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張江:《2012》和《後天》中的情景,可能就是未來,歡迎閱讀。
2023 年過半,俄烏戰争尚未停歇,極端天氣頻發,高溫來到了我們身邊。今年 6 月中旬的北京,連續幾天 37 度以上的高溫,随即又遭遇了超大規模降雨……
同時,量子糾纏實驗首獲諾貝爾獎,生成式模型正在攻克人類引以為傲的藝術創作領網域,室溫超導正在成為聚焦眼球的新爆點 ......
世界是一枚硬币,一面已敲響氣候警鍾,一面是新興科技的狂歡。
但我們習慣于只凝視硬币的單面,忽視了二者之間的必然聯系。所以,問題仍待解決,狂歡仍在繼續。張江老師說," 人們正踏上天堂之路,人們正走向地獄之門。《2012》和《後天》中的一些情景,可能就是我們人類的未來。"
可能你想問,俄烏戰争、極端天氣和 AI 有關系嗎?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啊。
這是一種思維慣性。學着經典物理學長大的一批人,身處的世界,卻越來越從原子的世界,轉變成了一個比特的世界。我們怎麼去思考?我們思維基礎又應該是什麼呢?
張江老師說," 我們需要一個嶄新的理論和新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那就是復雜科學。而我又為復雜科學找到了樹根般的存在,即東方智慧中的陰陽思維。"
張江老師,北京師範大學系統科學學院教授,集智俱樂部創始人,2019 年他在混沌分享的課程《復雜性思維:重塑理解世界的思維框架》赢得超 39 萬學員的喜愛,大家評價這是改變世界觀的一門課程。
本周六,時隔四年,張江老師将帶來新課,其中不僅會談復雜科學,還會引入東方智慧易經中的 " 陰陽 " 思維。幫助大家跳出局限,用更全面的跨學科視角、更接近客觀的系統思維,認知世界。基于此,他還給出了面對一系列問題的解決方案,即 " 自穩态覺醒 "。
以下是本期課程主任為大家精選的精彩觀點,提前劇透給大家:
01. 一波一波的技術,好像波浪一樣,形成了一個個 S 形曲線。而曲線出現的時間間隔變得越來越短,這是一種幂律衰減——時間間隔以幂律的形式變得越來越短。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來,重大的變革,在我們沒有反應過來的情況下,就已經來臨了。我們人類就像裸奔一樣,奔向未來。
02. 若幹現象,人工智能、氣候危機等等,都在暗示整個的人類社會、人類文明将會步入一個所謂的奇點時刻。大家能來聽我這個報告,就說明你們每一個人其實都在靠近這個引力中心、技術奇點的中心。
03. 我們需要嶄新的理論和新的思維方式,去思考人類面臨的問題。而這個新的學科,很顯然就應該是復雜科學。
04. 復雜科學裡有兩個詞我認為最關鍵。一個叫做統一性,第二個叫做湧現。
05 . 首先,所謂的湧現就是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當你把若幹簡單的事物組成整體的時候,它會冒出來一些新的特性。其次,湧現還意味着一個無中生有的過程。在 2000 多年前,《道德經》提到 " 有生于無 ",其實已經論述過湧現的現象了。
06. 當真正面對那個奇點融合的時候,一方面是技術奇點到來超級人工智能誕生,而且它可能推動人類社會進入經濟奇點。那與此同時,我們會面臨巨大的災難,是氣候危機帶來的災難。
點擊海報,立即預約課程!
07. 因為我們是人,我們不是神,所以你能看到一個熵增的世界,而熵其實是不存在的。
08. 關于熵,玻爾茲曼給出了一個很好的答案。他指出,熵就是你忽略的信息。我們人類作為觀察者,所忽略的信息,其實就是熵。
09. 我們提取信息是因為我們能在宏觀得到更強的因果,所以我們就獲得了什麼?秩序感。但是我們不要忘了,其實這類秩序的產生,伴随的是大量信息的忽略。
10. 一個復雜系統要想長期存活,就一定要保證它的熵流,也就是往外排放垃圾的速度要足夠快,這樣才能平衡它内部產生熵的速度。
11. 我想用陰陽的視角,去看一個非常重要的物理學的規律,也是復雜科學的重要規律,即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定律。
12. 復雜科學實際上并不完善,這棵大樹,它有枝枝杈杈、樹葉,但是你就找不着復雜科學的根。因為它的根不在西方科學這裡,而是在我們東方的智慧裡面。用陰陽這套理念,可能會找到它的根源。
13. 如果我們簡單地把 " 陰陽 " 簡化成一種哲學思維,整個陰陽理論就好像是個大的托盤。你就知道如何把復雜科學的若幹概念,放到相應的位置上,讓它們彼此交融成一個整體。
14. 西方文明真正的科學家其實很擁抱東方思想,我接觸過的幾個大科學家也都是這樣。作為一個東方人,有什麼不敢說的呢?我之前不敢說,是因為準備不足,對其了解太少,所以這幾年一直不停地去看古書,現在有我自己的理解了。
15. 什麼是自穩态覺醒?把我們整個地球,看成是一個智能生物體的話,這個生物體它要能夠像身體一樣進行一個自穩态的調節。讓整個地球上的人類,包括人工智能,要達到這樣的一種覺醒的狀态,這就叫自穩态覺醒。
點擊海報,立即預約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