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電動汽車增速趨緩 貿易衝突拖累轉型進度,歡迎閱讀。
日前,經濟學人智庫(EIU)發布了 2025 年全球汽車市場展望,指出 2025 年全球汽車市場将以更良性的方式增長,全球新車銷量有望達到 9720 萬輛,再創新高。電動汽車仍将是表現最佳的細分市場,銷量有可能增長約 16%,達到 1940 萬輛。
增長繼續,但增速趨緩
全球各國政策制定者為電動汽車提供的補貼和激勵措施,推動了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其銷量在新車銷量中的占比從 2019 年的 3.4% 激增至 2023 年的 21.8%。但随着早期采用者市場飽和、市場轉向熱情度較低的大眾消費者,以及較高的比較基數等因素,抑制了電動汽車的增長速度,目前電動汽車市場增長趨于平緩。不過,政府為電動汽車購買者提供的稅收減免,以及汽車制造商提供的折扣,将支撐電動汽車銷售增長,2025 年的電動汽車市場仍然值得期待。
貿易衝突影響供應鏈穩定
電動汽車的發展受到技術創新、成本控制、市場需求等因素影響,其中中美、中歐的貿易壁壘衝突将阻礙市場增長速度。2025 年這種負面力量可能更 " 強大 "。美國方面,對電動汽車本土化生產要求趨于嚴格。根據 2022 年通過的《通脹削減法案》(IRA),美國計劃将使用中國關鍵礦物制造的電動汽車排除在作為買家激勵措施的稅收抵免之外。同樣的限制已經适用于來自所有 " 外國關注實體 "(FEOC)(中國、俄羅斯、伊朗和朝鮮)的電動汽車和電池。
此外,美國、歐盟提高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進口關稅。2024 年 5 月,美國拜登政府将中國電動汽車的進口關稅從 50% 提高到 100%,中國電動汽車電池的進口關稅從零提高到 25%。2024 年 8 月,加拿大也緊随其後,征收高額關稅。2024 年 10 月 29 日,歐盟發布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終裁方案(終版)檔案,宣布在原有 10% 稅率的基礎上,對自華進口的電動汽車加征 17%-35.3% 的反補貼稅,為期五年。這些舉措将大幅提高在中國設有生產業務的中西方電動汽車制造商的銷售成本。
此外,作為反制措施,中國可能加大對電動汽車以及電池所需關鍵礦物的出口限制。在這樣的全球經濟環境中,報告認為,全球電動汽車制造商将面臨不穩定的、波動的投入成本。中國和西方的汽車制造商還将被迫建立新的汽車或零部件生產工廠,或利用與第三方國家的貿易協定來規避關稅,以實現供應鏈的多樣化。總之,電動汽車的供應鏈将繼續延伸,但也面臨着被地緣政治影響,進一步 " 斷裂 " 的風險。
競争加劇,但盈利能力提升
供應鏈 " 斷裂 " 風險和投入成本增加的趨勢,給汽車制造商帶來巨大的挑戰,行業競争仍在加劇。西方汽車制造商繼續在新舊技術之間徘徊,包括德國大眾在内的在華外國汽車制造商将繼續面臨 2025 年及以後在中國市場份額下滑的局面。在中國市場的失利也将影響某些汽車制造商電動汽車銷量占比相關宏偉目标的實現。例如,沃爾沃汽車原計劃在 2025 年實現電動汽車銷量占汽車銷量 50% 的目标,但 2023 年全年電動汽車銷量占比僅達到 16%。而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一方面面臨貿易壁壘不斷上升的風險,一方面繼續出海之路。以比亞迪為例,計劃在巴西和匈牙利新工廠投產幫助下,2025 年實現在中國以外市場銷售 100 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标。
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強勁增長,加上锂等電池原材料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推動電動汽車朝着盈利的道路前進。2025 年傳統汽車制造商很可能加入盈利行列。早在 2022 年,寶馬汽車的财務負責人就表示,2025 年其電動汽車的盈利能力将超過燃油車,不過目前可能要在 2026 年實現這一裡程碑。通用汽車和斯特蘭蒂斯表示,它們有望在 2024 年底前實現電動汽車盈利。不過,即便如此,電動汽車的盈利能力仍将低于燃油車,因為電動汽車轉型所需的投資将在 2025 年給許多汽車制造商的财務狀況帶來負擔。
人工智能與汽車加速融合
2025 年,人工智能将加速與汽車深度融合。梅賽德斯 - 奔馳将在其生產的每輛汽車中引入基于 AI 的 " 超級助手 ";起亞公司的新款車型将配備基于 ChatGPT 的新語音助手;大眾汽車已将 ChatGPT 集成到 IDA 語音助手中,幫助駕駛員控制信息娛樂系統、導航和空調,或回答基本問題;寶馬公司正在測試由 Alexa 大型語言模型(LLM)驅動的個人助理,該助理可以向駕乘人員闡述車輛功能。
同時,汽車制造商繼續研發訂閱服務。他們試圖讓車主為智能手機集成、輔助駕駛和車内溫度控制等功能按月付費。奧迪公司即将于 2025 年推出的新款 A3 車型,将提供從一個月到三年的訂閱服務;梅賽德斯 - 奔馳和大眾汽車則将尋求為加熱座椅、先進的自動駕駛功能甚至額外的電動車電力提供訂閱服務。不過車主是否願意為此付費則是另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