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抱歉,這不是戀愛,是性犯罪,歡迎閱讀。
最近有件事引發眾怒。
一名12 歲女孩感染 HPV,有半年性生活史。
接診女醫生得知後,上報醫務部、當地婦聯。
卻遭重重施壓,還被反問「你怎麼就确定她被性侵了?」
輿論發酵後,警方介入調查。
涉事的 17 歲男子被捕,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媒體通報時,卻仍寫着「其 17 歲男友」。
徹底暴露了家庭、社會的性教育缺失,法律意識的缺位。
正巧,一部新出的印度電影,同樣講了未成年女孩初嘗禁果的故事。
此片是獲無數好評的佳作。
在聖丹斯電影節拿下兩個大獎,海南國際電影節也拿下最佳女主。
豆瓣評論區都是一片贊譽聲。
「特别特别好的作品」
「印度版楊德昌」
「沒看過這麼牛 X 的印度青春片」
今天熱搜吵翻了的種種話題。
電影也悉數拍了出來——
新聞提到的 12 歲女孩有性生活一事,被曝光出來是不易的。
早在半年前,該女孩就曾因陰道炎就醫。
但當時沒有引起注意。
《17.3 關于性》
之後,女孩因盆腔炎住院治療。
接診女醫生發現,女孩感染 hpv,且有半年性生活史。
她試圖追責,上報醫務部,聯系當地婦聯,卻都吃了閉門羹——
「你怎麼就确定她被性侵了?」
「女孩現在還在住院治療,家長考慮到孩子的隐私和承受能力,不想把這個事情過多透露給外界,不希望被太多人關注。」
女醫生又在網上曝光,向大 V 求助。
直到輿論不斷發酵後,警方介入調查,才最終得以刑事立案,對相關責任人依法依規調查、處理。
本是很簡單的一件事,卻幾經周折。
都因社會上下對未成年女孩的性意識、性行為,習慣性的回避态度。
避而不談,遮遮掩掩,這在内娛的影視中就可見一斑。
「衛生棉」成了禁忌詞。
電影《初戀這首情歌》上線國内平台,卻删除了所有「kiss」鏡頭。
沒想到,向來被認為「保守」的印度,居然拍出了相當露骨的早戀故事。
片中女主,是一名中學生。
她是傑出人士生、學生會長。
是所有人眼中的乖乖女。
她情窦初開,和一個天文社的男孩相戀。
天文男不像其他男同學那樣幼稚。
他出身高知家庭,曾在香港讀過國際學校。
對她溫柔、有禮,也很會表達情感。
他們偷偷摸摸談起了戀愛。
在學校天台上徹夜聊天。
在家背着父母,偷偷煲電話粥。
在無人的實驗室裡,情不自禁接吻、擁抱。
最後偷食禁果。
闖入了成年人的世界。
這部電影試圖填補我們對性教育的真空想象。
12 歲女孩感染 HPV 一事中,父母早知女兒有性生活。
或許,他們也不知如何去溝通和教育,才造成了這樣的結果。
畢竟,現實生活中,大部分家長都是「談性色變」。
像日劇《17.3 關于性》中,很多孩子父母看到電視中動物交配都會吓得換台。
這部電影中,也是一樣。
父母始終沒有與女兒正面探讨過兩性問題。
女兒的早戀,父親是完全不知情的。
這一難題完全抛給了母親。
母親試圖探索恰當的解決方式。
她并沒有棒打鴛鴦,而是主動先與天文男孩接觸。
确認這個男孩沒有壞心眼,是個好孩子。
之後,她對女兒表示理解,還主動邀請對方來家裡吃飯和學習。
至于更私密的性話題。
母親認定,只要她保護好女兒,那就不會發生。
當然,也無需和女兒提及。
每次男孩來家裡時,她都時刻監視着兩人的動作,不給他們單獨相處的機會。
看上去是通情理、也負責任的母親。
但經歷過青春期的人都知道,這種荷爾蒙是擋不住的。
母親的監視、圍堵,反倒刺激出他們本能的欲望。
兩人的接觸行為始終在暗中進行,并且越來越大膽。
在母親看不見的視野死角,含情脈脈,偷偷撫摸。
另一方面,處于青春期的女孩,也急于衝破孩子的身份,想要獲得更多的主體性,想要長大。
她們會對身體的變化充滿好奇。
也會對着裝的選擇感到困惑。
一邊渴望展示自己的靓麗,一邊又充滿了不自信與羞恥感。
她們還會試圖逃離母親的控制,甚至對母親的身份產生割席的衝動。
由于母親在家中做全職太太,沒有收入,地位受制。
她雖然在家庭裡付出一切,全心全意照料女兒,卻被女兒認為沒内涵。
反而是經常不在家的父親,因為有體面的工作,更受女兒尊重。
所以,在選擇戀人的時候,也會傾向于看似更成熟或更年長的男生。
這時候,母親本應該對女兒做出更多的理解與溝通。
但,表現出來的言語,卻總帶有一種輕蔑和忽視。
這反而倒推了女孩一把,讓她急于和男友發生關系,成為一個大人。
未成年人過早接觸性,并感染 HPV,父母當然難辭其咎。
但除此之外,社會層面的問題也不能視而不見。
比如,學校性教育不足。
片中,女孩和男友的性行為知識,全靠在網吧自學。
這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一樣。
而女孩在學校被男生拍裙底,遭性騷擾。
老師卻說無視就好,認為因此讓男生停課太過了。
還有,法律、政策監管的不足,法律意識的淡薄。
我國法定性同意年齡為 14 歲。
對于不滿 14 歲的幼女來說,不管是否同意,和她發生關系都會構成犯罪。
但新聞中的 12 歲女孩有性生活史,卻遲遲沒能引起重視。
不過,醫務部反問「你怎麼知道是性侵」,也不是完全有錯。
因為還要考慮到「兩小無猜條款」。
「已滿 14 周歲不滿 16 周歲的人,在幼女同意的情況下,偶爾與其發生性行為情節輕微、未造成嚴重後果的,不認為是犯罪。」
也就是說,如果行為雙方都是無知的幼童,很難确定是否構成強者對弱者的剝削關系,就不構成犯罪事實。
但這起事件中的行為人,已年滿 17 周歲,不适用這一條款。
以及,公共衛生教育的不到位。
一來,hpv 疫苗推廣不足,低齡接種率不足。
近年來,hpv 的接種年齡範圍已擴大至 9~45 歲。
但,因為公眾對 hpv 疫苗仍有認知誤區。
hpv(人乳頭瘤病毒)是一種常見病毒,雖以性接觸傳播為主,但也可能通過皮膚接觸、母嬰等其他途徑傳播。
很多人卻以為,它僅适用于有性行為的成年人,忽視了預防效果,導致我國 15 歲以下女孩疫苗接種率遠未達目标。
這其實也是未成年性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來,未能充分宣傳,男性接種的必要性。
導致很多人誤以為疫苗僅僅适用于女性。
這也是造成 12 歲女孩感染 hpv 的深層原因。
把這些問題攤開後,我們很難再用「男女朋友」去模糊新聞中 12 歲女孩所遭遇的一切。
早戀的浪漫化想象背後,有抹不平的性别差異。
女孩無疑承擔了更多後果,除了疾病,更會遭到異樣的目光。
而不少媒體對 hpv 過度強調,卻又未做出更多事實說明,反而導致女孩承受更多偏見和惡意。
這部電影中也是一樣。
早戀被老師發現後,女孩遭嚴厲批評,還被要求開除。
男孩卻被輕輕放過,毫發未傷。
只有母親替她出頭、說話。
此時,她才後知後覺,母親是真正關心她、理解她的人。
早戀,似乎是亞洲社會特别容易引起争議的話題。
其實,魚叔也并不認同,要采取強行的手段遏制未成年人早戀。
因為,越是強行遏制,反而越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情緒,最終導致更糟糕的結果。
最重要的,恐怕還是需要建立起更良好的溝通環境,做好更科學、也更适宜的性教育,合理疏導未成年在面對早戀時的心理、情緒。
而且,無論是早戀叙事,還是犯罪案件,女孩一方所承受的壓力都要遠超同齡的男孩,也更容易淪為最終的受害者。
其中透出的巨大落差感,恐怕才是片名「女孩終究是女孩」所哀嘆的。
因此,也就需要從家庭、學校到社會,給予她們更多的關懷與保護。
全文完。
如果喜歡這個片單,就點個「贊」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