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深度使用近兩個月後,我終于下定決心将 iPhone 換成了 OPPO Find X8,歡迎閱讀。
如果你咨詢一個數碼博主,哪款手機是 2024 年最值得入手的旗艦,我想你會得到五花八門的答案。
确實,在天玑 9400 和骁龍 8 至尊版處理器相繼在 10 月初發布以來,國内一線廠商紛紛在 10~11 月發布了今年的當家旗艦產品,如果要論推薦,每家產品都有獨特的賣點。
但如果仔細觀察後你就會發現,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大多數博主,依舊會選用 iPhone 作為主力通訊設備,額外再搭配一台 Android 作業系統的 " 副機 "。我是從 iPhone 3GS 開始使用 iPhone 的。選擇 iPhone 要麼是因為習慣了 iOS 的流暢穩定,要麼就是被困于 iOS 的生态捆綁,可謂是:" 鐵打的 iPhone,流水的 Android"。
但從 iPhone 14 Pro 系列開始,影像能力原地踏步、OS 界面借鑑 Android、再加上困擾我已久的信号問題以及高昂的蘋果稅,我不止一次產生了 " 換掉 iPhone " 的想法。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而在使用 OPPO Find X8 系列兩個月之後,我覺得是時候 " 抛棄 "iPhone 了。
Android 旗艦的優勢,是影像
之所以大多數用戶會在 iPhone 之外再選擇一台 Android 旗艦,影像一定是繞不開的原因。在早年間,iPhone 之所以可以做到 " Everyday iPhone takes more photos than any other canera." 就是因為它優秀的相機系統、高度一致的色彩統一度以及擁有非常龐大的第三方相機 App。
但随着 iPhone 15 Pro 系列開始,蘋果為了望遠舍棄了 3 倍長焦,全新的 5 倍四棱鏡長焦也只是在望遠能力上好過自家的前代產品,想要和安卓的大底潛望打擂台,實屬沒戲。而 3 倍潛望的缺失卻讓日常我們最常用到的人像、美食等場景的拍攝變得極其困難,主攝裁切畫質不夠,長焦太遠根本拍不了。
選擇 OPPO Find X8 系列的一大原因,就是它是市面上手機中焦段配置非常合理的一款產品,3 倍長焦負責拍攝日常的人像和美食場景,更遠的距離依靠 AI 算法。而對于攝影需求更 " 重度 ",Find X8 Pro 還增加了 6 倍長焦,雙潛望讓產品形成了從 15mm~135mm 的常用相機鏡頭焦段全覆蓋,相較于缺胳膊短腿的 iPhone 來說,真可謂是 " 一機走天下 " 了。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硬體的配置并不是全部,Find X8 系列的「AI 千裡長焦」在 20 倍至 120 倍變焦時會啟用全新的 AI 計算方式,而将相機倍率拉到 60 倍以上時,Find X8 會通過 AI 對畫面進行像素級重構,增強手持拍攝的穩定度以及成片的清晰度(可手動關閉),即使畫面在取景框中已經模糊,也可以依靠後期算法進行 " 修復 ",讓用戶得到更加清晰的成片,讓手機的高倍率功能不再只是一個擺設而已。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作為一個富士相機用戶,我此前就非常喜歡用 iPhone 配合 Limi Cam 來模拟富士相機的膠片色彩,雖然景深和光影無法做到和相機一致,但濾鏡的加入就會讓照片變得更加生動。
一直以來, OPPO 在影調方面都有着非常兩極化的口碑。喜歡的人會說 OPPO 的影調忠于原色,需要用戶自身通過光影的變化來增加照片的叙事性,更加考驗用戶構圖和自身對美的把控。
而不喜歡的人,會說 OPPO 的影調太過于平淡,沒辦法 " 無腦 " 的拍出抓人眼球的好照片。
為了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 " 平衡 ",OPPO 今年為 Find X8 系列 " 塞進 " 了 3 種全新的膠片風格,色彩傾向非常像是富士相機經典的膠片模拟 CC NC 和 NH,這很難不讓我心動。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膠片模拟并不是簡單的 " 濾鏡 ",而是融入了計算攝影管線的膠片模拟,保留了照片自然的光影關系。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并且可以跟系統原生的實況照片、人像模式做疊加,有非常豐富的玩法。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在全新風格的加持下,我日常總是情不自禁的拿起這台手機拍上幾張。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得益于新一代旗艦處理器和全新的快門自适應 + 瞬時雙幀 + 錯峰計算技術,Find X8 也引入了一個全新的能力——「無影抓拍」,這不同于此前 Android 影像旗艦單獨的抓拍模式,而是直接集成在了相機 App 的默認模式中,遇到想要拍攝的畫面,你只需要掏出手機喚醒相機後,點按拍攝,或者按住連拍就可以直接啟用。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并且這項新技術不會在連續拍攝的過程中 " 掉算法 ",造成連拍過程中只有前十幾張照片可用的情況。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說到這裡我不得不 " 吐槽 " 一句,在此之前我認為大多數影像旗艦的抓拍功能,其實都沒辦法抓到我們想要的畫面,因為當你掏出手機,切換到抓拍模式後,大概率你想拍的畫面已經不存在了。
當然,如果你有更加專業的攝影需求,那麼大尺寸的 Find X8 Pro 顯然比标準版更加合适。因為它相比 Find X8 來說,除了在鏡頭參數上有着更專業的更新、增加了一枚 6 倍長焦鏡頭以外,還在機身側面加入了一枚和 iPhone 16 系列 " 不謀而合 " 的抓拍快啟鍵。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在任意界面下,我們只需要輕按兩下側邊的按鍵,就可以快速調用相機進行拍照,從口袋掏出手機的過程中輕按兩下啟動相機——将被攝物體框入預覽框——按下拍攝,全程手指不需要離開按鍵,一氣呵成,絕不拖泥帶水。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并且,這枚快啟鍵也和 iPhone16 Pro 一樣支持滑動變焦功能。
實話實說在步入冬季之前,這枚按鍵對我來說幾乎只有呼出相機按下拍照這一功能,用物理按鍵滑動變焦顯然沒有點螢幕的倍率切換來的便利。
但是随着北京越來越冷,在戴上了手套之後,這枚按鍵可以在拍攝的過程中不摘下手套就能完成喚醒相機——變焦——拍攝的全流程操作,對于北方用戶來說非常友好。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國產旗艦的 " 彎道超車 ",是 AI
随着 ChatGPT 的出現,讓不少認為 AI 還離我們很遠的用戶見識到了語言大模型的能力。
今年,市場上的主流玩家都推出了自己的 AI Phone,但比起價格和形态,用戶更加關心的其實是 AI 手機是否真的實用,還是又會昙花一現,只是噱頭。
在 2024 年的 WWDC 上,Apple Intelligence 給不了解 AI 手機的絕大多數用戶 " 描繪 " 了一個夢幻的未來,但随着 iOS 系統一次又一次的更新,伴随而來的是功能期貨、國行落地遙遙無期。
而 OPPO 在全面擁抱 AI 之後,從底層開始構建屬于自己的 AI 手機邏輯,用系統級的 AI 能力,為用戶減少操作負擔。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搭載 ColorOS 15 的 OPPO Find X8 替 iPhone 實現了在發布會演示後,至今都沒有推送給國行用戶的功能——「 AI 一鍵問屏」。
配合電源鍵,用戶可以在任意界面長按,喚醒小布助手進行識别,無論是螢幕内,還是螢幕外的内容都行。它甚至還支持圈選畫面中的部分内容進行進一步的識别和分析,還能自動幫你識别照片中的物品并給出相應的淘寶購買鏈接。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可以說 AI 大模型的加入,讓 " 所見即所得 " 這個詞語有了一個全新的解釋。
ColorOS 15 的其他 AI 功能也十分易用。
從今年開始,AI Phone 已經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那麼在關于究竟哪些是服務于用戶的功能上,OPPO 給出了一個不錯的答案。
在國行用戶用上 iPhone 的 Apple Intelligence 之前,OPPO Find X8 系列已經為用戶實現了能夠覆蓋日常多個場景的 " 系統級 AI " 功能,包含并不限于小布建議、小布通話、AI 幫寫、AI 影像助手等。
全新的 AI 幫寫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個設定。在此之前想要實現 AI 大模型幫用戶撰文,我們往往需要自行點開系統助手,上傳文字内容後再給予相關指令。
而在 ColorOS 15 加持下,AI 幫寫無需在特定界面喚醒, 只要打開朋友圈或者微博的編輯頁面,就會在鍵盤頂端彈出選項,自動識别螢幕上的内容後進行潤色擴寫,對于随手拍後的短暫配文,這是一個不錯的功能,特别适合吃飯的時候随手在大眾點評打卡,還有社交平台分享之類的。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ColorOS 15 下的新版智慧語音不僅支持錄音,還可以選擇 AI 摘要并且能夠實時識别字幕。它不僅解決了此前我使用 iPhone 無法通話錄音的問題,對例如微信、騰訊會議等第三方軟體也有着非常完美的支持,結束後可以自動保存錄音檔案和文本信息,對于打工人簡直不要太友好。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在 ColorOS 14 上,OPPO 的 AI 消除功能就因為超高的可用性而受到不少用戶的喜愛。
在 ColorOS 15 上,該功能與其他影像編輯功能一起,被歸為相冊中最核心的一個功能「AI 影像助手 」,用戶點開後有 4 個子功能,分别是 AI 超清像素、AI 消除、AI 去拖影和 AI 去反光,總結來說,都是 " 拯救廢片神器 "。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我着重想要說一下 AI 超清像素。
這個功能的初衷,是可以依靠算法去重繪一些放大裁切後模糊不清的照片,把這些圖片由不可用變為可用。但在兩個月的使用過程中我發現它還有另一個非常實用的功能,那就是老照片的 " 修復 "。
無論是長輩早年拍攝的膠卷照片,還是以前百萬像素攝像頭時代存下的模糊照片,AI 超清像素都可以進行修復,導出一張更加自然清晰的照片。
之前回家期間翻看家裡的老相冊,我就用 Find X8 翻拍了一部分老照片,并且用 AI 超清像素功能做了高清修復,傳給父母讓他們随時可以在手機裡回憶當年的美好時光。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為了讓用戶更加容易接受以及更方便地使用這些新功能,現在會更加主動的提示用戶可以運用這些 AI 功能進行照片編輯,當用戶在浏覽照片時,就會在右下角提示應該使用什麼功能,方便不熟悉操作的新用戶可以直達操作。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簡潔的 ColorOS 15,流暢的恰到好處
如果說 Android 原版作業系統的标杆是 Google Pixel 的話,ColorOS 顯然是國產手機品牌中對 Android 系統定制最克制的那一個。
用慣了 iOS 作業系統冷不丁的換到 Android,那種高自由度的暢快,是 iPhone 無法給予的。
ColorOS 14 開始,OPPO 的軟體工程師就主打一個 " 聽勸 ",凡是用戶在論壇呼聲高的功能,短則 1 個月長則 2 個月,新系統的 OTA 一定會給用戶安排上。
而 ColorOS 15,在流暢易用的基礎上,對整個 UI 界面也進行了一次 " 大更新 ",實時混色模糊、半透的玻璃質感和流暢細膩的動畫效果都讓它可以成為比肩 Google Pixel 上原版 Android 15 的存在。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我記憶中在 Find X8 的發布會上,OPPO 提到了一個 ColorOS 15 上「流暢雙引擎」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依靠極光引擎實現并行繪制架構,為系統解決動畫卡頓和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潮汐引擎負責硬體性能優化和硬體資源調度,二者相互配合達到手機使用過程中的極致流暢。
而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我也的确在上手 Find X8 的第一時間就感受到了 ColorOS 15 帶來的順暢感,區别于關閉動畫效果的那種 " 傻快 ",新系統帶來的感覺用 " 縱享絲滑 " 來形容更加合适。
既然選擇用 Find X8 替換 iPhone,那麼就不能不提和 iOS 的互動問題。Find X8 不僅支持打開多數 MacOS 和 iOS 的專屬檔案,還可以輕松的利用浏覽器與 Mac 進行檔案傳輸。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而在手機端檔案傳輸上,OPPO 互傳不僅支持和絕大多數 Android 系統的手機進行檔案互傳,在 iPhone 下載 O+ 互聯之後,也可以像使用隔空投送一樣輕松的進行 " 一碰傳 ",無論是 Find X8 還是 iPhone 拍攝的 LivePhoto 在進行互傳之後,與另一台設備上都可以正常播放,數據完全不會受到影響。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iPhone 上有靈動島,Find X8 則有流體雲。
與上個版本不同,新版的作業系統新增了很多第三方 App 的支持,智能判斷用戶當前需要查看的實況信息并顯示,像我常用的餓了麼、滴滴打車、航旅縱橫、音樂播放等功能都已經完美支持,配合桌面小組件小布建議,OPPO Find X8 有着比 iPhone 更加舒适的體驗。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OPPO 另一大留住用戶的殺手锏,是生态與配件
可能很多用戶覺得不重要,但這是我最終選擇 OPPO 的一大原因。
在文章的開頭我提到過,蘋果之所以能夠留下大量的用戶,除了這麼多年以來的 " 使用習慣 " 之外,軟硬體生态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AirPods、Apple Watch、iPad 與 iPhone 之間的生态捆綁,困住了一個又一個想要離開的用戶。而 iPhone 恐怖的出貨量也讓電商平台上充斥着琳琅滿目的配件生态,結果就是 iPhone 用戶比 Android 用戶在第三方配件、手機殼等產品上有着更多的選擇。
老實說,國產旗艦機現在各家做的都不錯,但是最大的問題還是周邊配套的殼膜太少了,好像也只有 OPPO 舍得在這上面下本兒去做。
今年 OPPO Find X8 系列無論是官方殼還是合作款顏值都非常高。難能可貴的是,官方配件完美兼容 MagSafe 生态,品牌自己還花重金研發了磁吸散熱背夾和磁吸充電寶,這背後都是高昂研發成本在支撐,這很難得。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有了 Magsafe 生态的支持,之前我給 iPhone 買的無線充電器、充電寶以及磁吸卡包等配件都可以完美的在新手機上繼續使用,這對于用戶來說顯然是一件非常值得稱贊的好事兒。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而對于習慣了全家桶的用戶,OPPO Watch 4 Pro 、OPPO Enco X3、OPPO Pad 3 Pro 這些 " 配套設備 " 湊齊之後,一套不輸蘋果生态,甚至流轉率更高的全場景生态流程就呈現在了用戶的面前,在完成數據遷移之後,我只習慣了 3 天就完全不想念此前的蘋果設備了。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OPPO Pad 與手機跨屏互聯後帶來的便利體驗,更是此前使用 iPad 與 iPhone 完全無法想象的。
寫在最後
自從畢業後可以自己選擇買什麼手機以來,iPhone 一直都是我的主力設備。工作原因讓我嘗試過幾乎市面上所有的旗艦 Android 產品,但每次在新鮮勁兒過了之後,我都會義無反顧的重新回到 iPhone 的懷抱。
而在使用了近兩個月 OPPO Find X8 之後,我首次有了 " 不想換回 iPhone" 的想法。
雖然定位标準版,但 Find X8 絕對是一台當之無愧的 " Pro 殺手 "。
無論是輕薄的手感、優秀的影像體驗、強勁的信号表現,亦或是系統級 AI 帶來的使用便利,都是它能夠讓我 " 樂不思蜀 " 的原因之一。
至于性能和續航方面,由潮汐引擎 + 天玑 9400 的天作之合,配合 5630mAh 大電池以及 80W 有線 +50W 無線的補能套裝,可以說當我下定決心用它替換 iPhone 的那一刻,體驗就變得非常精彩了。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對于國產廠商來說,這些年來 iPhone 逐漸失去的市場份額是非常重要的戰場。網友們把 OPPO Find X8 系列稱之為 " OPhone " 并只是一句調侃,它真的在以軟硬體生态構建獨屬于自己的 " 新 " 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