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 “國補”範圍持續擴大,今年你買了嗎?,歡迎閱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新潮,作者:何欣、俞汶希、許子柔、陳梓茵、柯昕煜、史羽梵,編輯:史羽梵,指導老師:白淨,原文标題:《調查:你購買過 " 國補 " 產品嗎?》,題圖來自:AI 生成
你購買過 " 國補 " 產品嗎?15%~20% 的優惠,看上去的确很誘人。
南大戲文專業的原石同學最近發現電腦剪輯視頻越來越卡頓,她覺得有必要換一台新的。因為家人去年年底換過一部新手機,享受了國補優惠。所以她去一家提供國補優惠的門店買了新電腦,比原價便宜了兩千元左右。
" 唯一遺憾的是沒買到喜歡的顏色 ",在國補政策的加持下,線下店生意火爆。
線下店生意火爆(俞汶希 攝)
政策落地:國補激發市場活力
" 國補 " 是國家為鼓勵特定產業發展、促進民生消費而推出的财政補貼措施。最早可追溯到 2009 年,最初主要補貼領網域是新能源汽車,消費者購買符合條件的產品時,可享受價格減免,或通過申報獲得資金返還。當時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推動節能減排和新能源產業發展。
到 2024 年,政策範圍擴大到了家電領網域,涵蓋冰箱、洗衣機、空調等 8 類家電產品,推動了家電行業的綠色轉型和消費更新。2024 年 3 月 13 日,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針對推動大規模家電設備更新換代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提出重點實施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回收循環利用、标準提升 " 四大行動 "。
2024 年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取得了良好成效。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數據,截至 2024 年 12 月 12 日,消費品以舊換新帶動汽車更新 520 多萬輛、家電換新 4900 多萬台、家裝廚衛相關產品銷售 5100 多萬件、電動自行車銷售近 90 萬輛。
有了去年政策成效的良好鋪墊,2025 年政策進一步擴展。國家發改委、财政部于今年 1 月 8 日發布了《關于 2025 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加力擴圍實施 " 兩新 " 政策。
相較于去年,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範圍繼續擴大。享受以舊換新補貼的家電產品,由去年的 8 類(冰箱、洗衣機、電視、空調、電腦、熱水器、家用灶具、吸油煙機)增加到 12 類(新增微波爐、淨水器、洗碗機、電飯煲),單件最高可享受銷售價格 20% 的補貼。
小米門店電視補貼(俞汶希 攝)
此外還新增了數碼產品購新補貼。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等 3 類數碼產品(單件銷售價格不超過 6000 元),按產品銷售價格的 15% 給予補貼,每位消費者每類產品可補貼 1 件,每件補貼不超過 500 元。
各地區對國補政策作出了積極響應。據新華社報道,在 2024 年春節假期前,全國共有 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面啟動消費品以舊換新,實現政策銜接和資金接續。不同省份依據國家政策,制定了本土化、具體化的政策,以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順利進行。
以江蘇省為例,除 8 類家電產品外,江蘇省發改委于 2024 年 11 月 27 日率先開展 3C 數碼產品補貼專項活動。即針對手機、平板電腦、數碼相機(含機身、套機,不含鏡頭等配件)、智能手表、學習機、翻譯機、無線藍牙耳機這七類產品,可優惠產品成交價格的 15%,最高可優惠 1500 元。春節期間(1 月 28 日至 2 月 4 日),包括江蘇在内的五個地區(北京、江蘇、浙江、河南、湖北、廣東)以舊換新銷售額均超過 15 億元,位居全國前列。
2025 年起,江蘇省共有 44 類家電商品最高可以享受 20% 政府補貼,其中國家補貼家電品類有 8 類,江蘇省補貼家電品類擴充至 36 類。消費者可通過支付寶、雲閃付、建行生活、京東、淘天、蘇寧易購、抖音、微信等申領補貼資格。完成補貼資格申領後,消費者可自行選擇參與專項活動的線下經營主體或線上平台企業進行商品選購。
商家紅利:受益與執行落差
國補政策是怎麼落實的?帶着這個問題,新潮走訪了仙林大學城周邊門店。聯想、華為等品牌門店的負責人表示,國補顯著拉升了客流量和銷量,根據店員估計,光是電腦,成交量就至少提升了 20%。
華為門店客流量(俞汶希 攝)
國補政策的參與方涉及品牌方和平台,有線上線下兩個渠道。品牌方負責統一申報補貼資格和產品品類,平台(如京東、蘇寧易購)則負責整合旗下線上線下的品牌產品參與補貼。線上渠道由品牌方和平台共同管理,由于線上平台的資源整合和信息傳遞效率更高,補貼品類更完備統一。而線下門店由于資質、管理能力以及地方政策差異等因素,補貼品類可能會出現參差不齊的情況。
以小米為例,其線上門店(如小米商城、京東小米旗艦店)的補貼品類包括小米手環等產品,但新潮走訪發現,線下門店如南京仙林金鷹的小米門店,小米手環未納入補貼範圍,且每家線下門店的補貼品類都有所差異。
國補政策對消費者優惠免去的金額,一般由店家先墊付,之後政策資金會在結束後根據銷量确定金額,再回款給商家。新潮走訪的華為、聯想門店員工表示,國補雖需 " 先墊資後回款 ",但長期看能 " 聚沙成塔 " 拉動銷量,尤其對高單價產品促進明顯。
然而,在拉動銷量的同時,在商家層面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在今年 2 月 6 日,中消協發布 2024 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提出了商家漲價 " 套取 " 補貼、使用國補後不給予價保、商家原因導致消費者國補資格喪失等違規亂象。
因此,國補政策對商家的資質要求嚴格,僅限官方企業或平台參與,私人店鋪無法申請。
消費端:理性與衝動并存
國補政策切實為消費者帶來了紅利。來自湖南長沙的王女士計劃今年翻新住了十幾年的老房子。為了這次家裝換新,王女士早早就開始研究各種家電的性能、價格,國補可以說是一個意外之喜。她通過湖南省國補,購置了新的空調、冰箱、熱水器、燈具,還一并做了廚衛翻新,總計省下了兩千餘元。
在采購過程中,所有品類限購一件的政策一度讓王女士犯了難。所幸夫妻倆再加上身邊親友的幫助,讓這次翻新的采購清單得到較大優惠。
面對國補優惠,王女士相對理性,不必需的電子產品一樣也沒有買,即便是家電的采購,也在諸多品牌中選擇性價比合适的。王女士說," 自己剛好有需要,再加上國補,才是賺的;如果硬是為了國補去買,反而成了浪費。"
然而,盡管已經足夠理性,但王女士還是在國補的誘惑下,忍不住要 " 衝動消費 "。比如家裡原有的洗衣機功能正常,使用年限也不算很久,但是王女士也還是選擇購置了一台新洗衣機。
小米沒有參加湖南省國補,這是唯一令王女士感覺遺憾的事。她早早就看上了幾款小米家電,性價比高、樣式也簡潔大方。然而不能享受優惠,王女士只得将目光轉向了其他品牌。
大學生群體對國補政策了解多少?新潮的調查結果顯示,有 82.54% 的同學通過電商平台知曉政策,但對家電增加補貼品類、一級二級能效家電補貼規則等細節了解有限。這與大學生群體的消費偏好與消費能力有關,畢竟與家電相比,3C 數碼產品才是大學生的消費主場。
自今年國補政策出台以來,公眾号、小紅書、抖音等平台不乏對政策的宣傳與解釋,但部分宣傳在準确性和易懂性上還有不足。例如,部分參與新潮調查的消費者誤以為 " 捆綁銷售碎屏險 ",實則補貼與附加服務分離,另還有人因 " 規則復雜 " 放棄參與。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新潮,作者:何欣、俞汶希、許子柔、陳梓茵、柯昕煜、史羽梵,編輯:史羽梵,指導老師:白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