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健康經驗:給化妝品空瓶擰緊聯合防偽“責任瓶蓋”,歡迎閱讀。
售價 3000 元左右的某品牌面霜,用完後空瓶能賣 300 元左右。近年來,在一些二手交易平台,買賣高級護膚品空瓶的現象每天都在發生。當被詢問購買空瓶有何用途,大部分買家會回答說 " 收藏 " 或 " 擺在家好看 "。然而據調查,所謂 " 收藏 " 等可能是假,真實目的或是造假。(6 月 27 日《工人日報》)
在消費者眼裡是一個化妝品空瓶,在制假者眼裡卻成了制造 " 高級化妝品 " 的現成工具,成了财富的 " 聚寶瓶 ",成了一門生意。化妝品空瓶,尤其是高級化妝品空瓶以不正常的目的、不正常的方式、不正常的價格高頻率出現在二手交易市場,甚至支撐起了畸形的回收再利用灰黑產業鏈條,踩踏了誠信底線和法律底線,擾亂了市場秩序,妨礙了公平競争,侵犯了消費者權益。
制假者的手段其實并不高明——回收化妝品空瓶或者包裝盒、說明書等附屬物品後,将稀釋的正品化妝品或其他低價甚至劣質、三無化妝品灌裝到空瓶中再次封裝,生產假冒化妝品。這兩年,一些地方已經查處了多起利用化妝品空瓶制假售假的案件。比如,2021 年 7 月,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檢察院公訴了 3 名制假販假者,被告就是采用稀釋正品化妝品再灌裝的方式大量生產假冒化妝品,僅 2018 年至 2020 年間,非法所得就超過 3100 萬元。
這種造假方式看似讓消費者得了 " 價格實惠 ",實則欺騙了消費者,讓消費者掉進了坑中,割了消費者的韭菜。令人擔憂的是,一些利用化妝品空瓶生產的化妝品還可能給消費者帶來健康隐患和風險。同時,空瓶造假會損害正品化妝品企業的權益和形象。
各方責任主體應當依法履行職責,給化妝品空瓶擰緊聯合防偽的 " 責任瓶蓋 "。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以及消協、正品化妝品企業、電商平台等應加強協作,建立聯合打假機制,有的放矢地采取打假措施,通過質量抽檢、專家甄别等方式揭開空瓶再造化妝品的面紗,順藤摸瓜,打掉造假產業鏈條,并發布消費警示,積極開展消費教育活動,幫助消費者提升對假劣化妝品的鑑别能力。
一個化妝品空瓶能在二手交易平台賣到 300 元左右的高價,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可疑的問題線索,相關部門應密切關注化妝品空瓶回收交易信息,并以這些信息作為打擊化妝品空瓶造假的重要突破口。二手交易平台則應通過 " 大數據 + 人工 " 手段,篩查、過濾和攔阻有可能與化妝品空瓶造假有關的回收交易行為,并将有關問題嫌疑線索報告給監管部門。
化妝品空瓶的灰色交易活躍,還指向了正規回收體系的漏洞和不足。正品化妝品企業有必要建立健全空瓶回收機制,通過适當的激勵,引導消費者把用過的化妝品空瓶交回正規回收體系。化妝品行業協會可組織多家化妝品企業共建共享空瓶回收體系和資源,壓縮回收成本,提升回收效率。化妝品企業還可探索對化妝品的瓶裝包裝技術進行創新,提高他人利用空瓶再封裝的技術門檻。
當然,消費者也應增強對化妝品空瓶造假的警惕意識,盡量從正規的線上線下渠道購買化妝品,不能一味貪圖便宜,不能自欺欺人,如發現某些渠道的 " 品牌化妝品 " 價格明顯偏低,且商家給出或明或暗的涉假信息,消費者可向監管部門舉報。
任何一種市場行為都不可能秘密運行,利用化妝品空瓶造假,看似隐蔽,實則暴露出很多問題點。只要相關各方提升重視程度,凝聚共識,瞄準問題形成治理合力,強化治理責任,就能有效遏制利用化妝品空瓶造假的行為,就能讓 " 舊瓶裝假品 " 的化妝品的市場生存空間越來越小。