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最高檢連發兩篇影評,羅翔:這件事真的和每個人息息相關,歡迎閱讀。
大年初一,張藝謀新作《第二十條》上映。
該片片名取自刑法 " 第二十條 ",講述的是關于 " 正當防衛 " 法條背後的公理人情。據貓眼專業版,截至目前《第二十條》累計票房 4.5 億元。
2 月 11 日和 12 日,最高檢官方連發兩篇文章點評這部電影;12 日,羅翔也發視頻稱 " 這件事真的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
主角原型找到了
據法治日報微信号報道,作為國内首部聚焦 " 正當防衛 " 議題的法治題材影片,電影《第二十條》有哪些獨特之處?在講述法治故事方面取得了怎樣的突破?帶着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電影主創團隊。
圖片來源:電影第二十條官微
" 影片講述挂職檢察官韓明人到中年,想在事業上最後拼一把,不料卷入一起分歧巨大的案件。他排除各方幹擾,守住法律底線,準确适用法律,還當事人以公道。"
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制片人張婷婷參與影片策劃、制作的全過程,據她介紹,影片以鮮活的現實題材故事、小人物視角作為切口來展示刑法第二十條關于 " 正當防衛 " 法條背後的法理人情。
圖片來源:電影第二十條官微
" 我們在創作之初就是想弘揚‘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理念,激活沉睡的法條,制止不法侵害,弘揚正義和見義勇為精神。" 張婷婷透露,影片中的案例參考了昆山反殺案、福州趙宇案和涞源反殺案等現實中真實案例。影片高度還原了現實中的辦案檢察官,他們也有工作壓力和生活中的日常瑣碎,人到中年升職的壓力、孩子升學的壓力,檢察官也有平常人的喜怒哀樂,這在電影中都以稍帶诙諧的方式真實地予以呈現。
最高檢連發兩篇影評
最高檢 2 月 11 日發布署名為紀丙學(最高檢第一檢察廳)的影評《推卸與擔當》。文章稱,我國 1979 年刑法就規定了正當防衛制度,提出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當防衛行為,不負刑事責任。正當防衛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危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酌情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為了鼓勵公民積極與犯罪分子作鬥争,有效保護公民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權益,有利于震懾犯罪分子,維護社會穩定,1997 年,我國刑法對正當防衛制度進行了修改完善,放寬了防衛限度的條件,即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是防衛過當,規定了無限防衛,即針對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可以采取無限度的防衛,即使造成了不法侵害者傷亡後果的也不負刑事責任。
徒法不足以自行,雖然 1997 年刑法規定了較為完善的正當防衛制度,但相當一段時期卻是 " 沉睡條款 "。除了法律本身規定較為原則外,涉及正當防衛的案件事實、證據也比較復雜,相當部分的案件缺少證據,影片中涉嫌故意傷害的王永強(潘斌龍飾)辯解對方揚言要弄死自己,并去車裡拿刀,也看到了對方車裡的刀,但因為刀遲遲未能查找到,導致案件認定出現較大争議。
再如,受傳統的司法理念影響,司法人員也不敢适用,影片中韓明翻找了許多故意傷害案件,一一讀給呂玲玲聽," 以前的案件都是這麼定的 "。
加之," 死者為大 "" 誰鬧誰有理 "" 誰死傷誰有理 " 的認識,客觀上也對正當防衛制度适用造成了影響,影片中死者一方拉橫幅、堵大門等一系列行為,對司法辦案造成了一定壓力。以上種種,雖然是藝術呈現,但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司法實踐中适用正當防衛所面臨的種種困難。
2018 年,昆山反殺案喚醒了刑法關于正當防衛這樣一個 " 沉睡條款 " 以後,近年來,司法機關又依法辦理了趙宇見義勇為案、河北涞源反殺案、浙江盛春平案等一批社會高度關注的正當防衛案件。正當防衛問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實際上反映出了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更高的需求。檢察機關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積極弘揚社會正氣," 法不能向不法讓步 " 的法治精神逐漸深入人心,更成為檢察官辦理這類案件必須遵循的法治理念。影片中韓明、呂玲玲等檢察官就是新時代檢察官的一個縮影,展現了新時代檢察官察微析疑、敢于擔當,注重法理情的融合,依法維護公平正義的形象。
一個個案件是沉重的,似也頗具無奈。司法作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如果失守,失去的可能就是民心。慶幸的是,正因為有韓明、呂玲玲等一批檢察官、警官堅守初心,最終使得正義得以伸張,惡行得到懲處,使得我們在沉重和無奈中感受到了希望。
最高檢 2 月 12 日又發布署名為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部副主任、三級高級檢察官劉哲的影評《法律不是冰冷的邏輯》。文章作者稱,看了《第二十條》,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它不僅是一部法律題材的電影,它更是一部屬于每個人的生活片。當然,第二十條指的就是刑法第二十條,也就是正當防衛的這個條款。這個條款是那麼熟悉,又那麼陌生。内容大致都是知道的,但是我們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它的本質含義,以及那沉甸甸的分量。它砸在人頭上,就是一個人的命運,甚至是一個家庭的命運,以及名譽、尊嚴、自由這些最可寶貴的東西。它會影響一個人的是非觀和正義感。
我們習慣性機械化地套用法條,法律就成了冰冷的邏輯。感覺形式上構成,有結果、有行為、有意圖,割裂開來在一個靜态的特定的畫面下,似乎就符合刑法的規定。但是,我們有沒有認真地思考一下犯罪的原因,一個老實巴交的人為什麼要打人,要殺人?案子辦多了,我們還有沒有耐心去傾聽犯罪的理由,查清犯罪的原因,去體會當事人的不得意之處,存一份了解之同情。
羅翔看《第二十條》回憶普法初心
12 日,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羅翔看《第二十條》回憶普法初心,也引發網友們的關注。羅翔在視頻中,就電影《第二十條》展開讨論,還科普了刑法中的正當防衛究竟該如何理解,普通人遇到類似的情況又該如何自處。
羅翔表示:" 法律中沒有理性人,只有有血有肉的一般人。我們都是不完美的一般人,因此要身臨其境帶入防衛人的立場,不要對防衛人過于苛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