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面對全球供應鏈動蕩,制造業出海的三個應對之道,歡迎閱讀。
文|四分儀 Quadrant,作者 | 一十,編輯 | 孫迩溪
近兩年來,地緣政治衝突頻頻發生,從 2018 年的美中貿易戰,2022 年的俄烏戰争,到 2023 年的巴以衝突,再到今年俄烏、巴以等區網域戰火持續,美國、印度、墨西哥等超過 50 個國家和地區舉行選舉,牽動全球超過一半人口。
國際衝突和大選更迭,已注定了 2024 年依舊是充滿不确定性和挑戰的一年。國際貨币基金組織預測今年全球通貨膨脹率高達 5.8%,顯示通脹壓力仍大。世界經濟論壇 ( World Economic Forum ) 預測,今年地緣政治将是影響世界經濟波動的主因。地緣政治衝突正對全球供應鏈造成重大衝擊,并最終傳導到全球經濟的各個層面。
身在全球化時代,任何區網域的地緣衝突和產業鏈變動,都可能影響到企業的市場布局和業務發展。四分儀智庫梳理國内外產業專家觀點,從戰略布局、團隊管理出發,梳理出企業在當今供應鏈動蕩形勢下的三個 " 應對之道 ":
1、重點關注 " 财務規劃 " 和 " 碳排放 ";
2、在 " 生意的擴展 " 與 " 風險的預判 " 之間做好取舍;
3、打造員工國際視野,提升跨文化管理能力。
重點關注 " 财務規劃 " 和 " 碳排放 "
供應鏈動蕩之下,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正在美國發生的產業轉移。美國在疫情期間發現其高達 60% 的藥品來自中國,并由此決定将重要的制造業移回美國,并将全球供應鏈重塑為 3 個核心圈:最内圈是拉回美國生產 ( reshoring ) 、中間則是在墨西哥或加拿大的近岸外包生產 ( nearshoring ) 、最外圈是友岸外包 ( friendshoring ) ,生產地在印度或東南亞。
其中,芯片半導體智造產業如台積電被要求到美國設廠;電動車制造產業則是基于 2022 年的《降低通貨膨脹法》,要求電動車電池零件需 50% 在北美地區 ( 美國、加拿大、墨西哥 ) 生產或組裝,以推動當地制造商獲得每輛車 3750 美元優惠。
這波供應鏈遷徙讓國内出海企業迎來了新的市場布局變化。目前,全球有四個區網域正在成為供應鏈轉移的 " 聚集地 ":
1. 東南亞:許多國内制造業正在同步前往越南、印尼、泰國和菲律賓設廠并實現本地化銷售;
2. 印度:崛起中的國度,擁有 14 億人口消費市場、年輕勞動力等優勢;
3. 中歐和東歐:距離歐洲腹地市場更近,能夠符合歐盟要求實現屬地化生產。如電動車大廠比亞迪正在加碼投資匈牙利,以避開歐盟對于中國電動車產業的限制;
4. 中東:沙特阿拉伯等國正在成為數字化建設領網域的新興市場,從國家政策層面推動願景 2030 ( Vision 2030 ) ,積極建設智慧科技城,促進經濟多元發展、開放外來投資等。
挑戰的另一面是機遇,也是陣痛之下改變的動機。正是因為這波供應鏈動蕩和全球產業轉移的嚴峻考驗,大量國内供應鏈制造企業才真正且主動邁向全球化:過去将工廠僅設在中國境内、市場依賴國内腹地的時代已行将結束,當下的全球產業重組、各地政策要求、大型客戶招采要求和海外供應鏈遷徙迫使中國制造企業群體跟随國際市場的這些變化趨勢,布局全球設廠,在東南亞、中歐、東歐和中東等地區開拓和發展業務,并不斷優化跨國組織管理與海外市場業務洞察,增強面對諸多變化的主動性。
另一方面,供應鏈轉移、海運費用增加都必然會導致成本提高,加上各成熟市場 ESG 監管要求正日趨嚴格,企業要優化生產模式,包含對于環境友好的技術研發投資、為符合法規更新的設備、額外管理的投入等等,都将帶來長期的成本上升。
如今的制造廠商們已不能像過去一樣,過度集中單一客戶。過去,國内 " 果鏈 " 企業憑借低廉的勞動力和穩定大單,依靠專門制造蘋果的產品,就可以實現穩定成長。但在供應鏈動蕩的情況下,貿易制裁、戰争爆發等因素,給企業發展帶來更多不穩定性。這種情況下,企業要預設很多情境,在選定供應鏈或規劃的時候,必須要設想,某地如果發生戰争,或是當供應商受到貿易制裁時,有什麼樣的替代方案。
因此,企業從訂單、原材料、工廠生產皆要分散來源,且要先行談好價格區間,致使未來如果缺貨的話,能夠保證供應充足并拿到最合适的價格。需要注意是,轉移、繞道、改變單一產地都将提高成本,遷廠評估前一定要做好詳細的戰略布局、财務規劃。
企業在跨國設廠時,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财務規劃。各國為吸引投資大多會推出一些優惠政策,比如稅收減免、财政補貼、租金優惠等,尤其發展中國家為了吸引外資,會推出節稅方案和讓利政策,并成為出海企業可以争取的權益。圍繞這些優惠政策的調研與談判,企業可以考慮聘請專業的外部财務人員參與其中,既能相對節省成本,也能盡力規避不同維度的風險,更加全面地考慮海外财務規劃。
制造類企業在海外設廠時,往往可優先參考與中國籤訂租稅協定的國家,尋找有租稅優惠的地方設立生產基地,比如新加坡、匈牙利等地,減免重復交稅,也可以考慮有關貿易協定的跨區網域聯盟,例如東盟,成員國包括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這些地區互相進出口都享有優惠,針對貨物的銷售可以免除關稅,增加财務規劃空間。
除了财務規劃,企業需要關注的另一個問題是 " 碳排放 " 和可持續生產。麻省理工學院氣候網站 ( MIT Climate Portal ) 在《碳定價》 ( CarbonPricing ) 一文分析,當各國政府實施碳定價 ( Carbon Pricing 為排放的二氧化碳定出價格 ) ,溫室氣體排放的環境成本,便會内化到化石燃料的價格中,當企業或個人使用化石燃料,就要支付一定的碳排費用。這整個過程,增加了化石燃料的生產、運輸和消費成本,提高最終價格,也牽動全球能源市場的供需關系。
能源地緣政治不僅牽涉到能源產業,所有企業生產運營時,都會需要使用到能源,當下能源供給短缺、不均、成本上升的情況下,企業需要 " 逐能源而居 "。
也就是說,國際能源和礦產形勢的變動,是企業經營者必須時刻關心的議題。了解能源地緣政治對產業的影響後,企業就能做出相對調整,最主要是海外發展策略可以觀察能源變動,選擇對自己有利的國家設點。
《富布斯》 ( Forbes ) 在《特斯拉在中國開設儲能超級工廠》 ( Tesla Opening Battery 'Megafactory'In China ) 一文提到,特斯拉去年底在中國籤署 " 儲能超級工廠 " 儀式,預計每年生產 1 萬台超大型商用儲能電池,就是受到能源版圖影響。
其中,中國產業政策尤為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包括對電動車的補貼、建設大量的充電設施,這些都是特斯拉進駐中國的原因。同時,中國擁有豐富的稀土元素也是锂電池的關鍵材料之一,對于依賴稀土資源的電動車產業來說,确保稀土供應的穩定性也是其中一個重要考量。
另一個例子是,韓國三星電子去年在越南河内斥資 2.2 億美元打造研發中心,擴大投資與生產線。麥肯錫在《讓再生能源觸手可及:越南的高風險支點》報告指出,越南政府着重于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減少對煤炭的依賴并提高國家能源安全,這些承諾在減少碳、降低石化燃料趨勢下,都會吸引更多企業投資。
在 " 生意的擴展 " 與 " 風險的預判 " 之間平衡取舍
全球化的年代,企業就像在平坦的道路上開車,速度愈快愈好;但目前地緣政治風險引發的供應鏈動蕩中,随時都會有新的風險因素產生,企業應當求穩而非求快。
地緣政治衝突的後果難以預測,不僅影響着正在加速出海主動布局國際市場的中國企業,也影響着傳統意義上的全球化制造商,如美國海關曾以 " 零件涉嫌違反對華制裁 " 為由,扣押約 1000 輛保時捷、數百輛賓利、數千輛奧迪,其中導致福斯制造汽車集團必須緊急替換相關零件,進而延遲了入關交車時間。
即使生產流程與產品符合規定,也有可能遇到 " 狙擊 ",比如某制造企業近期拿下美國企業的訂單後,原本要銷往伊斯蘭國家,卻發生巴以戰争,基于美國支持以色列,讓伊斯蘭國家發起抵制美國貨運動,導致 1600 萬美元的訂單只能被迫取消。
四分儀智庫梳理近期國内外產業觀察者和專家建議,總結出強化企業出海韌性的幾個建議:
1、建立護城河:通過品牌、技術、成本優勢、網絡效應等,建立競争優勢;
2、做好取舍:在 " 生意的拓展 " 與 " 風險的預判 " 間平衡取舍,求生存也要求安全;
3、謹慎過度擴張,杠杆太大而削弱韌性,充分考慮地緣政治波動因此而引起的周轉不及。一言以蔽之:降低杠杆更安全。
圍繞建立業務能力的護城河,中國台灣的時碩工業總裁黃亞興曾對海外财經媒體表示:" 非戰之罪,精密機械加工金屬零件從業者有親身之痛。地緣政治會引發長鞭效應 ( bullwhip Effect ) ,需求訊息在供應鏈中從下遊向上遊傳遞時,會產生扭曲和放大效應。例如,全球前幾大自行車廠都預測不了顧客需求,時碩身為供應鏈上遊,會受到更大影響。大家都看不清楚全局,他們能做的,只有盡量強化庫存管控。" 因為俄烏戰争、美聯儲 ( Federal Reserve System ) 的升息政策等因素影響,市場需求降低,使半導體與自行車產業客戶去庫存,時碩的訂單被連帶減少,2023 年時碩營收同比降低 16%。
企業難以控制全球變局時應對方式是回歸基本功:打造高附加價值產品以及多元產品線。時碩的應對策略也是同樣:公司跨足的市場包含汽車零件 ( 安全系統、傳動系統以及新能源車 ) 、 工業應用產品 ( 流體、氣體控制系統、半導體設備相關金屬制品、高端自行車零組件 ) 、航天產業等。如此一來,即使產業題材更迭,公司仍能靠多元產品線分散風險,工廠布局也是一樣,除了中國大陸的工廠布局,也要在東南亞地區設廠,提升對突發事件的抵御能力,增強企業供貨的多元備選能力。
除了對企業本身 " 硬實力 " 的打造,企業在全球化業務布局中,只有做出符合長期戰略目标的取舍,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擁有更長期的韌性。比如英特爾在 2023 年的一系列全球市場戰略動作,體現了其在 " 生意的擴展 " 和 " 風險的預判 " 之間的取舍和平衡:
面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緊張和地緣政治風險,2023 年初,英特爾宣布将在亞利桑那州投資 200 億美元建設兩座新的晶圓廠。盡管在美國建廠的成本遠高于亞洲,但英特爾選擇了優先考慮長期的供應鏈安全、穩定和地緣政治風險,而不是短期内可能更低成本的海外擴張選項。與此同時,英特爾也在重新審視其業務組合,以更好地專注于核心業務。
2023 年中期,英特爾宣布将其 NAND 閃存業務以 90 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韓國的 SK 海力士。這一決定是英特爾戰略調整的一部分,旨在将資源集中在其最具競争力和戰略意義的核心業務上,包括處理器和數據中心業務。
NAND 閃存業務盡管有一定的市場和利潤空間,但相較于英特爾的核心業務,其戰略重要性較低。通過這一剝離,英特爾能夠減少資本支出和運營復雜性,從而将更多的資源和精力投入到核心業務的研發和市場擴展中。
剝離非核心業務後,英特爾在處理器和數據中心市場上采取了一系列進一步的戰略措施,強化其市場地位。通過集中資源,英特爾在技術研發上取得了顯著進展,發布了多款領先的處理器和數據中心解決方案,赢得了市場的高度關注和認可。
打造員工國際視野,建立跨國文化管理能力
過去一家制造廠商在海外市場各地發展,更多面對的是材料價格、設備價格、市場景氣度高低等等,跟地緣關系不大的風險,但在供應鏈動蕩的當下,企業需更具備國際視野的核心管理團隊,在組織架構搭建、人才培養層面,需要松綁思維、理解國際趨勢。
典型的就是全球半導體代工龍頭台積電,過去台積電把全世界的材料、設備集中在台灣,用台灣的高素質人力生產,再把產品賣到世界各地。這跟蘋果、豐田等跨國企業不太一樣,它們在各地建立工廠維持核心競争力,在各地生產,更符合一個跨國企業的用工方式。
如今,面對有些市場想賣不能賣、有些地方不想設工廠也得設工廠 , 台積電需要被迫增強雇傭預估國際地緣情勢的產業專家,而不只是半導體專家。例如,這家廠商曾于 2022 年在領英放出消息,要招募具備國際關系或政治經濟同等博士學位的人才,同時為了更好地出海設廠,也招聘具備日文、德文能力的人赴外工作。
但是,向外招聘只能解一時之急,企業内部長期的跨文化管理能力培養才是未來赢下全球市場的重點。
有企業管理專家指出,跨文化管理能力,并不是比拼員工會多少種語言,而是和不同文化碰撞時的極強理解能力,和策略性同理心(Tactical Empathy)。尤其現在國内企業與海外市場交流愈趨頻繁,并不斷接觸到跨國跨區網域的業務和人才。員工需要先松綁固有的思考框架,接觸更多國際新聞、海外市場和社會環境,或是通過企業内外部平台所舉辦的讀書會和專題講座,幫助出海團隊具備更多國際思維方式和辯證性思考的視野,從而更好地推動海外業務發展,赢取客戶心智。
圍繞管理團隊的國際視野培養層面,要結合產業面向的供應鏈知識、市場變化與地緣政治議題,為公司提供決策建議;最後則是橫向溝通,為了避免信息不對稱,要讓平行部門之間訊息高度流通,以應對快速更迭的風險。
出海企業要到全世界 " 搶人 ",就要有吸引這些人才工作的環境,管理者要考量的就是人才的輸入與輸出。從輸入面來看,首先待遇一定要能吸引外國人才。進來工作之後,海外員工若能認同企業文化,比如在日本吸納的日籍專業經理人,如果願意再外派其他國家,這樣的話,企業在管理人才上就可以多國籍化。
其次是輸出面,長遠來看,人才的交流一定會提升國際移動能力、多元文化的認知和跨領網域的溝通能力,也可能是人脈鏈結的機會。如果遍及在各國、各產業,每一個科技廠都有中國經理人的話,那麼,當中國企業想做海外創投與全球科技供應鏈時都有視窗,這就是跨領網域、跨地網域、跨文化的鏈接力。
據畢馬威發布的《2023 全球 CEO 前瞻報告》,在 1300 位大型企業 CEO 評選的 5 大風險中,地緣政治排名第一。在全球化趨勢逆轉的背景下,企業出海要做好長期 " 抗戰 " 的準備,重新審視其全球布局,增強供應鏈的韌性和多樣性,确保在突發事件中的業務連續性。
同時,出海企業也需要具備頂層、多元和外部產業視角,密切關注國際各地產業政策變化、市場洞察和大客戶心理,靈活調整生產和銷售策略,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地緣政治環境和海外市場結構。此外,全球大中型跨國企業還應不斷加強投資技術創新和數字化轉型,提高運營效率和競争力,并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加強與各國政府和海外各區網域本地合作夥伴的溝通協作,共同構建更強大的業務網絡,以适應復雜多變的全球市場環境,用更多雙眼睛和更多視角看產業。
只有這樣,出海企業才能在不斷變化的全球格局中,建立長期且穩健的跨國組織與管理能力,持續突破各地市場困難并持續發展,在陣痛中謀求生存和成長。
參考資料:
黃志芳 《國際衝突易導致斷鏈、砍單,分散產地、降低杠杆為上策》
李世晖 《打開員工視野、建跨文化環境,方能因應如去復雜的國際情勢》
傅文芳 《出走、轉移、繞道都将墊高成本,遷廠評估前别忘财務規劃》
黃亞興 《以多元利基產品布局全球市場,打造能挺過動蕩的靈活組織》
經理人月刊(中國台灣) 《變動時代的管理必修課:一次讀懂地緣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