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第一批經濟狀況比不上父母的年輕人,歡迎閱讀。
在很多年輕人的印象中,父母一輩生活勤儉、質樸,被他們全力托舉出來的青年,一度雄心勃勃地渴望着走向更廣闊的世界,靠自己努力打拼出更豐厚的物質條件,帶父母過上更優渥的生活。不過,真正經歷過摸爬滾打後蓦然回首,這一代年輕人才發現,自己走在了父母後頭。經濟條件難以趕超父母一輩同齡時期,父母的養老、自己的未來、下一代的生活,于這一代年輕人而言,都像懸在半空,搖搖晃晃。
一、經濟上難斷臍帶的年輕人
工作後我在外居住。有一次回家,我發現家裡爸媽吃的、喝的比我平時給自己買的要高級多了。
平時,我只喝一兩元的袋裝酸奶。爸媽家冰箱裡的酸奶,一瓶都要 10 元左右。
2023 年夏天,我爸帶我出去自由行,遊歷大半個中國,花了 10 萬元。要是靠我自己,一年不吃不喝都不一定能賺到這麼多。
圖 | 和爸爸在雲南旅遊時的合照
工作第三年,有一天例行和父母打電話時,我爸突然說:" 怎麼你工作以後,家裡補貼的錢,比你留學的時候還要多。" 那時我每個月工資只夠交房租,其它開銷都得靠家裡給的 " 小零花 ",而父母給我的這筆 " 小零花 " 比我的工資還要高。
工作四年了,有時候我還是需要找我爸借錢。
這個月,我本來打算發了工資就去看我異地的男朋友。4 月 15 号中午,公司突然說要延遲發工資。賬戶餘額捉襟見肘,我不得已,只能給我爸發消息,問他能不能借我 1000 元,等發了工資再還他。
從爸媽對我的期待的變化,我能感受到自己在經濟狀況上很難超越我的爸媽。
大學臨畢業的時候我媽很期待,一度問我如果賺錢了會給家裡多少家用。她和我爸都是工薪階層,年輕時靠自己工作有了積蓄、反哺父母還幫襯後輩。根據自己成長的經歷,我媽一直認為正式工作給爸爸媽媽拿家用,标志一個人正式成熟。
但我畢業後收入很少,雖然很努力但天資愚鈍,一度因為績效完不成被扣錢,還需要爸媽墊付在大城市的租金。漸漸地,我媽就不提給家用的事情了,後來我不需要管家裡要錢能自己養活自己,有點小積蓄,她覺得已經很不錯。最近,還開始張羅起要幫我在大城市買房,解決她和我爸擔心以後我老了以後養不起自己的擔憂。這讓我更加感覺自己不争氣了。
工作十年,我的經濟狀況仍讓父母揪心。近幾年工資難發,投資也失敗,差點要賣車賣房。
2023 年年初,父親把他的工資卡遞給我,說給我還房貸用。我推辭,表示自己有錢。
父親不相信,他說," 孩子,沒錢跟爸講,不用不好意思,以後也不用再給我和你媽媽買一些吃喝的小玩意兒。" 他還說要定期帶我出去吃飯,讓我不用掏錢。
我父母雖是普通工薪族,但早年投資得當,在我們這個沿海二線城市最昂貴的片區有棟小别墅。他們每個月能收到的租金是我工資的兩倍。
父母經濟狀況比我好真是一件太好的事了,我沒什麼可羞愧的,反而能松一口氣。起碼我現在完全沒有養老的負擔,他們可以自由支配财產去做他們想做的事,我也可以自由支配我的全部工資過我想過的生活。我們都獨立且自由。
二、兩代人打拼,落差與變量
我媽在我這個年紀,已經養了兩個孩子,我現在連兩只貓都養不起。她現在不到 50 歲,已經在到處旅遊,等我到她那個年紀,估計還得繼續工作。
年輕時我爸陸續在上海買了兩套房子,房價從買入至今漲了三倍。我這輩子都沒辦法像我爸一樣賺那麼多錢。
我碩士研究生在英國謝菲爾德大學讀國際關系,留學花了家裡 60 萬元,是我爸開公司一年多的收益。
27 歲我回國工作,發現只能找到月薪 5000 的外貿崗。當時我就感覺,想憑借工作把留學花的 60 萬賺回來是不可能的事。
圖 | 2014 年留學時拍攝的謝菲爾德
我不僅賺得沒父母多,生活也不如父母安逸。我媽的工作是 8 小時工作制,周末雙休。我爸做生意,有的時候一個大單子可以讓他下個月直接躺平。
小時候我一直以為工作就是這樣,結果,我自己上班後,發現單休都難。無休止加班,收入也趕不上爸媽。
工作五年,我最近面臨降薪,之後的工資不知道比不比得上父母的退休金。
我爸媽是大專、中專學歷,在體制内工作。我本科畢業後到英國留學,碩士畢業回國後,好不容易考進體制内。學歷雖然比我爸媽高,但收入無法超越父母那代人,降薪前也只勉強超過我媽一點。
我父母和他們的同輩人比,算不上成功的代表。我媽在百貨大樓做了一輩子銷售,工資五千多。我爸更差勁,三十歲被裁之後就沒再上過班。最近他要退休了,才想起來補交社保的事。一查才發現,他當時職業學校畢業被分到的國營廠,在他被辭退之後,還一直在給他交社保。
他們拿着養老金不愁生活,反倒是我,大學畢業後一直沒找到滿意的工作。工作反反復復換了兩三輪,工資始終停留在三千左右。公司連住房公積金都不給交。
上大學的時候,我曾經一度看不上父母。我覺得他們沒文化,他們眼裡引以為傲的工作,在我看來只不過是民企打工人和小公司的小老板。我也曾埋怨他們經營不好婚姻,在我 6 歲時就離異,既然不能給我提供更優渥的生活,何必要生我。可當我站在 31 歲的轉角,遙望三十出頭的他們,只覺得,我的能力不及他們的十分之一。
從一所 "211" 大學畢業後,我憑借自己的努力面試進了一家金融央企。那時我信心滿滿,相信自己憑借實力能考進來,未來也一定能憑借努力幹出一番事業。可七年過去,我不斷與機會擦肩而過。畢業時的意氣風發,變成了眼中的疲憊,變成了每天通勤 3 小時的埋怨,變成了推責任少背鍋的滑頭。後來,我不甘平庸,又開始創業,仍是一無所獲。我的婚姻也遭遇了背叛。我的 31 歲,一事無成,一切歸零。
我學不會父母昂揚的心态,只能降低欲望、删減責任。我先不要婚姻,不要小孩,專注事業,努力存錢。趕不上他們不要緊,我只希望不要成為他們的負累。
讀本科的時候 ,寒暑假我常帶着半箱專業課書籍回家,但一回家就再也不會翻看。我媽就會指責我只顧着玩,不夠努力。一旦我反駁說她也整天刷手機,她就會說:" 你想變成我這樣嗎?"
我是我們家第一個大學生。媽媽中專畢業,就出去工作了,二十出頭生下我,不到三十歲離婚回到老家,直到人生過半,她仍沒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住在外公外婆家裡。她用人生一半的時間、全部的勞動,來托舉我。
大學畢業後,真正自立,我才發現,能夠做到她這樣的程度、過她這樣的生活已經足夠好了。工作三年的我,儲蓄基本沒有。每天縮在十平方米的出租屋裡什麼都不幹,就已經在消耗工資。文化消費在大城市,更是一種奢侈。我的生活除了工作好像什麼也不剩,也什麼都沒獲得。我仍舊不夠努力,也仍舊不願逼自己一把,現在這份工作不知道還能堅持多久,先得過且過着吧。
我的父母,都是各自兄弟姐妹裡發展最好、最擁有話語權的那個。恢復高考後,他們考上了大學,經過半輩子的努力,兩人在各自的專業領網域裡打拼到了體面的身份和穩定的家庭基礎。
他們沿着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之路高歌猛進,我卻一直飄忽不定。
在大部分人擁有理工科背景的家庭裡,我自小在專業上沒有選擇的發言權。
初中,原本我想走藝術生的路,繼續學習鋼琴,只因為鋼琴老師輕飄飄一句 " 你們家孩子成績也還可以,沒必要走這麼艱苦的一條路 ",被趕回了大家眼裡的 " 正道 " 上,雖然向往文科,但後來還是在大人施壓下被迫學了理工科。高考後,就讀了一所 " 雙非 " 的一本院校,我對數學沒什麼天賦,也沒什麼興趣,我本科的學習成績可想而知。
畢業後,我進了國企,在技術崗位上熬了五年,幾經折磨後終于選擇出走,進了一家琴行工作。我能感到父母的黯然。過去還在國企工作時,每當母親周圍有同事、朋友想要介紹自己孩子與我認識,她都如同驕傲的孔雀一樣客氣應答。
如今那些同事、朋友已經過上了兒孫繞膝的退休生活,母親只能在家裡靠養寵物來獲得些許慰藉。
三、懸置的生活
我今年 35 歲,事業陷入懸置狀态。最後一次考公失敗了,以後估計都要在這個事業編的崗位幹下去。明明我本科 211、碩士 985,各種證書一應俱全,學歷、閱歷和工作能力都不差,就因為 35 歲這個年紀就沒有了升職優勢,賺錢也沒有門路。
明明父母那輩 35 歲還是壯年。到了我這一代,35 歲好像就失去了所有機會。之後的生活,除了讓自己想通,好像沒有别的辦法。
父親從 20 歲左右出來工作,一直幹到了退休,他的那份安穩,于我而言是一種奢望。我也是 20 歲參加的工作,卻一直難以找到穩定發展的事業線。
"3+2" 大專畢業後,我的工作一直不穩定,頻繁入職又辭職。最誇張的一次,幹了半年,公司就倒閉了。去年,我到某連鎖咖啡店打工,本以為這下能好好幹下去,但原本說好的三個月轉正拖到了六個月,兼職工資只有兩千元,我實在受不了,又辭職了。打工三年,連五險一金都沒得交。
上班和家裡蹲,對于我來說,好像只有一線之隔。最近我又重新找了份工作,希望這次能幹得久一點。
2023 年夏天,完成碩士階段畢業答辯後,我沒有心情出去旅行,慶祝畢業。在學校最後的日子,每天睜開眼睛就是瘋狂投簡歷,直到數量達到上限。我收到了幾個 offer,開的工資非常低,不如我讀研前的水平。後來我進了江蘇的某個設計院,工資從一開始承諾的每月 4000 元變成了 3000 元,到手可能只有 2000 多,我只能接受。
真正情緒崩潰,是在一個平常的周五。加完班晚上七點多,我又累又餓,邊走路邊給母親打電話,她安慰我:" 錢少沒辦法,先幹着吧。" 挂斷母親的電話後,研究生導師打來語音,他和輔導員常不分時間地給我打電話詢問找工作的進展。想着先安心吃飯,我拒接了,打算之後再打回去。結果他又發來文字消息,指責我讓他失望,不回他消息、不尊重他、沒有道德。我忍不住蹲在路邊大哭,越哭越覺得,為什麼只是想清淨活一會兒就這麼難,下班了還要承受審問一樣的壓力。
這是讓我崩潰的最後一根稻草,真正讓我痛苦的,是結果與付出的不匹配。我沒想到,碩士畢業之後,我連養活自己的能力都沒有。
父母像我這麼大的時候,已經成家立業。他們雖然學歷低,可靠着自己經商,把我帶到了大城市讀書。在大城市打拼非常辛苦,可每一份辛苦都能看到回報,時間也相對更自由。多年之後,不僅有積蓄,就算以後想回老家,村裡也有房,有車,有親戚、朋友。
我曾以為只要像他們那樣努力,就能有更好的機會和回報。可我發現,好好學習就會有出息現在難以實現了。我拼命考研上岸,又頂住壓力順利畢業,結果只換來了更大的牢籠。
圖 | 準備考研復試時手繪的圖紙
父母撐起了自己的家,支持我建立了自己的小家。而我還在努力尋求穩住小家的發展。
我見過父母支撐一個家庭、供養一個孩子的辛勞。父親因為部門的緣故,工作總是做一陣、休一陣,工資也是發一陣、停一陣。後來,廠子關停,他被分到了其他部門,44 歲時收入才逐漸平穩。母親一直四處打工,服裝銷售、電阻廠,後來年歲大了,就開始做保潔。兩人的工作起起伏伏,都有收入的時候不多,可還是買了房子,供我讀了大學,又在我結婚時替我付了新房的首付。我開始自己還貸後,他們才逐漸有了積蓄。如今他們還覺得虧欠我,變着法給我的小家買東西。
因為妻子沒有工作,我的工資除了覆蓋家庭日常開支,還要還每個月 7000 元的房貸,不敢揮霍,我們也不敢想着要孩子。
每次父母給我送東西時,我一邊覺得溫暖,一邊又覺得上了大學、考上事業編的我,還不如生活起起伏伏的父母。人到中年,我好像已經預見了人生的天花板。目前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保持整個家庭的平穩。
2022 年,父母相繼生病住院,我才第一次開始憂心他們的養老問題。
從工作開始,我就一直依賴父母的貼補。6000 元的工資在北京确實捉襟見肘,他們總擔心我過得不好。我的工資水平養自己都夠嗆,不知道怎樣,才能給他們一個安逸的晚年。
我曾經特意了解過國内的養老機構,發現如果想把他們送去高端的養老社區,要好幾百萬。以我目前每月存一千元的狀況來看,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攢夠這麼多錢。不像父母生于多子女家庭,兄弟姐妹可以和他們一起分擔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養老責任,我是獨生女,父母的養老只能依靠我一個人。
我媽還說過,比起他們養老,她更擔心我以後老了該怎麼辦。
我是看着父母一點點奮鬥起來的。從一開始的大街小巷收廢品,到後來媽媽借外公的錢擺攤賣菜,再到爸爸靠着爺爺老家的人脈關系,賒了一卡車的貨物,開了一家便利店。
從我記事起,我每次周末都在幫爸爸媽媽看店看攤。當時,我最怕遇到大雨天。不僅租來的店鋪到處漏水,爸爸還會對媽媽發脾氣。爸媽的生活很節儉,也很辛苦。無論刮風下雨,爸爸都要凌晨三點多騎一個多小時的摩托車去拉菜,媽媽也要凌晨起來擺攤。直到我讀高中,家裡搭上所有的積蓄,又借了點錢,才重新建了一棟三層半的樓。我永遠記得,住進新房的時候,爸媽臉上的開心。
我本以為,等我大學畢業就能賺錢給爸媽,讓他們不再那麼辛勞。可等我實習期結束,順利轉正,我還得靠父母的接濟,才能不睡大街、不餓肚子。現在工作四年了,也只有一點點的積蓄,無法在城市扎根。
也許是時代發展得太快,也許是競争壓力太大,總覺得不管怎麼努力掙扎,卻總是付出得不到回報。
哎,也可能還是我不夠努力吧。
圖 | 沒新建店面時,母親曾在别人店前擺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