世兩年後,作為杉杉系核心資產之一的杉杉集團陷入了破產重組的泥潭之中。
1 月 26 日晚,杉杉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杉杉集團于 1 月 23 日收到法院通知,三家銀行向法院申請對杉杉集團進行重整,定于 2025 年 2 月 7 日召開重整聽證會。如今,聽證會已經結束,雖然還沒有具體的判定,但從實控人周婷的表态來看,杉杉集團的處境不太妙。
禍不單行的是,在 A 股上市且是作為杉杉系另一核心資產的杉杉股份,突然遭遇了業績 " 黑天鵝 "。
據 1 月 26 日披露的業績預告顯示,杉杉股份預計 2024 年的淨利潤将虧損約 3.2 億元至 4.8 億,和去年同期的 7.653 億淨利潤相比由盈轉虧;同時,杉杉股份還預計 2024 年的扣非淨利潤将虧損 7.5 億至 9 億,和去年同期的 2.189 億扣非淨利潤相比同樣由盈轉虧。
據悉,在 2024 年前三季度,杉杉股份的淨利潤和扣非淨利潤均為 " 正值 ",換而言之,四季度杉杉股份淨利潤至少虧損了 3 億,扣非淨利則虧損了 7.2 億。而拉長周期來看,2024 年的業績也将是杉杉股份上市以來交出過最差的一份成績單。
一邊是杉杉集團陷入重整風波,一邊是杉杉股份遭遇上市以來首次年度淨利潤,很顯然,如今的杉杉系正在 " 泥潭 " 裡掙扎。
陷入 " 債務危機 "
2024 年 6 月 28 日,杉杉集團突然發布的一則貸款利息逾期公告,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公告的具體内容,是杉杉集團應于 6 月 20 日向興業銀行、浙江稠州商業銀行、浙商銀行支付的 1963.91 萬元貸款利息未按照計劃還款。
此時,大家才驟然發現,原來杉杉集團已經陷入債務泥潭之中,并且資金流也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至于杉杉集團為何會陷入債務困境,跟開頭提到的鄭永剛突然離世有很大關系。
據媒體報道,在鄭永剛逝世後,金融機構對于 " 誰能管好杉杉 " 充滿疑慮,對杉杉的貸款償還能力評估迅速向下大幅調整。
有消息人士稱,杉杉已經走完流程等待放款的一筆貸款,在鄭永剛逝世消息傳來後,立刻停止了該筆貸款發放。同時,鄭永剛之子鄭駒上任一年多時間未能重新建立外界對杉杉信任,杉杉的債務危機持續發酵,很多銀行債務到期後不願再續貸,甚至有一些銀行提前抽貸。
要知道,杉杉集團一直背負着沉重的負債。據媒體統計的資料顯示,截至 2024 年 9 月,在剔除了上市公司杉杉股份後,杉杉集團的有息負債總額高達 126.21 億元,其中短期債務占比高達 95.4%。此外,杉杉集團及一致行動人持有的杉杉股份股權中,86.21% 的股份已被質押或凍結。
當然,除了銀行抽貸之外,杉杉集團目前的困境跟過去的多元化擴張也有一定關系。
據資料顯示,杉杉股份最早以西裝業務起家,在 1996 年上市時,杉杉股份還是國内服裝行業首家上市公司。
但是,在成功上市之後,鄭永剛卻認為西裝業務空間有限,杉杉集團于是開始多元化轉型。1999 年,杉杉股份收購鞍山熱能研究所的技術,開始介入負極材料生產,正式布局锂電池材料。2003 年和 2005 年,杉杉股份又分别成立正極材料和電解液公司,完成锂電池三大核心材料的布局。
除了锂電池領網域的布局之外,2020 年杉杉股份斥資 11 億美元收購 LG 化學偏光片業務,并因此成為全球最大偏光片供應商,市占率一度超 40%。
如果僅看锂電池和偏光片這兩個業務,杉杉股份的轉型無疑是成功的,但是在這兩個成功案例背後還藏着許多失敗案例。據媒體報道,近年來杉杉集團嘗試過許多業務,從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到創業投資,再到商業地產、文化娛樂,還有大宗商品貿易,新能源汽車電池系統集成等等,正是這些嘗試給日後的杉杉集團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艱難 " 渡劫 "
對于深陷危機的杉杉系而言,想要成功 " 渡劫 " 只能依靠杉杉股份。
據資料顯示,杉杉系的核心資產主要包括杉杉控股、杉杉集團和杉杉股份,其中還是上市公司的杉杉股份無疑最為關鍵。
2020 年以來杉杉股份一直在剝離非重要業務,例如剝離了起家的西裝業務;2023 年,杉杉股份又将正極材料、電解液和光伏等業務剝離出去,最終形成了锂電池負極材料和偏光片業務的 " 雙主業格局 "。目前,雖然杉杉集團深陷重組風波,但其經營卻并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公告中,杉杉股份也表示 " 公司具有獨立完整的業務及自主經營能力,公司與控股股東在資產、業務、财務等方面均保持獨立。"
目前,杉杉股份的業務仍有較大的體量,利潤也不低。截至 2024 年上半年,杉杉股份的偏光片分部實現營收 53.36 億,業務的利潤為 7.07 億,毛利率為 13.25%;锂電池材料分部實現營收 39.15 億,業務的利潤為 5.54 億,毛利率為 16.04%,簡單計算,兩項主要業務僅半年就為杉杉股份帶來了 12.61 億的利潤。
對于杉杉股份而言,憑借着其在锂電池負極材料和偏光片兩大業務的深入布局,只要能穩定經營,還是有可能 " 熬 " 過至暗時刻的。
不過,目前锂電池負極材料和偏光片這兩個行業都難言穩定。以锂電池負極材料為例,據媒體統計,去年國内負極材料產能整體處于過剩狀況,行業年總產能為 396.2 萬噸,而產量僅為 228.2 萬噸,產能利用率已經降至 57.6%。而受到供需失衡的影響,負極材料的價格也從高位持續回落,例如中端人造石墨負極年内價格跌幅達 29%。
此外,杉杉股份自身也背負着龐大的負債壓力,截至 2024 年 9 月末,杉杉股份的負債總額為 246.2 億,資產負債率為 51.74%。雖然資產負債率不算太高,但在這 246.2 億的總負債中有 137.1 億都是流動性負債,流動性負債占比超過一半,其中僅短期借款這一項就達到了 62.17 億,而同期杉杉股份的貨币資金只有 38.39 億。
綜合上述分析來看,雖然杉杉股份仍有穩定的業務在經營,但無論是從自身的負債情況來看,還是從主營業務的發展來看,杉杉股份的前景都令人擔憂。在這樣的背景下,杉杉股份自身尚且難以自保,想要幫助杉杉集團乃至整個杉杉系走出困境,恐怕是難上加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