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汽車品牌來來往往,但梅賽德斯-奔馳始終在這裡,歡迎閱讀。
導語
Introduction
當行業陷入内卷式競争時,奔馳選擇回歸本質:用 139 年的工程積澱,以開放姿态擁抱中國市場的數字革命,在智能化的浪潮中,重新诠釋 " 汽車發明者 " 的時代價值。
當前的中國汽車市場,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結構性變革。新能源滲透率突破 40%、自主品牌市占率超過 60%、智能輔助駕駛技術進入城市 NOA 普及階段 ...... 顯然,這場由電動化和智能化驅動的產業革命,正在重塑全球汽車產業的權力版圖。
作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豪華品牌,梅賽德斯 - 奔馳在 2025 年上海車展前夕,在一場媒體專訪中,再次強調了其 " 在中國,為中國 " 的戰略宣言,并展示其面對產業變局的解題思路及其作為百年豪華品牌的創新活力與戰略定力。
面對中國市場的激烈競争與行業變革,梅賽德斯 - 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Ola K ä llenius)與負責大中華區業務的董事會成員佟歐福(Oliver Th ö ne)接受了汽車公社的專訪,深入解讀了奔馳如何以 " 中國速度 " 加速本土化進程,同時以 " 奔馳标準 " 守護豪華本質。
" 汽車品牌來來往往,但梅賽德斯 - 奔馳始終在這裡。"
康林松在受訪時的這句話讓人印象深刻。這句在輕聲細語間流露的話,對奔馳自身的發展和行業的洞察則是深遠的。因為這不僅是梅賽德斯 - 奔馳在華發展的宣言,更是對行業劇變的回應——當中國汽車市場格局加速重構時,奔馳選擇以品牌史上最大產品和科技攻勢破局。
技術突圍到生态進化
眾所周知,車市競争的本質确實是產品的競争,這一邏輯在汽車行業百年發展史中反復被驗證。無論是燃油車時代的巨頭更替,還是新能源時代的格局重塑,最終勝出的企業無一例外都建立在產品力的堅實基礎上。
梅賽德斯 - 奔馳深谙其道。在面對中國市場競争态勢的風雲突變時,梅賽德斯 - 奔馳毅然決然的将重心聚焦到產品的更新換代之上。
以全新純電長軸距 CLA 為例。全新純電長軸距 CLA 的發布,标志着奔馳在電動化技術路線的關鍵轉折。而在康林松看來,搭載了全新打造的電驅系統的奔馳 CLA" 無論從效率還是從充電表現方面來講都是同級别的标杆。"
因為該車無論是從純電車型最為關注的續航還是當前市場熱度非常的智能化上,都有着行業标杆的科技和标準,是 " 在中國、為中國 " 理念下打造的迄今以來最為智能化的一款奔馳車。
例如,在續航上,全新純電長軸距 CLA 在 CLTC 工況下的續航裡程達 866 公裡,10 分鍾充電最高可達 370 公裡續航;電耗水平上,10.9kWh/ 百公裡的電耗水平,優于同級競品;安全上,采取全面的熱管理措施,獲得中國電動汽車火災安全指數五星認證,動力電池熱穩定性滿足 2026 年生效的新國标要求,延續了對安全校準的極致追求。
如果說三電系統展現的是傳統造車勢力的功底,那麼 MB.OS 智能架構的落地則顯示了奔馳轉型的決心。
這套奔馳自研架構實現了從車控網域到娛樂網域的全面打通,全新純電長軸距 CLA 是首款搭載該架構的車型,無論是智能輔助駕駛系統還是信息娛樂系統都具有非常強大的算力,而且提供了非常精彩的沉浸式數字體驗。
全新純電長軸距 CLA 的發布,标志着奔馳在電動化技術路線的關鍵轉折。這顯示在它從能效革命、高壓快充和安全冗餘上實現產品代差。而佟歐福還補充道:" 我們不斷追求中國速度,也始終嚴格遵守梅賽德斯 - 奔馳标準。比如說在全新純電長軸距 CLA 上,無論是在智能水平、整車開發和設計,都可以看到我們對最高安全标準的堅持。"
不僅是全新純電長軸距 CLA 和 MB.OS 智能架構的深度本土化,包括後續 Vision V 概念 MPV 的發布,都彰顯着這家百年車企對中國市場的戰略重構。
" 我們在 MPV 市場看到了更多的機會,決定擴大業務布局和產品種類,特别是前後雙座的版本,提供超大的空間和更加私享的豪華體驗。" 康林松說道。
無疑,随着 Vision V 概念車的發布,奔馳正式吹響進軍電動豪華 MPV 市場的号角。
目前,這個曾被忽視的細分市場正在成為消費更新的焦點,而奔馳的布局直指該市場的場景定義、技術降維和服務創新等痛點。例如,Vision V 為用戶提供 " 私享貴賓廳 " 般的豪華尊享空間,這背後是奔馳早已直擊真相——豪華不是參數的堆砌,而是細節處的精神共鳴。
随着中國車市的競争愈發激烈,產品競争也正在從單一車型比拼,更新為技術儲備、體系效率、用戶洞察的系統戰争。而那些能同時駕馭技術創新節奏與用戶價值深度的企業,将有機會在新一輪產業變革中建立新的競争秩序。奔馳正在朝着這個方向頻頻發力。
奔馳始終在這裡
梅賽德斯 - 奔馳除了關注宏觀層面的產品更新乃至發展戰略,至于細微處和舞台背面的研發層面,同樣鑽研有道。
就拿國内市場上非常豐富的停車場景來說,在康林松看來," 如果在中國能夠開發出成功的泊車系統,基本就能夠适應世界上其他市場的需求。" 這不僅體現了奔馳對車市細微處的洞察,也是其 " 在中國,為全球 " 策略的體現。
2014 年之前,奔馳以國產化适配為主,聚焦長軸距、座椅柔軟度等顯性需求;2014-2022 年,奔馳在北京建立起德國以外最全面的研發中心;2022 年至今,奔馳上海研發中心啟用,形成 " 北京主攻整車和新能源技術,上海專注智能和前瞻設計 " 的雙核架構,中國團隊主導的自動泊車技術已反哺全球車型。
奔馳在華研發體系的演變,映射着其對中國市場認知的深化。這種轉變的背後,是中國市場角色的根本性轉變——從 " 最大單一市場 " 更新為 " 全球創新樞紐 "。
包括梅賽德斯 - 奔馳新的虛拟助理的語音互動模塊、新的泊車輔助系統和下一代後排娛樂系統,中國團隊将主導越來越多的創新研發,成果也将推向全球市場。這種 " 在中國,為全球 " 的反向創新,正在改寫跨國車企的研發權力結構。
而正是這種從宏觀到微觀、從產品到戰略,從本土研發到全球反哺的具像化展現,才得以讓奔馳中國生產研發 20 年,在全球汽車產業之林裡屹立 139 年。如果用康林松的話來說就是 " 汽車品牌來來往往,但梅賽德斯 - 奔馳始終在這裡。"
面向未來,為了繼續實現 " 奔馳始終在這裡 " 的壯志豪言,奔馳面對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的優勢,也展現出靈活務實的合作策略。
通過與寧德時代合作、投資 Momenta 和引入字節旗下豆包大模型等舉措,奔馳主動出擊應對車市變革。因為奔馳知道,當前價格戰本質是產品同質化競争的外顯,當行業進入淘汰賽階段,真正具備模塊化平台能力、軟體定義汽車能力、生态整合能力的企業,将獲得二次增長曲線。
站在中國車市發展的俯瞰視角,康林松發現了 " 這裡的創新速度令人敬畏 "。對于梅賽德斯 - 奔馳而言,中國市場既是試煉場又是創新源——既要應對 " 蔚小理 " 的正面衝擊,又要留意特斯拉的持續降價,還要在華為、小米的生态攻勢中保持品牌調性。
但真正的豪華永遠不會被參數定義。當行業陷入内卷式競争時,奔馳選擇回歸本質:用 139 年的工程積澱築牢安全與品質的基石,以開放姿态擁抱中國市場的數字革命,在電動化與智能化的浪潮中,重新诠釋 " 汽車發明者 " 的時代價值。
而當我們回望即将過去的上海國際車展,梅賽德斯 - 奔馳展台上,全新純電長軸距 CLA 的流線型車身折射出微妙的光譜——這抹富有中國韻律的斑斓色彩,既似江南水鄉的煙雨氤氲,又若賽博空間的數字流光,恰如其分地隐喻着這個 139 歲德國工業巨擘的東方嬗變。
同時,在這場 " 汽車產業諾曼底登陸 " 的中國市場變革中,梅賽德斯 - 奔馳集團董事會主席康林松與掌舵大中華區的佟歐福,猶如兩位戰略家,在 " 奔馳标準 " 與 " 中國速度 " 的辯證關系中,演繹着一個豪華品牌在汽車工業中的變奏,并續寫 " 奔馳始終在這裡 " 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