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剛剛,41萬股民喜極而泣,恒瑞醫藥,徹底翻身!,歡迎閱讀。
恒瑞醫藥(600276.SH)剛剛披露的 2025 年一季報,大超預期:
營收 72.06 億,同比增長 20.14%,淨利潤 18.7 億元,同增長 36.9%,營收與利潤均創歷史同期新高。機構預測淨利潤增速 15% 左右,最終恒瑞遠超預期!
去年以來,恒瑞業績持續高增。2024 年營收增長 22.63%,利潤增長 47.28%,同樣是營收、淨利雙雙創歷史新高。
可以看出,無論是 2024 年年報還是 2025 年一季報,公司利潤增速都遠高于營收增速。
說明不僅是業績高增,盈利質量也越來越高。
要知道,此前恒瑞可是經歷了三年 " 寒冬 ":2021 年、2022 年利潤連續下滑,2023 年終于微增 10.14%,但遠談不上恢復元氣。
2024 年開始,怎麼就突然爆了?恒瑞究竟發生了什麼?
四個字:厚積薄發。
得益于持續大力投入研發,創新藥業務實現突破,恒瑞終于重回增長。
恒瑞醫藥的業務涵蓋仿制藥與創新藥。仿制藥曾是恒瑞基本盤。
創新藥研發投入大、周期長,但成功上市後可為藥企帶來豐厚利潤。專利到期後,其他藥企可以仿制。仿制藥利潤更低,但過去國内藥企通過仿制國外的高價藥,即便低價在國内銷售,也能取得不錯收益。
不過,2020 年集采全面鋪開後,一切都變了。
2020 年,恒瑞入圍藥品平均降價超 70%,到 2022 年部分產品降幅達 80%。業績方面:2021、22 年淨利潤分别下滑 28.41%、13.77%。2023 年淨利潤雖增長 10.14%,達 43.02 億元,但仍不足 2020 年的三分之二。
可以說,正是集采倒逼恒瑞全面轉型。這些年公司研發費用增長非常迅猛。2020 年以前,恒瑞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重長期低于 20%,2021 年突然拉到 23%,此後一直是 20% 以上。
2024 年,恒瑞醫藥創新藥占營收比重已達到 49.64%,創歷史最高水平。而 2019 年這一比例還只有 27.5%。
進一步研究财務數據,可以發現恒瑞現在真正走上健康之路了。
今年一季度公司淨利率達到 26.04%,創同期新高,營收同比增長 20.14%,但銷售費用僅增 11.5%。
要知道,銷售費用高企,長期是拖累藥企業績的 " 痛點 ",也是醫藥腐敗重災區。
部分藥企銷售費用為啥高?說白了,沒有核心競争力才需要巨額營銷。
2021 年以來,恒瑞醫藥銷售費用占營收比重越來越低,同時研發投入越來越高。可以說 " 腰杆子 " 越來越硬。真正的創新護城河,才能保障健康發展。
現在,恒瑞醫藥還有一大成長看點:
出海。
2024 年,恒瑞醫藥研發管線中具有全球權益的創新藥占比提升至 60%,海外臨床試驗數量同比增長 120%!
說明公司加快布局面向海外的研發,真要向海外發力了。
為啥要出海?
對藥企而言,海外才是掙大錢的地方。據醫藥自媒體 " 健 · 識 · 局 ",部分藥品在國内與美國的年度費用,能有 25 倍價差!
以前恒瑞在海外沒多大聲量,說白了,技術實力還不夠,但現在公司顯然已越來越有底氣。
去年以來,恒瑞持續在海外 " 攻城略地 ":
2024 年 5 月,恒瑞公告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 GLP-1 產品組合有償許可給美國 Hercules 公司,由此恒瑞取得最高達 60.35 億美元的款項和 Hercules 公司 19.9% 的股權。
2025 年 3 月,恒瑞宣布,與默沙東就 Lp ( a ) 抑制劑 HRS-5346 籤訂獨家許可協定,交易總金額高達 19.7 億美元。刷新了近年恒瑞對外 BD(即醫藥行業的授權商務拓展)的首付款最高紀錄。
還有一大動作:
赴港上市。
2025 年 1 月,恒瑞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赴港上市對恒瑞而言,有非常深遠的意義。
我們前文提到的恒瑞給美國 Hercules 公司有償許可,實際上是 "NewCo 模式 ",這是近年來國内藥企出海的一套有效打法。即成立一家 NewCo 公司(獨立的新公司),國内藥企将管線剝離出來授權給這家 NewCo,并獲得一定的股權和資金。
一旦港股上市成功,恒瑞不僅能獲得新的融資,還能直接對接國際資本,那麼這種 " 產品 + 股權 " 的 "NewCo" 玩法便可以進一步推廣。
對恒瑞醫藥 41 萬股東而言,公司的估值提升也值得期待。
目前恒瑞仍然低估,最新市盈率 51.5 倍,低于近十年平均市盈率 61.36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