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意法半導體曹志平:半導體離不開中國汽車,歡迎閱讀。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沈怡然 " 當前的半導體周期受多因素影響,汽車和工業市場也經歷一定波動,這兩個市場正經歷着一場深刻的轉型。" 意法半導體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曹志平認為,市場的轉型疊加周期影響,正為意法半導體及其客戶帶來機遇和挑戰。
意法半導體(STM.NYSE),這家總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歐洲老牌半導體公司在全球有 20 萬客戶,其生產的芯片遍布汽車、工業、個人電子設備、通信等。半導體業内流行一句話," 只要有芯片,就有意法半導體 "。
2024 年是意法半導體入華 40 周年。40 年來,這家公司在中國的角色發生很大變化,從剛入華時的產品銷售,逐步擴大業務版圖,最終成為中國汽車、工業、消費電子等產業鏈的重要參與者。
目前,意法半導體在中國有大約 4500 名員工,占全球員工總數的 10%,有 17 個銷售辦事處及 7 個技術創新中心,還有多個聯合實驗室。
曹志平認為,中國的汽車和工業在電氣化和低碳化方面領跑全球,這也是對半導體產生巨大需求的動力之一。未來,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人工智能數據中心電源、邊緣人工智能、工業自動化也是半導體的長期增長市場。
曹志平全面負責意法半導體在華的發展戰略和業務運營,也是這家公司歷史上首位加入執行管理團隊的中國籍成員。2023 年,他協助總部與國產芯片企業三安光電在中國合資建廠,這也是該公司首次在中國設立晶圓生產設施。" 我們希望進一步強化中國半導體供應鏈的關鍵參與者這一角色。" 曹志平說,中國市場規模大、機會多、節奏快、創新活力強,公司正探索建立一種新的合作模式,讓自己深深扎根于中國,堅持在 " 中國設計、中國創新、中國制造 " 的本地化策略。
為了更好地應對市場的不确定性,意法半導體主張多元化的產品組合策略,以降低該公司對單一市場的依賴,這也有助于發現新的市場機遇。
9 月 13 日,經濟觀察報對曹志平進行了專訪。
| 對話 |
最看重的市場機會
經濟觀察報:目前意法半導體最看重中國的哪些市場?
曹志平:主要關注中國的汽車、工業、消費電子和物聯網,尤其是汽車市場。
舉例來說,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增長趨勢意味着下遊廠商需要配備大量先進的電池管理系統、電機控制技術以及智能化、網聯化的相關電子設備。
這些設備的核心就是各種半導體器件。比如,車規級微控制器就像是汽車的大腦,負責處理車輛的各種信息并執行控制指令;功率半導體負責汽車電池管理和電機驅動,它們必須承受高電壓和大電流,保證車輛的動力輸出;傳感器用來監測車輛的速度和溫度,确保車輛的安全和可靠運行。一輛電動汽車從汽車底盤、座艙、門禁再到智能駕駛等系統都有意法半導體的產品。
當前,中國的電動汽車供應鏈也發生了一些整合變化,車廠越來越多地參與到零部件的軟硬體開發,甚至芯片的定義中。過去,我們更多扮演子級供應商的角色,如今,汽車制造商越來越傾向直接與我們溝通交流。我們已經與理想汽車、吉利汽車等中國車企達成合作。可以說,中國汽車離不開半導體,半導體也離不開中國汽車。
經濟觀察報:你如何看待中國工業市場對半導體的需求?
曹志平:我們的關注點集中在自動化、電機控制和電源與能源方面。
中國制造業正在大批量進行數字化更新,包括汽車制造、電子產品生產、機械加工、食品包裝廠。在自動化工廠中,機器人或機械臂需要微控制器來精準控制每一個動作,完成裝配或搬運。同時,工廠利用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通過有線或無線網絡與生產線上的設備相連,實時監控生產過程中的參數和狀态,比如,自動調整機器速度或改變生產順序。
意法半導體技術不僅涵蓋了工廠自動化的全部關鍵模塊,還能提供物聯網解決方案和先進傳感器,幫助工廠從傳統生產方式向智能化生產轉型。比如,為了讓工廠的操作界面更加直觀,讓操作人員可以更容易地監控和控制機器,公司還提供了一套人機互動解決方案。中國的很多頭部制造企業已經采用這些方案來優化生產流程,特别是減少了因設備故障導致的生產中斷。
經濟觀察報:節能減碳和人工智能等新趨勢是否也帶來了機會?
曹志平:電源與能源是我們在工業市場特别關注的一個領網域。中國工廠的轉型不僅要提高效率,還要降低能耗,比如支持工廠使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減少設備在非生產時段的能源消耗等。碳化矽功率半導體能在這方面發揮很好的作用。
人工智能也大量運用在工業領網域,它能改變許多工業應用的規則,比如将公司的微控制器與邊緣人工智能技術結合,在工業設備預測性維護、太陽能光伏檢測、電池生命周期管理、家電能源優化以及智慧工業、智能家居和智能樓宇的視覺等應用上,都能夠提供比之前更精确的解決方案。
新型半導體器件
經濟觀察報:新能源汽車、工業電機等新興市場的發展,是否給半導體產業帶來了新的技術和發展機遇,比如當前流行的氮化镓(GaN)和碳化矽(SiC)這兩類半導體材料?
曹志平:是的,越來越多廠商用氮化镓或是碳化矽來制造半導體器件。相比智能手機和個人電腦,汽車和工業的電子設備對芯片的耐高溫、耐高壓以及高功率處理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例如,汽車的電動機和控制系統在運行時會產生大量熱量,而電池為了節約電能,要在電能轉換過程中減少能量損失。
在自動化生產線上,機器人手臂要非常精确和迅速地動作,這要求芯片能夠即時處理控制信号,使電機能夠快速響應,實現精準的動作控制。工廠環境可能比較惡劣,是充滿灰塵、高溫或者溼度很高的,芯片必須能在這樣的環境中長期穩定工作,不能在此類環境下損壞或失效。
這些性能是傳統矽材料難以實現的,而氮化镓和碳化矽能夠承受更高的電壓和溫度,有更高的熱導率和電子遷移率,生產出來的半導體更适合在極端條件下工作。這兩類材料的流行本質上是因為半導體市場的需求正在轉變。
經濟觀察報:意法半導體是業内較早一批商用碳化矽和氮化镓材料的半導體企業,目前兩類材料是否成熟,有什麼樣的制造難點?
曹志平:這兩種技術在制造上有一定挑戰,但不在于縮小工藝節點,因為它們并不像 GPU、CPU 處理器那樣一味追求晶體管的微縮,而是要追求材料特性和制造工藝上的極致能力。
氮化镓和碳化矽兩種器件在工作時會產生大量熱量,要想保證器件的可靠性和性能,需要采用先進的熱管理解決方案。此外,由于它們通常用于高壓環境,耐高壓能力也是一個重要挑戰。要想防止高壓擊穿器件,确保長久的可靠性,必須精确控制材料的特性。
技術上成熟,但在生產過程中保證無缺陷且質量穩定并不容易,晶圓上的任何小瑕疵都可能影響電子設備的性能和成品率。與傳統矽材料相比,氮化镓和碳化矽的生產更為復雜,成本也更高。我們在歐洲投資建立了相關的制造基地,整合了從原材料到最終芯片的整個生產流程,這樣做的前期投入成本很高,但能确保每個步驟都在嚴格的質量控制之下完成。
經濟觀察報:當前,半導體的許多環節尚未出現一個明顯的反彈趨勢,氮化镓和碳化矽這類新型半導體器件的供需情況又是如何呢?
曹志平:過去兩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處于下行周期,目前市場整體庫存水位很高。在經歷了前所未有的一場芯片短缺潮之後,各個終端市場的需求和庫存也是分化的。
但對這兩類半導體,我們要做的是保障一定庫存和盡量縮短交貨時間。碳化矽的能效和性能出色,電動汽車和充電基礎設施廠商對其需求不斷增長。這兩種新型半導體也在工業領網域用于節能電源、太陽能和風能系統。氮化镓能在更高的電壓和頻率下工作,電力設備市場對它的需求日益增長。
本地化策略
經濟觀察報:2023 年意法半導體與國產半導體企業三安光電合資建廠,後來又在深圳成立了一座封測創新中心,一系列動作背後意味着什麼?
曹志平:這是我們多年來又一次在中國密集投資。公司正進行一番本地化策略,首先要在產業鏈上進行更全面的部署,與三安光電創辦合資企業是為了把碳化矽制造業務落地中國,同時也在加強和中國晶圓廠和封測廠的合作。
建立封測創新中心,有助于縮短我們產品在中國上市的時間。這也是第一個在歐洲以外設立的大型封測創新中心。
這兩次投資代表着公司的本地化策略取得了重大階段性進展。實際上,我們已經在中國多地共設立了 17 個銷售辦事處、1 座位于深圳的後端封裝測試廠以及 7 個技術創新中心,另有多個與全國各地客戶和合作夥伴成立的聯合實驗室。
經濟觀察報:随着多次投資布局,意法半導體在中國的定位是否發生了變化,接下來希望在中國供應鏈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曹志平:早在 1984 年,意法半導體的前身 SGS 微電子就來到了中國,如果從那時候算起,今年是意法半導體入華 40 周年。過去中國半導體人才比較匮乏,跨國公司在人才教育方面也提供了很多助力。未來我們希望繼續扎根中國,進一步成為中國汽車、工業、消費電子等產業鏈的重要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