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被丈夫抛棄的山東女人,靠賣餃子年入60億,成“水餃皇後”,歡迎閱讀。
1977 年,臧健和從老家山東南下,目的很簡單,找尋自己的丈夫。
她的丈夫是一位來自泰國的華僑醫生。1974 年春天,丈夫收到泰國的來信,得知父親病逝,急需他回家料理後事。
本以為很快就能回來的丈夫,卻一去不復返,并且在三年間杳無音信,臧健和心急如焚,辭去工作,帶着女兒踏上了尋夫之路。
但是,尋夫以失敗而告終。丈夫抛棄了她和兩個女兒,另外組建了家庭。
盡管婆家願意收留臧健和母女,但臧健和必須接受丈夫的另一個妻子和兒子。
不願屈就的臧健和,流落在中轉地香港。沒有别的親人托付,也沒有當地身份,她帶着兩個女兒住進了銅鑼灣電車廠附近的一間舊樓。
她一天打三份工,希望能承擔得起 200 塊的房租。而房子只有 4 平方米。
一次,她在茶樓裡摔倒受傷了,有朋友偶然間告訴她:" 你包的餃子真好吃。"
臧健和正在包餃子的畫面資料
餃子作為北方的傳統食物,在山東,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包,臧健和沒想到,這門手藝也能成為她的生活來源。
絕望之下,臧健和當上了一名 " 走鬼 "。在粵語裡,走鬼是指無證經營的路邊攤販。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走鬼是香港街頭的特色。
作為一名 " 新走鬼 ",臧健和湊齊了擺攤要用的材料,選了最靠近自己的碼頭,鼓足勇氣,向路人叫賣。
一開始,她抹不開面子," 想不到自己怎麼會淪落到這樣 "。但是,這次擺攤再不成功,她已經沒有别的路了。
幸運的是,第一輪來吃飯的 5 位年輕人,很快地就告訴她那番熟悉的評價:" 好好吃!"
她賣的餃子肉多、餡足,口碑很快傳開,來吃餃子的食客越來越多,臧健和一天要工作 16 個小時,創下過 6 小時賣出 1000 份餃子的紀錄。
臧健和的餃子好吃,引來眾多食客搶購,這一畫面也在電影《水餃皇後》裡得到了重現
對日夜忙碌的她來說,碼頭裡最可靠的是一根粗壯的柱子。忙累了,能在上面靠一下," 我們結成了很好很好的朋友 "。
擺攤之餘,臧健和很懂得維護鄰裡關系。碼頭的水手和司機來吃餃子,她不收錢," 在我們老家,煮了餃子就是會分給鄰居吃的 "。
後來,如果有司機看到管理小販的警察即将經過,都會提前大聲告訴她," 走鬼啊 ",她就知道,要準備提前開溜。
在早期創業的過程裡,臧健和直爽、直接的性格特質逐漸顯現。同時,她有着強烈的" 只靠自己 "的堅定意志,并不願意别人為了可憐她而給她幫助。
後來,在一本回憶臧健和的書籍裡寫道,她先後兩次拒絕了别人的賠償金和政府救援金。
賣水餃前,她在酒樓做雜工時,不小心被撞倒在地,查出了腰骨骨裂的情況。由于老板不肯賠償,她起訴到法院,獲得 3 萬元的賠償和 4500 元的工資。
雖然工傷獲得了法院的支持,但臧健和只收下了工資部分,剩下的錢沒有拿走。" 我自己感覺,他(酒樓老板)一定不服,我真的拿了他三萬塊,可能他這一輩子要告訴别人這女人騙了他三萬塊錢。"
同時,社會福利署也曾告知她,他們家有資格申請政府援助金,每個月有幾千塊錢的補助。但是,她同樣拒絕了,理由是,孩子會因為成長在一個領援助金的家庭而自卑。
回過頭來看,這樣嚴苛的自我要求讓臧健和的生活增加了很多難關,但是她坦然接受并且跨了過去。
在一本回憶臧健和的書籍裡寫道,要強的臧健和拒絕了外界援助
1985 年,在日本百貨公司的合作下,把生意做得逐漸紅火的臧健和正式成立公司,建立了灣仔碼頭的第一間工廠。
到了這個時候,臧健和開始思考,下一步,企業要往哪裡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