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銀十”,新車賣瘋了,歡迎閱讀。
" 賣瘋了,新車賣瘋了!"
經歷了北京時間 11 月 1 日,主機廠們争先恐後發布終端成績單的盛況。文章開篇的一句話,俨然成為了大多數見證者由衷的感觸。
從一大早七點多鍾便按耐不住的官宣,品牌首次月銷突破 1 萬輛的阿維塔開始,到晚上八點多鍾最終壓軸出場的告知,品牌首次也是中國車企首次月銷突破 50 萬輛的比亞迪結束,這場表演足以稱得上 " 史無前例 "。
而各家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關鍵詞,便是 " 創下新高 "。
也恰恰基于這樣的背景,本來都說什麼 " 金九銀十 "。可結合目前的架勢,剛剛過去的 10 月,極有可能成為全年之中最耀眼的存在。
雖然具體數據還未正式出爐,但根據乘聯會的預測來看,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約為 220 萬輛左右,同比去年大幅度增長 8.2%,環比層面則實現 4.3% 的增長。
反觀備受關注的新能源車零售銷量,或将達到 115 萬輛,同樣環比實現 2.4% 的增長。對應的滲透率約為 52.3%。換言之,繼 7 月、8 月、9 月之後,繼續保持穩定突破 50% 大關。
至此,單論表象,中國車市的确處在一片欣欣向榮之中。由此必定會有讀者好奇,為何 10 月的整個大盤會這般 " 炸裂 "?
其實,答案無外乎兩方面的原因。
首先,國慶小長假的催化與國家購車政策的助推。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來看,今年 9 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 3.2%,增速較上月增加 1.1 個百分點,總體消費市場實現平穩增長。
随着各地消費品以舊換新加力措施落地,汽車、家電等以舊換新相關商品銷售表現趨好,汽車類消費品零售額在 9 月實現同比 0.4% 的增長,扭轉了連續六個月的下降态勢。
而到了國慶小長假期間,各地報廢、置換補貼申領仍十分火爆,報廢補貼申請量仍居高位。部分地區也在節前出台可與報廢和置換補貼疊加的地方購車補貼,進一步拉動了該時間段内車市熱度增長。
另外,根據經銷商端調研顯示,這七天的終端到店客流提升顯著,整體趨勢好于去年同期。為此,筆者也借自駕出遊的機會,走訪了台州、寧德、泉州、溫州幾座沿海城市的新車銷售情況。
發現很多行業公認的熱門品牌,無論直營商超店,還是授權 4S 店,都能夠用人頭攢動來形容。與此同時,與許多消費者交流後發現,他們不僅僅是利用休息時間單純的來試駕體驗,而是拿着真金白銀準備即刻下定鎖單。
" 今年,舊車補貼的力度确實挺大,上半年我一直在觀望售價 20 多萬元的純電 SUV,想把手裡這輛開了快 10 年的大眾途觀置換掉。剛好 9 月,趕上好多符合需求的新產品上市,所以趕着放假就來詳細對比看一看比較心儀的極氪 7X、智界 R7 還有樂道 L60,誰好就買誰,争取年底之前能提新車。"
絕不是杜撰,這樣一段令人頗為印象深刻的話,真真切切的來自于調查過程中與一位大叔的交流。從他的回答中,除了可以感受到國慶小長假的催化以及國家購車政策的助推,第二個維度的原因同樣已經被全盤托出。
各大車企,10 月的炸裂銷量與 9 月的瘋狂推新,其實是前後腳的依托關系,或者說是相輔相成的。
根據《汽車公社》的相關統計,短短 30 天内,便有超 40 款產品進入到中國車市。從 7 萬多元到 50 多萬元,從轎車到 SUV 再到皮卡,從國產車到進口車,幾乎一應俱全。
最誇張的時候,一天之内便有 8 位選手争先亮相。
至于如此 " 扎堆 " 的本質,還是由于各家主機廠想要利用好最後四季度的熱浪,調用手中的現有資源,力所能及的打好所謂的收官之戰,為今年盡量畫上一個還算欣慰的句号。
十分慶幸的是,大部分品牌的努力沒有白費,很快得到了正向反饋。" 銀十 " 的異軍突起,更像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奈何,過往經驗告訴我們,越是表面看似光鮮亮麗的東西,往往背後越是隐藏着暗潮湧動,新車賣瘋了的中國車市也不例外。
眾所周知,今年的 " 價格戰 " 可謂打得愈演愈烈。各大主機廠為了争奪份額,紛紛采取了 " 降價還加量 " 的策略。
如此做法,雖然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潛客的購買欲,但同時也嚴重壓縮了它們的利潤空間。結合相關統計,1-9 月汽車行業的利潤總額僅為 324 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了 28.5%。
而 9 月的利潤率更是只有 3.4%,這不僅是今年以來最低的一個月,也是近 4 年以來第二低的月份。
為此,不禁擔心,銷量一片大好的 10 月會變得更差嗎?畢竟,一旦賣車無法賺錢,對應的商業模式便會迅速進入到惡性循環之中。
另外,值得警惕的是,如果你細心觀察北京時間 11 月 1 日争先恐後發布終端成績單的具體組成,要不就是飽受關注的新勢力造車,要不就是摧城拔寨的頭部傳統自主車企。
相比之下,合資品牌顯得尤為的安靜。
這也恰恰反映出一個扎心的事實:中國車市的格局,正在發生徹底的颠覆。當下,随着電動化轉型的浪潮變得不可逆轉,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的我們,沒有任何懸念的掌握了絕對話語權。
反之,曾經呼風喚雨的合資品牌紛紛陷入泥潭。其中,德系、日系處境稍好,美系、法系、韓系前景堪憂。經歷了 " 銀十 " 的洗禮,情況好似還在加劇。
而我總在思考一個問題:" 它們的敗下陣來,究竟是好是壞?"
或許,站在媒體的角度,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站在整個汽車產業的角度,都會有完全不同的答案 ……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汽車公社 "(ID:iAUTO2010),作者:崔力文,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