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下沉式旅遊”的信号,小城市接收到了嗎?,歡迎閱讀。
" 與其去熱門城市遭罪,不如找個陌生的地方躺幾天。" 據 5 月 7 日《工人日報》報道,今年 " 五一 " 假期,面對不少網紅城市、熱門景區買不着票、訂不了房,到處 " 人從眾 " 和 " 刺客 " 的現實,一些計劃出遊的上班族、年輕人選擇 " 下沉式旅遊 ",将假期交給一個 " 小地方 ",甚至是鄉鎮、村寨,到 " 養在深閨人未識 " 的地方體驗當地風土人情和旅遊樂趣。
熱門出行線路一票難求、網紅城市 " 價格刺客 " 事件頻發、不具備 " 特種兵式旅遊 " 的身體素質——要想清淨、惬意,或許只能走一些别人沒有走過的路," 下沉式旅遊 " 因此成為選擇。
上班族、年輕人将目光落到一些不知名的小地方,體現了旅遊市場進一步精細化、差異化、個性化的發展趨勢。随着經濟社會發展,常規旅遊對于一些人來說已經難以滿足多元需求;旅遊目的也從此前的長見識、嘗嘗鮮,變為如今的放空自我、沉浸式體驗——有人可能因為美食博主的推薦選擇 " 打飛的 " 去品嘗一碗面,有人可能只是為了去标志性景點拍張照,還有人或許純粹只是為了換個新的環境放空自己 …… 總之,旅遊,不一定非要有很多明确而 " 高大上 " 的目的。
" 下沉式旅遊 " 對于很多小城來說是機會更是考驗。走向小地方的遊客,需要的不是熱門景點千篇一律的商業街和古鎮,不是到處都能嘗到的鐵板鱿魚或竹筒奶茶,而是夠自然、夠原始的風光和人間百态,甚至就是 " 做一天當地人、過一天當地生活 "。現實中,一些小城市、小村落火出圈,靠的正是原汁原味的特色。對承載能力有限的小城來說,如何短時間内提升服務接待能力、完善基礎設施,讓遊客來了還想來,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而對遊客來說,去了 " 小地方 ",也要多一些更現實、理性的期待,不要動辄對标繁華大都市,如此才更有可能收獲滿意的出行體驗。不少小城市正是勝在生活氣息和自然風情,有些服務供給和配套設施不太完善也可以理解。
最近,山東淄博的熱度可謂 " 一騎絕塵 ",除了吸引一波波遊客外,不少想要尋求突破的小城管理者也競相取經,期待這些地方能夠取到真經,能夠因地制宜、因勢利導,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把面子、裡子都學會。
" 五一 " 假期結束後,關于 " 下沉式旅遊 " 的探讨仍熱度不減。不少在網紅城市、熱門景區極限 " 拉練 " 過的遊客表示,下次目的地會選擇小城市——希望有更多小城市能夠接收到這個 " 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