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5G網絡這就過時了?一文看懂什麼是華為說的5.5G網絡,歡迎閱讀。
這兩天,萬眾矚目的 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 2023)終于在上海召開,作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展會之一,這次開幕吸引了好一大批業内外人士前來參觀。
在這場展會内,我們也發現了不少新奇玩意,如果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我們近期文章:《MWC 上海移動通信展,真一言難盡嗎?》
圖源:MWC 上海
展館内火爆,展館之外也熱鬧非凡。在 MWC 上海的開幕式上,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CFO 孟晚舟發表了 " 擁抱 5G 變革 " 的主題演講,被 " 廣為流傳 "。
不過 " 廣為流傳 " 的主要原因,并非是其中有什麼關鍵内容,而是出現了一個消費者能接觸到的新名詞:5.5G 網絡。
這消息一出,不少消費者 " 不明覺厲 ":哈?怎麼 5G 還沒用幾年,5.5G 網絡都要出來了?
圖源:MWC 上海
根據孟晚舟的說法,到 2022 年,中國 5G 用戶已經超過 5.6 億,而終端市場也已經完成 5G 方向的轉變。根據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 2022 年底,中國累計建設開通 5G 基站 231 萬個,總量超過全球的 60%。5G 用戶數在移動電話用戶中占比三分之一,是全球平均水平的 2.75 倍。5G 在工業、醫療等領網域的應用案例數量也超過 5 萬個。
5G 正走在商業成功的道路上,正在跨越從量變到質變的拐點。
圖源:來自網絡
這兩年國内 5G 的發展确實有點超乎我們的想象。區别于國外,國内有着強大的基建能力。在國外還動不動就 5G 斷網的時期,國内已經做到了 5G 網絡全面覆蓋,并且早已将目光專注到用戶體驗當中。
但當我們回想 5G 剛誕生時候的願景,是不是感覺和現在有點不一樣?
5G 的第一階段才剛剛結束
在 5G 剛剛誕生的時候,對于未來的想象多少是帶了點 " 玄乎 ",比如什麼智能醫療、無人礦區、智能物流、自動駕駛等等,總之就是一個基調:5G 的未來有着無限的可能。
但在消費者能接觸到的有限感知中,無非就是網絡可能更快一點(但沒有特别快)、延遲低一點。反而因為 5G 網絡導致設備功耗升了一截。這一切問題都是因為 5G 網絡沒有出現殺手級的使用場景,導致消費者對于 5G 的感知非常不明顯。
品玩 lu 攝
在產業角度,目前 5G 網絡所面臨的問題也比較嚴峻:首先是數據吞吐量不足,其次由于多設備的連接且導致延遲飙升,眼前我們所看到的關于 5G 產業報道均是在特定環境和特定 5G 網絡下,大範圍鋪開還是存在一些問題。
但從整體來看,這一切都可以理解。事實上,5G 正式商用也才剛剛 4 年,而移動通信技術一般代際生命周期是 10 年,5G 大發展目前正值 " 壯年 ",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除此之外,目前我們所體驗的 5G 網絡也并非 " 完全體 ",在此前 Wi-Fi 7 介紹的文章《Wi-Fi 6 都沒玩明白,怎麼就惦記上 Wi-Fi 7 了?》中,我曾寫到 6GHz 的優勢和在 Wi-Fi 中無法應用的原因,不同國家關于 6GHz 的看法大致分為三類:
一、以美國為主的,将整個 6GHz 頻段全部留給 Wi-Fi 和其他非授權技術的國家。
二、 平衡考慮 Wi-Fi 與 5G 授權頻譜的需求,比如歐洲、中東部分等地區計劃拆分 6GHz 頻段。一部分用于 5G,一部分用于 Wi-Fi 考慮。
三、 将整個 6GHz 頻段都留給授權頻譜的 5G 使用。
而我國采用的就是第三種,将 6GHz 全部劃分給 5G 網絡的策略。
在前兩天,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發布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頻率劃分規定》。在這次《劃分規定》修訂中,工業和信息化部率先在全球将 6425-7125MHz 全部或部分頻段劃分用于 IMT(國際移動通信,含 5G/6G)系統。
圖源:工信部
這意味着,在接下來的幾年,5G 的全部能力将會得到釋放,在 6GHz 的加持下,移動運營商們可以提供更大的網絡覆蓋和容量,覆蓋更多用戶。由此帶來的高帶寬、廣覆蓋和高容量的 5G 能力能夠為下一代工業 4.0、醫療健康、智能交通和虛拟現實等應用的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換句話說,真正的 5G 馬上就要來了。
5.5G 哪裡強?
上文我們說到,移動通信技術一般代際生命周期為 10 年,且由于代與代之間技術差距太大,在這十年的中間時間點,往往會出現一個新的技術标準來進行過度,比如 2.5G、3.5G、4.5G 這些就是技術過渡中的分水嶺。
在消費者能夠感知到的更新點上,5.5G 的改變大致分為三部分:加快上下行速度、無源物聯網和通信感知。
圖源:來自網絡
第一階段的 5G 體驗是千兆體驗、百億連接。而在 5.5G 中,這一指标更新為了萬兆體驗、千億連接。5.5G 的下載速率基于超大帶寬的頻譜,能夠實現 10Gbps 的下行速率。而在上行速率上,則是采用了上下行解耦技術,将上行速率提高到了 1Gbps。
在速率提高、時延下降的前提下,5.5G 網絡能夠支撐更大數據量的實時互動,比如雲 VR、數智競技、智慧醫療、自動駕駛等,一切都有了更好的基礎。
無源物聯網(passive IoT)主攻方向是在產業方面,通過 5.5G 無源物聯網的覆蓋可以識别區網域内的超高頻 RFID 标籤,這樣一來產品可以不帶電源、電池,通過網絡去識别終端位置,具備低成本、零功耗、易部署的優勢。比如無人零售店的零售商品,都可以通過搭載無源物聯網技術實現對商品的管理。倉儲物流等也能通過無源物聯網技術追蹤包裹位置。
品玩 lu 攝
根據其他媒體的采訪,一枚超高頻 RFID 的價格在幾元左右,大批量采購僅需幾毛錢,成本可以說非常低廉。
最後就是通信感知,5.5G 通過基站對電磁波的反射,來感知物體的形狀、距離和速度,定位能力能達到 " 厘米 " 級,再搭配 5.5G 的高精度網絡定位,可以輕易感知到城市的道路情況,将一切都以數字化呈現在消費者面前。
至于一些技術向的改變,比如 AI、端側計算這種,我們在本篇文章中就不着重介紹了。
5.5G 在如今所展現的部分來看仍舊是在解決 5G 的遺留問題,目前用戶的體驗距離願景還有着較大的差距,可以說:5.5G 的出現是在補全用戶對 5G 的想象。
寫在最後:
目前 5.5G 只是剛起步階段,距離全面實現商用,預計還要到 2025 年。
早在發展初期,5G 就已經從單純的上下行速度提升,轉變為全面發展的策略。第一階段的 5G 由于 4G 過渡和技術原因,導致用戶的 5G 體驗不佳,配套功能也并不健全。随着 5.5G 的出現,相信 5G 真正的實力會逐漸展示在消費者面前。
品玩 lu 攝
目前華為正在積極推動 5.5G 的發展,當然這裡我們指的并不是手機方面,而是 To B 的產品,除了華為之外,高通等上遊廠商也在為 5.5G 積極準備,相信在未來一兩年内消費者就能在手機上體驗到相應的功能。
屆時完全體的 5G 到底是什麼樣子?讓我們更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