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2025音樂App終極對決:QQ曲庫最大,網易評論最瘋,Apple Music最純粹,歡迎閱讀。
早上出門戴上耳機,點開熟悉的歌單,結果發現某首歌「變灰」了;喜歡的歌手推出了新專輯,但只上架了特定音樂 App…… 自從國内音樂流媒體進入版權時代,在手機上聽歌也變成了一件要「站隊伍」「講陣營」的事情。
另一方面,音樂平台越來越多,會員權益也越來越復雜:有的主打無損音質,有的強調獨家版權,有的則利用 AI 歌單、電台和用戶社群挽留用戶。但當大家都在喊「最懂你」時,究竟哪個音樂平台最适合你?
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小雷決定把這些聽起來差不多、用起來卻大有不同的音樂 App 匯聚一堂,以橫評的形式好好對比一下。
因曲庫方面的考慮,小雷此次橫評并不會單列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 2016 年騰訊已和中國音樂集團達成合作,QQ 音樂、酷狗、酷我三大品牌将共享曲庫,所以這次小雷只保留 QQ 音樂、網易雲音樂、咪咕音樂和 Apple Music(國區)這四個雲音樂軟體,Spotify、Youtube Music(YT Music)等海外音樂軟體不在此次橫評範圍之内。
音樂服務橫評,首先對比的肯定是各大音樂 App 的會員體系。
四大音樂軟體除 Apple Music 外均提供「免費會員」級别,允許用戶在非付費情況下播放免費曲庫中的音樂。即使是 VIP 曲目,「免費會員」也能播放其中的一小部分(前一分鍾或中間節選)。只有 Apple Music 采用了「強制付費門檻」:不提供「免費會員」級别,一個月免費試用期後必須付費才能繼續使用。
但同樣是付費會員,四大音樂軟體也有着不同的會員體系:
Apple Music 和咪咕音樂只提供一檔付費會員;QQ 音樂提供豪華綠鑽、超級會員檔會員;網易雲音樂提供暢聽會員、黑膠會員 VIP、黑膠 SVIP 三個級别。
其中 Apple Music 只要付費即可播放所有歌曲;咪咕音樂、QQ 音樂和網易雲音樂的「第一檔會員」可以播放除了付費專輯之外的所有歌曲。另外,QQ 音樂的「超級會員」和網易雲音樂的「黑膠 SVIP」可以播放特定付費專輯,且能解鎖更高音質的播放選項。
會員關鍵差異如表所示。
從機制上看,Apple Music 11 塊一個月的「全解鎖」方案可以說是音樂軟體中「獨一檔」的存在——一次付費、任意使用的機制可以說非常适合長期聽歌(長期開通會員)、沒有特定音樂喜好(不需要單獨購買專輯)以及對無損音樂(不需要額外付費)有要求的用戶。
咪咕音樂白金會員、QQ 音樂豪華綠鑽會員和網易雲音樂暢聽會員在體驗上和 Apple Music 付費會員類似,能解決最基本的「聽完整一首歌」的問題。但在附加功能,比如音樂網盤、無損音質、個性裝扮方面,QQ 音樂、網易雲音樂做得會比咪咕音樂要好不少。
作為音樂軟體的基石,各軟體曲庫大小直接影響着用戶體驗。就小雷個人體驗來說,背靠中國音樂集團的 QQ 音樂,在音樂版權方面絕對稱得上是實打實的第一梯隊:從 80 年代的流行金曲到這兩個月才爆火的短視頻金曲,從普通話、粵語歌曲到歐美、日韓的熱門歌單;只要歌手沒有被全網封殺,你想聽的歌曲在 QQ 音樂裡幾乎都能找到。
圖片來源:雷科技
只不過「能找到」并不意味着「能聽到」。不同于 Apple Music,QQ 音樂中存在部分二次付費的歌曲、專輯,即使是付費會員也需要額外付費。不過從好的方面看,不同于 Apple Music 的「訂閱體系」,QQ 音樂中這些額外付費的歌曲屬于用戶的「數字資產」,不僅可以下載到其他設備上,即使會員到期也能正常播放。對于大多數沒有特定音樂喜好的用戶來說,QQ 音樂同樣值得選擇。
如果 QQ 音樂的曲庫是國内音樂軟體的「天花板」,緊随其後的必然是 Apple Music。從好的方面看,Apple Music 比起 QQ 音樂不需要二次付費、沒有任何廣告、點開就能直接聽歌。但從不好的角度看,那些「二次付費」的單曲或專輯一般都是新發布的、被其他平台「限時獨占」的曲目。
Apple Music 雖然不需要對其二次付費,但必須等到其他平台「獨占期」結束,才能将其納入自己的曲庫中。另外,因 Apple 并未在中國區運營「iTunes Store」,中國區用戶也不能像其他音樂 App 用戶那樣真正「購買」音樂,更不用說把下載下來的歌曲導入到其他設備中了(自己上傳的音樂不受此限制)。
盡管 Apple Music 機制上決定了中國區用戶無法真正購買音樂,但背靠 iTunes 時代與各大音樂發行商的良好合作關系,Apple Music 的曲庫同樣豐富,英語、日語歌曲都相當齊全。而且 Apple Music 是一個全球性的音樂平台,對于國内獨立音樂人來說,上架 Apple Music 意味着登陸全球市場。所以在 Apple Music 上,我們也能找到不少國内獨立歌手的歌曲。
而在古典樂方面,Apple Music 更是其他音樂 App 難以超越的存在:本身 Apple Music 就有着全球首屈一指的古典樂曲庫,專門設計的 Apple Music 古典樂還針對古典樂「作曲 - 目錄編号 - 指揮 - 演奏」體系做了極為詳盡的數字标籤,在體驗上遠超其他音樂 App。
和 QQ 音樂(背靠中國音樂集團)和 Apple Music(背靠 iTunes)相比,網易雲音樂在曲庫方面就「略遜一籌」了。熱門歌手的大熱單曲、專輯常常只有 QQ 音樂會買下,而網易雲音樂有時會其他歌手的翻唱版或現場版來「頂崗」,大家熟悉的周傑倫就是最直觀的例子。
但在小眾、獨立音樂賽道,網易雲音樂的優勢就非常明顯了。憑借多年運營的「音樂人計劃」,網易雲音樂吸引了大量獨立音樂人、樂隊的入駐。如果你對獨立歌手、獨立樂隊比較感興趣,那網易雲音樂确實更适合你。
最後我們來聊聊咪咕音樂。其實在曲庫大小方面,咪咕音樂并不占優勢,其曲庫對主流流行曲目和海外曲目的覆蓋也稍有欠缺。但和網易雲音樂、Apple Music 相比,咪咕音樂有一個難以超越的獨家優勢——咪咕音樂有着性價比最高的周傑倫曲庫。
我們知道,咪咕音樂是中國移動推出的音樂服務,而中國移動和周傑倫又有着極為深厚的合作背景—— 2003 年中國移動推出了「動感地帶」品牌,籤下周傑倫為動感地帶品牌首位代言人,并推出了《我的地盤》作為動感地帶品牌的推廣曲目。
背靠超過 20 年的合作,中國移動推出的咪咕音樂有着完善的周傑倫曲庫,自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過抛開「周傑倫曲庫」這個賣點,咪咕音樂在曲庫方面确實和 QQ 音樂、網易雲音樂有較為顯著的差距。如果你是周傑倫的粉絲,咪咕音樂在我看來可以充當一個不錯的「曲庫補充」。
當然,現在的音樂軟體早就不是簡單的「聽歌 App」,播客、有聲書、用戶社區等功能同樣重要。
毫無疑問,在用戶社區運營方面,網易雲音樂已經成為了其他音樂 App 難以逾越的「大山」。在網易雲的歌曲評論區,我們能找到煽情的、「EMO」的、有趣的、抖機靈的各類評論:有人在控訴剛分手的戀人、有人在寫現編的故事;有人分析歌曲樂理、有人分享人生經歷。
從讨論熱度上看,網易雲音樂的評論區甚至有成為另一個百度貼吧的潛力。而網易雲也乘勝追擊,打出了「網易雲評論區」「深夜 EMO」等帶有自嘲意味的網絡熱哏。可以說網易雲音樂的評論區,已經成為了和獨立音樂人、AI 推薦算法齊名的網易雲音樂「三大寶藏」。
盡管 QQ 音樂也在大力發展「評論區文化」,但和網易雲音樂相比,QQ 音樂的評論區還「稍欠火候」。不過 QQ 音樂也有着自己的獨門絕技——有聲書和播客。
2020 年,QQ 音樂與閱文集團籤署合作協定,在有聲書、訪談節目領網域展開合作;同年 QQ 音樂與中文播客平台「小宇宙」達成合作,QQ 音樂上線播客板塊;2021 年,QQ 音樂集團(TME)收購了國内著名有聲書平台「懶人聽書」,用《盜墓筆記》《鬥破蒼穹》等著名 IP 打響了其在有聲書領網域的知名度。
背靠與外部平台的合作,QQ 音樂用極短的時間打造出一個全新的音頻内容生态,在傳統的「音樂、MV、數字演唱會」之外,挖掘出了全新的内容矩陣。
相比之下,咪咕音樂只提供了基于移動業務的「視頻彩鈴」這一項附加功能。而在 Apple Music 這邊,情況甚至更糟:因蘋果體系内有 Apple Music 和「播客」App 這兩個内容渠道,所以蘋果并未在 Apple Music 中加入任何除音樂以外的内容,Android 和 Windows 平台的 Apple Music 用戶也無緣除音樂之外的任何服務。
既然說到了軟體的多平台體驗,我們也來聊聊這四大音頻 App 在不同平台上的适配情況。
目前四大音樂 App 均提供手機、平板客戶端(iOS、Android),但只有 QQ 音樂、咪咕音樂提供原生的 HarmonyOS 5 App;網易雲音樂和 Apple Music 分别要依賴卓易通和出境易運行。
電腦方面,Apple Music、QQ 音樂和網易雲音樂均提供 Windows、macOS 和網頁版。受版權限制,咪咕音樂無法提供正式的電腦版 App,電腦用戶需要使用網頁版。
除了手機、電腦,車機近幾年也成為了主流音樂終端之一。目前大多數智能車機均内置了音樂服務,盡管這些内置服務通常都是特定音樂平台的定制版,但這類車機的應用商店裡通常也會提供其他音樂 App 供用戶選擇。
目前 QQ 音樂、網易雲音樂和咪咕音樂均提供針對車機操作優化的車載版 App,而 Apple Music 只提供标準的「Android 版」安裝包。不過因 Apple Music 更遵循「标準 Android 設計」,且 Apk 為手機、平板通用版,即使在 Android 車機上安裝未經優化的 Apple Music,整體體驗也不算太差。
手機互聯方面,四款音樂 App 均支持 CarPlay,除 Apple Music 外均支持 ICCOA。不過根據小雷的經驗,部分 Android 手機在測試模式下也能通過 ICCOA 運行 Apple Music,但軟體界面可能會錯位。
既然四款音樂 App 在曲庫、附加功能和大屏互動上各有千秋,那我們也該聊聊開頭時提出的問題了——哪款音樂 App 更适合哪一類用戶?
從曲庫的角度看,QQ 音樂顯然是更适合大多數用戶的選擇。畢竟對大多數用戶來說,才華橫溢的評論區并不能替代那些想聽但搜不到的歌曲;在會員價格相同的情況下,「能聽的歌多」才是最重要的。再加上在播客、有聲書方面的内容積累,QQ 音樂完全算得上一個「全能音頻 App」。
如果你不太喜歡 QQ 音樂這種「付費會員 + 付費單曲」的機制,想要更簡單的「會員暢聽」模式,那 Apple Music 會更适合你。另外,如果你是一個古典樂愛好者,那 Apple Music 同樣是四個音樂 App 中最好的選擇。
但如果你已經買了大量 CD,可以自行上傳歌曲,對曲庫大小不太敏感,又或者更喜歡獨立音樂人,那網易雲音樂應該更适合你的口味。而且網易雲音樂的評論區已經發展成一個「自成體系」的音樂社區,即使不用網易雲音樂聽歌,去逛逛評論區也非常有意思。
至于咪咕音樂,由于曲庫實在太小,我其實不太建議大家把它當作唯一的音樂 App。但如果你把咪咕音樂當作「周傑倫曲庫拓展包」,又或者恰好是中國移動用戶,手機套餐裡自帶相關會員權益,那咪咕音樂也能當作一個不錯的備選。
不過,當我們還在糾結曲庫大小、會員權益時,音樂 App 的下一個戰場其實已經悄然轉移。随着短視頻平台對音樂消費習慣的重塑,「聽整首歌」這件事本身,正在變得不那麼重要。
比如由抖音推出的汽水音樂,就跳出了傳統音樂平台「建曲庫、搞推薦」的打法,直接圍繞短視頻片段做音樂推薦,主打「刷歌」:用戶打開 App 就是連續不斷的音樂片段 + 封面,滑動一下換一首,不用搜索、無需購買,靠的全是算法和節奏感。這種新形态雖不适合深度聽歌,但在「随便聽聽」領網域可以說根本沒有對手。
面對音樂消費方式的不斷演進,傳統音樂平台也在不斷進化。比如在 AI 浪潮下,QQ 音樂也上線了「AI 作歌」的功能,允許用戶以最低的門檻創作屬于自己的音樂。
從這個角度看,在「聽歌 App 不止聽歌」的時代,這種不斷進化的能力,或許才是奠定音樂 App 行業地位的真正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