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印巴兩軍再度交火,巴鐵希望中方出面調查,為巴基斯坦主持公道,歡迎閱讀。
本月 22 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發生了一起針對遊客的事件,襲擊造成 26 人當場死亡,數人受傷。
事故發生後,印方迅速将矛頭指向巴基斯坦,認為是巴基斯坦主導的。為表重視,在外出訪的印度總理莫迪還迅速回國,宣布對巴基斯坦采取一系列強硬措施。
面對印方指控,巴方也絲毫不示弱,稱這場鬧劇完全是印方 " 自導自演 ",并試圖借此來将軍事衝突更新。
(印巴兩軍交火)
24 日深夜,兩軍就曾在克什米爾邊境地區開火,并互相指認是對方先動手的。現階段,雙方局勢愈演愈烈。從昨晚到今天凌晨,兩國士兵在克什米爾地區再次交火,印度使用輕型和中型機槍向巴軍哨所 " 無端開火 ",巴軍随後使用輕武器進行反擊。持續到今日凌晨 2 點才結束。
此次襲擊事件的發生,讓原本關系就不好的兩國,更加針鋒相對了。現階段印度一邊已經認定,兇手就來自巴基斯坦。為了報復巴方,印度直接宣布暫停實施 " 印度河水協定 ",切斷了通往巴基斯坦的水源,同時還關閉了唯一的陸地口岸,并取消對巴基斯坦公民發放籤證。
印方這一動作,就讓巴方陷入了較為被動的境地。在如此危急的情況之下,巴基斯坦一方也趕緊尋找起了幫手,一天内向中方發出兩大請求。
首先就是希望中方出面調查,為巴基斯坦主持公道。
日前,巴基斯坦國防部長阿西夫就坦白稱,巴方其實是不想讓這場衝突更新的,所以希望就景區槍擊事件,同國際調查人員開展合作。當下巴方認為,中國或者俄羅斯,甚至是西方國家,都可以在這場危機中發揮積極作用,甚至能成立一個調查小組,來調查看看莫迪總理是不是在撒謊,好揭開真相。
從國際法來看,巴方這一做法是合理的。作為主權國家,巴基斯坦在符合國内法律并遵循國際規範的前提下,是有權邀請他國參與國内事務的調查的。
而之所以邀請中國來做這件事情,一是因為對中方深度信任。中國是其關鍵盟友,邀請中方參與調查可強化雙方在安全事務上的協同性,并向印度傳遞中巴團結的信号。再加上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印巴共同鄰國,具有獨特的斡旋能力。巴基斯坦所希望的是借助中國的國際地位,提升調查的權威性和國際認可度,對衝印度對調查結果的質疑。
二則是要平衡印度的單邊指控和壓力。現在印方在尚未提供充分證據的情況下,通過斷水等方式激化矛盾,美國一邊在印巴衝突中已經多次明确支持印度,所以巴方這時邀請中國調查,是要通過第三方獨立介入打破印度的輿論攻勢,證明自身清白。
(巴基斯坦國防部長)
其次,巴基斯坦方面的第二個請求,則是希望中國能增加 100 億元人民币的貨币互換額度。
站在巴方的角度來看,其提出這一請求,主要是擔心若衝突更新為全面戰争,其美元資產可能被凍結。但通過增加人民币互換額度,巴方便可減少對美元的依賴,确保戰時貨币流動性穩定,并為進口關鍵物資如武器和能源,提供人民币融資支持。
此外,巴基斯坦外匯儲備長期緊張,2025 年債務規模已經達到了 GDP 的 90%,而盧比卻在持續貶值,這也加劇了其經濟的脆弱性。增加人民币互換額度,可以直接補充外匯儲備,穩定本币匯率,減輕償債的壓力。
對于中方來講,第二個訴求,其實是好滿足的,這也有助于推進我國人民币國際化進程,同時向國際社會展示中巴 " 鐵杆友誼 " 的實際内涵。
但是參與對印巴衝突的調查,存在一定的困難。
首先是克什米爾主權一直都存在争議,克什米爾地區的主權歸屬是印巴之間的歷史遺留問題,中方一貫主張該問題應根據《聯合國憲章》、安理會決議和雙邊協定和平解決,強調 " 不幹涉内政 " 原則。再加上印度始終反對第三方介入克什米爾問題,若中方直接參與調查,可能被解讀為在主權争議中選邊站隊,損害中方長期堅持的客觀中立立場。
其次,克什米爾恐襲案往往涉及印巴情報系統的博弈,甚至與地區極端組織如巴基斯坦塔利班關聯。中方若介入,可能因信息不透明或政治幹擾而難以有效推進調查,反而陷入責任糾紛。
(巴基斯坦恐襲事件頻發)
再加上巴基斯坦境内針對中方項目的恐襲頻發,所以對于中方來說,中方需優先确保在巴人員安全,而非直接參與調查的復雜流程。過度介入可能使中方成為恐怖組織的直接攻擊目标,增加安全風險。
總之,中方對巴基斯坦的反恐支持是明确且堅定的,但直接參與克什米爾恐襲案調查,涉及主權争議、國際法約束、地緣風險等多重復雜因素。保持戰略克制、通過間接方式提供支持,既能維護中巴關系大局,又能避免陷入地區矛盾的漩渦,更符合中國 " 不幹涉内政 " 的外交原則與長遠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