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難以置信:4700億超級IPO,掙得這麼少,歡迎閱讀。
鉛筆道作者丨夏雨
今年最大 IPO 出現了。
北京時間周四晚(當地時間 9 月 14 日),英國芯片設計公司安謀控股(Arm)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
截至收盤,Arm 股價上漲 24.69%,報 63.59 美元,以收盤價計算,市值為 652.48 億美元(當下約合人民币 4700 多億)——大幅超過發行估值 545 億美元,也超過了當初早先 640 億美元的市場估值。
Arm 的大老板孫正義在上市現場大談 AI,說自己是 AI 的堅定信徒,Arm 也會是 AI 的核心受益者。
不知道昨晚慷慨激昂的孫總,有沒有想起七年前收購 Arm 時同樣慷慨激昂的自己。
2016 年,孫正義的軟銀以 320 億美元收購 Arm,他告訴分析師:你幾乎可以自信地說,五年内它将增長至先前的五倍。
孫正義對 Arm 很看重:收購之後大量投入人力和研發資源,哪怕持續吃掉利潤也在所不惜。
自 2016 年以來,Arm 的營收增長了 65%,略高于整個芯片行業,但遠遠落後于行業領先者。
孫正義一度準備以 400 億美元将 Arm 賣給英偉達。監管因素導致交易失敗後,才着手 IPO。
比起孫總這些年的其他投資,比如奄奄一息的 Wework 和灰飛煙滅的 Zume,Arm 算是很優秀的投資業績了。
對于 Arm 的未來,業界是有所擔憂的。
Arm 是芯片鏈條中最上遊的企業,做兩件事:一,設計芯片的架構,也就是芯片運行的基本标準,這些标準規定了芯片如何由軟體控制。二,設計芯片的 " 核 "(也叫 IP),也就是芯片的大腦,能讓中遊芯片設計企業不用重復造輪子。Arm 将架構和 IP 授權給其他公司使用,并從中收取費用,包括一次性收費和按銷售量抽成。
鏈條中遊是芯片設計企業,它們讓芯片得以實現某些功能,Arm 主要的客戶高通在這個環節(英特爾、英偉達、AMD 也屬此類)。高通正是在 Arm 架構跟 " 核 " 的基礎上,設計出不同的芯片,用于智能手機。下遊是芯片制造企業,比如中芯國際、台積電、三星,最終安裝到手機、電腦、汽車上的實體芯片,就出自這些企業的生產線。
Arm 在消費級芯片業務已經做到頂了,你能想到的幾乎所有消費電子產品中都搭載了 Arm 設計的芯片。比如,超過 99% 的智能手機都在使用 Arm 架構。基于 Arm 設計的芯片出貨量已超過 2250 億枚 , 它希望到 2035 年達到 1 萬億枚。Arm 的增長空間很小了。
财務數據也印證着這個擔憂:2021 财年 -2023 财年,Arm 年收入分别為 20.27 億美元、27.03 億美元和 26.79 億美元;淨利潤分别為 3.88 億美元、5.49 億美元、5.24 億美元。
你可能會問:99% 的手機芯片都搭載 Arm 的授權,它豈不是想提價就提價?不是的,Arm 之所以能有這麼高的市場占有率,恰恰是它做到了極致便宜。有時候,攤到單個產品上 Arm 收上來的授權費可能只有幾美分。
已經做到壓倒性的壟斷地位,收入才這麼一點(甚至不到英偉達一個季度收入的零頭)。如何做大收入規模,也是 Arm 要考慮的。
從去年以來的 AI 熱潮,最大受益者是英偉達的 GPU,但目前 Arm 最主要市場仍然在消費級芯片。
對于以上擔憂,Arm 也在招股書上做了解釋:正在積極圍繞 AI 轉型,并将 AI 看作機會,在車用 AI 芯片中使用 Arm 授權的芯片正帶來新的市場。另外,在手機芯片上成熟的收 IP 授權費的模式正在移植到伺服器中,比如,英偉達的 Grace 伺服器芯片就是基于 Arm 的架構。
不過,業界普遍認為,現在談 Arm 在 AI 領網域的前景為時尚早。
中國市場有隐憂。中國市場貢獻的收入一度占 Arm 的 25%,中國市場的情況又比較復雜。
中國市場經營則交給了 Arm 和中資合資的安謀科技,随後 Arm 在安謀科技的股份又轉手給軟銀旗下另一家公司。在中國,安謀科技賣 Arm 的 IP 授權,收了錢按比例返給 Arm。過去幾年,安謀科技的人事權、管理權發生過嚴重的動蕩。未來也還可能有不穩定因素。Arm 也承認,一旦跟安謀科技關系出現惡化或終止合作,帶來的收入損失很難彌補。
第三個隐憂是蠶食份額的公司。包括使用開源标準 Risc-v 來設計芯片的新玩家,也包括由自己完成架構和 IP 設計的大型科技企業,比如蘋果。當然,這不算很緊迫的壓力,Arm 預計未來市場将有 2500 億美元。
未來,Arm 也不太可能跟科技巨頭做太強的綁定,因為業界已經把它看着中立的,是準公共產品。軟銀也想過提高授權費,但 Arm 的主管們據說很不配合,擔心會激怒客戶,從而在 AI、雲計算等新產品中不買 Arm 的授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